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强省会”行动为牵引,全力以赴抓好一季度“开门稳”各项工作,实现了首季平稳开局、良好起步。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8.7亿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83.7亿元、增长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1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7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2.3%。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完成春播面积118.63万亩,冬春蔬菜生产面积10.33万亩、增长30%,产量11万吨、增长6.1%。生猪出栏23.4万头、增长4.3%,存栏54.8万头、增长2.5%。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扎实推进,兰州现代种业小镇、标准化种养基地等加快建设。7.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铺开,9万亩撂荒地加快整治,榆中县高原夏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3个农业农村及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兰州科学城建设稳步铺开,生物谷、西北病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兰白张江科创飞地、榆中生态创新城科创中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投入运行。省政府批准设立兰州市西固化工园区,中车兰州机车等重点企业生产稳定增长,新增规下转规上工业企业55户,榆中生态创新城生态产业孵化园等121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德福年产4万吨高档电解铜箔等13个项目建成竣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甘肃博睿交通、兰州正大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二是内外需求稳中有升。以基础设施建设扩内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报待批,清忠高速、兰阿公路等项目开工复工,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主体结构合龙,白塔山隧道北线贯通,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加快推进。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北龙口区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开工建设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206个,雁儿湾、盐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通水运行,主城区雨污分流排涝、供热分户改造等稳步实施,676个村庄开展清洁行动,实施“四好农村路”94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87.4公里,完成农村冬季取暖热源清洁化改造7.95万户。以深化对外开放稳外贸,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产能和贸易合作,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55亿元、增长6.5倍,首趟“塔吉克斯坦一兰州新区”专列成功开行,共发运“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90列、3156车,货值2.4亿美元,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8%。
三是市場活力稳中有增。制定出台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促消费主题活动30多场次,吾悦广场、盛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黄河食渡”等特色文化夜市客流火爆。阿西娅餐饮、新大陆药业等20家商贸企业上限入库。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7万户,平均每天新设140户。多措并举抓项目、抓招商,年内计划实施的1277个投资项目中,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新建项目开工343个、开工率55.3%,润兰之城等续建项目复工638个、复工率97%。列入省市列重大项目160个,其中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等新建项目57个,开工率70.2%;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三期等续建项目103个,复工率99%。成功争取提前批专项债券额度42.73亿元,中央及省级预算内项目38个、资金1.5亿元,第一批国家审核通过中长期项目贷款17.96亿元,谋划储备金融工具项目77个、申请资金50.9亿元。外出开展招商引资70多批次,新签约东方希望金属硅产业链配套等项目31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66.88亿元,增长25.45%。
四是民生保障稳中有固。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入选全国“区域壁垒破除”创新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单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完成签约,争取授信额度217.6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清兰交易”阳光平台被中央改革办推广。甘南实验中学、银滩路小学等新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市二院东、西院区挂牌运行,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稳步推进,建成“佛慈大药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虚拟养老服务站”便民医养服务站点34个。2023兰州马拉松前期准备有序推进,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演出701场次。延续实施各项稳就业、稳收入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进村等活动,举办“黄河之滨也很美”大型人才交流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1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7.5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1550元和4250元,增长4%和5.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
虽然一季度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但与省上对兰州工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着力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奋力夺取上半年“双过半”目标。
一是持续加强调度提指标。实行月中经济调度机制,全面落实工业专班、包抓联企业、“六必访”和“白名单”等制度,当好最卖力的“施工队长”,系统服务兰州石化“减油增化”等68个传统优势产业链项目,强化甘肃烟草等14户重点企业跟踪包联,加快建设信创产业园等88个新兴产业项目,推进德福新材料等4个投产项目稳产达产,培育壮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房地产项目加快复工复产,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全力以赴打好经济发展主动仗。
二是持续大抓项目扩投资。动态跟进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及投资取向,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集群发展,尽快建成东金硅业有机硅一体化、宝航兰州10万吨负极材料等带动项目,加快推进中化能化共轨、中铝源网荷储等重点项目。注重流程重塑、项目再造,谋划凝练优质成熟项目,为向上争取支持、落地实施打好基础,按照政府主导和社会投资“两大类”,分类抓好今年计划实施的省市列重大项目和新建续建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力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树牢“理性招商、大胆引资”理念,进一步梳理招商目录、优化招商图谱,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6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紧盯“四个500强”企业,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精准招引一批龙头项目、补链强链项目,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招商局面。高标准办好第29届兰洽会,签约落地更多优质项目。
三是持续顺应需求促消费。继续组织实施“畅享兰州·乐购金城”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通过政策引导、派发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消费快速增长。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支持兰州中心、国芳百货、杉杉奥莱等商贸企业扩大优质产品服务供给,推动万象城、万达茂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各显特色打造兰州老街、黄河食渡、大众巷等消费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规范发展“外摆经济”,增添城市“烟火气”。抓住二季度旅游消费旺季,优化提升黄河风情线、野生动物园、水墨丹霞、河口古镇、什川梨园、兴隆山等景区配套服务,大力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延时文旅消费时长、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加文旅产业效益。
四是持续攻坚交通强功能。以畅交通为突破口,推进兰永临高速、北绕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思路重启中通道、北滨河路西延线、西固柴家峡大桥至港务区大桥联络线建设,加快构建“外联内畅互通”交通新格局。全力打通4条城市疏解路,确保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白塔山隧道北线工程6月底前通车运行。加快城关安宁北拓片区开发建设,稳步实施雁滩、伏龙坪、华林坪、五星坪、中山路、南河新村等片区有机更新,提速五泉下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和“读者印象”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加快主城区雨污分流、地下綜合管廊、供水燃气老化管道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打造甘味树屏等10个城乡融合示范镇。
五是持续强化服务优环境。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部署,全面实施指标提升、服务效能、亲企助商3大攻坚11项突破行动,力争实现“纳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办理建筑许可”等5个以上指标进入全国标杆行列,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巩固提升“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工作成效,加快打造审批最快城市和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优化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规范,拓展“小兰帮办”便民服务功能,实现“不来即享、基层可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建设甘肃进出口商品中转中心,打造西部新能源交易中心,抓好“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快百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和呢嘛沙沟等河洪道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2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2万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80公顷。
六是持续改善民生增福祉。高质量完成10件为民兴办实事。加大“稳物价、保民生”力度,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继续实施创业引领工程,落实落细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周期培养制度,加快建设青年人才公寓,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高水平办好2023兰州马拉松,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借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为市民提供更多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公共绿地,同步抓好文体扩容提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