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 温开德 肖頔青 吴群 江亮波
收稿日期:2023-06-15
作者简介:张志坚(1990—),男,江西吉安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为通信作者,E-mail:1036310337@qq.com。
张志坚,温开德,肖頔青,等.宜春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6):-126.
摘 要 松材线虫病作为我国重大植物疫情,具有致病力强、传播途径广泛、传播蔓延迅速、寄主死亡速度快及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直接威胁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病害之一。为进一步优化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策略,介绍了江西省宜春市近年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主要防控措施,分析了宜春市当前防控工作存在的检查工作难以执行到位;检测方法单一低效;居民思想难以转变;防治队伍积极性不高、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监测力度、丰富检测方法、提高防治水平、加大纯松林改造力度等防控措施。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江西省宜春市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39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致病细菌综合引起的松树萎蔫病,通常发生在年均气温10 ℃以上的地区[1]。我国常见寄主包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25种松树,所有松科植物都能被感染[2]。其致病力强,传播途径广泛,传播蔓延迅速,寄主死亡速度快,松树一旦染病,最快40 d就枯死,
3~5年就能造成大面积松树死亡,对松林的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可能破坏该区域的植物生态系统,导致林业经济发展受限,严重影响经济和生态发展[3-4]。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治仍是世界性难题,该病也被称为“松树的癌症”。
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累年平均气温17.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3 ℃,无霜期平均为267.9 d。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52.8%,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其中松林面积10.17万hm2。松材线虫病疫情于2010年首次在丰城市发现后,已逐步蔓延至宜春市全境,给森林生态造成了较大危害[5]。
1 发生特点
1.1 “内忧外患”,疫情形势严峻
宜春市东邻南昌市安义县、进贤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崇仁县、乐安县,北靠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南接吉安市安福县、新干县和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西南連萍乡市芦溪县、上栗县,西毗湖南省的浏阳市、平江县。芦溪县的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相对较低,而安福县及渝水区的松材线虫病整体发生比较严重,当地已经成立相关工作小组针对性解决松材线虫病问题。受周边区域松材线虫病扩散威胁,再加上宜春市部分地区也不时发生松材线虫病,导致松材线虫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宜春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点多面广”,除治任务艰巨
2010年,宜春市首先在丰城市发现松材线虫病,之后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全市枯死松树的数量仍然较多。根据2021年专项普查的情况,全市仍有未拔除的疫点乡镇66个、疫情小班1 270个,散布在全市范围内,疫情扩散风险较大,若不能有效控制,将给现有松林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全市森林生态健康发展。
1.3 “疫临山下”,景区威胁攀升
明月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宜春市的旅游招牌,同时拥有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称号,山顶核心景区拥有集中连片、生长旺盛的黄山松纯林,为明月山良好的生态景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景区周边松材线虫病持续发展,仅温汤镇就有疫情小班5个,疫情发生面积39.4 hm2,病(枯)死松树达1 224株,其中刘坊村疫情点距离核心景区仅10 km,疫情逐渐向明月山核心景区逼近;毗邻的安福县也是疫区,对明月山呈两面合围态势,存在随时向景区扩散蔓延的风险,严重威胁核心景区黄山松群落的安全。
2 现行防治策略
2.1 制定远景规划
当地有关部门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宜春市林业“十四五”规划,并制定了宜春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5年攻坚行动专项规划,计划到2025年,全市拔除1个县级疫区、17个乡镇疫点,全市疫情发生面积和乡镇疫点数量实现双下降。1)力争通过5年的防控“保卫战”,轻度发生区基本实现无疫情,中度发生区疫情区域得到压缩,重度发生区疫情扩散蔓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2)对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区域予以重点保护,实现重点区域的核心景区无疫情[6]。3)每年组织普查工作专班,于9—10月开展年度秋季专项普查工作,对辖区松林进行全面踏查。并结合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完成疫情普查全覆盖,形成专项普查报告,确保准确掌握疫情发生底数,真实反映辖区疫情发生情况。并以普查成果为依据,制订科学的年度防控方案,指导工作开展。4)在专项普查的基础上,依托森防技术人员、护林员、林业服务中心干部等力量,开展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并遏制病害发生,防止病害蔓延。
2.2 开展疫木除治
当前,宜春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以死树清理为主。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主动作为,一株不漏地对病(枯)死松树进行清理。2018年,全市清理病(枯)死松树13.30万株,清理面积479.00 hm2;2019年,清理45.10万株,清理面积1.05万hm2;2020年,清理37.00万株,清理面积1.27万hm2;2021年,清理30.60万株,清理面积0.78万hm2。虽然每年清理量较大,但单位面积的病(枯)死松树量明显得到控制,说明多年的疫木除治成效初现。
宜春市还严格开展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加大与森林公安、林业执法队伍的配合力度,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检疫执法行动。1)加强木材流通环节管理,对疫木加工企业实行动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加工、使用、调运松疫木的行为。2)强化疫木监管,对疫木采伐、处理全过程严格监管,确保疫木得到及时、有效、科学、安全处理。3)对没有疫木处理条件的地区,采取彻底的封锁或销毁措施,严防疫木流失。
2.3 实施综合防治
对重要生态区域、珍贵名木古树或景观较好的松林,辅以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重点防治。在媒介昆虫羽化期内(每年5—10月),通过连续多次施加高效低毒的缓释型药剂,清理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同时,辅以天敌防治,释放花绒寄甲,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健康度。
3 存在的问题
3.1 檢查工作难以执行到位
由于松材线虫病对松树威胁较为严重,相关部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但分配到市级以下地区的监测人员数量有限,由于缺乏人手,检查过程中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无法及时发现疫情。并且,针对市场上销售的松木及其加工制品的检查力度也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全面而严格的监测和检查。
3.2 检测方法单一低效
除人为远距离传播,松褐天牛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染途径,这使得全面检测该病变得十分困难。在发病初期,松材线虫病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在疫情暴发时才能被察觉;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方法也很有限,只能从干预松材线虫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入手,并加强对松木及其制品的检查。目前,宜春市仅有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配备无人机,且掌握技术的人员非常有限,难以实现大范围运用。当前宜春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普查仍以传统踏查的方式为主,检疫以传统切片分离镜检为主,手段十分落后;基层监测、检疫人员严重不足,性价比高、效率高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缺乏,疫情监测效率很低。
3.3 居民思想难以转变
疫木采伐性除治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难以化解。在疫木除治过程中,出现村落范围内的死树不让砍的问题,有些地方还会出现当地居民抢夺疫木枝丫的现象。因烧柴的习惯根深蒂固,个别年纪较大的孤寡、留守老人会收集储存疫木枝丫,形成松材线虫病传播隐患;而这类人群往往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思想工作很难取得效果,影响松材线虫病的除治成效。
3.4 防治队伍人手和经验不足
1)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已开展多年,部分基层一线同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战”情绪。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专业性、经验性极强。最先参与防治工作的森林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林业经验,但大多年纪偏大,近两年来逐渐退居二线;不断增加的年轻森林工作者虽然增加了防治队伍的活力,但明显经验不足,在应对病虫害时相对吃力。3)宜春市各地长期忙于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弱化了对油茶、毛竹、杉木等的病虫害防控力度,对当地的林业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监测力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所有松树种植区域,搭建线虫检测网络,确保监测网络可覆盖所有目标区域。同时,适当增加林业监测工作负责人员,定期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性。在日常工作中,若发现监测区域存在松材线虫疫情,应及时将疫情发源地、病情阶段报告给上级;针对疫情频发的区域,应增加树林检查次数,并绘制具备科学性、严谨性及合理性的松林生长区域图,并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对松林进行检查;专业人员应及时取样分析,并依据分析报告,采取治疗及预防措施。对已经明确有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区域,应及时对疫区进行消毒、查杀处理,并集中销毁病木,以免影响其他健康松材。
4.2 丰富检测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松材生长率,减少松材线虫病对松木生长和木材质量的影响,应结合宜春市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监测与预防松材线虫病;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及改进防治方法。针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松林,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以下为常见检测方法。
4.2.1 人工地面调查
针对宜春市松林,应在春夏两季病情多发时段进行普查,同时针对部分疫情程度较轻的松林进行抽样检查。在此期间,一旦发现疫情,不仅要对疫情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松林进行隔离,还应在采取隔离措施的同时,对周边树林进行检测,以便全方位分析病情扩散情况。针对部分有发病史的林区,应在其附近设置检测站,加大监控力度,定期对该区域进行检查,避免再次发生疫情。
4.2.2 诱捕器监测
春季是松褐天牛蜕变的季节,此时松褐天牛蛀道内的松材线虫幼虫会从休眠期醒来,并逐渐集聚在蛹室内。它们将会通过松褐天牛的气门进入其气管,然后伴随其蜕变离开寄主进行传播。通过在林间设置诱捕器,能够分析活体松褐天牛体内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以防止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的蜕变过程进行进一步传播。一旦发现存在松材线虫,就需要立即隔离受感染的松林,并消灭区域内的松褐天牛,同时及时处理受到感染的树木。
4.2.3 无人机监测
针对部分陡峭山区及高山密林等人力难以涉足的区域,可通过无人机航摄技术进行监测,并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实时监测目标区域。无人机监测技术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全面的视角,在节约监测成本的同时提升监测效率。
4.3 提高防治水平
1)组织宣传活动,向村民宣传松林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邀请专业人员或者有经验的村民进行现场示范,让村民了解防治的效果和必要性,进而支持防治工作的开展。2)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防治工作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村民参与防治。3)有关部门通过公开招聘或者内部推荐的方式,吸引更多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加入团队,提高治理团队的专业性。4)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并与其他团队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4.4 加大纯松林改造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加大纯松林改造力度,开展健康森林建设,增强林地对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对疫情严重的或森林生态条件好的区域,可结合疫木除治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更新采伐;对未染疫的成熟湿地松林,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实施更新改造;小片皆伐和重度择伐区域要配合营林措施进行防治,大力推进松树纯林改造,尽快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松林健康水平。此外,还须尽快将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技术实用化,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改造染病松林。
参考文献:
[1] 王曦茁,曹业凡,汪来发,等.松材线虫病发生及防控现状[J].环境昆虫学报,2018,40(2):256-267.
[2] 任炳忠,唐羚桓.检疫性害虫松材线虫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1):8-13.
[3] 李成,刘波.我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21,50(2):39-41.
[4] 汪振宇.安庆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21,47(4):42-43.
[5] 黄小惠.林场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J].广东蚕业,2021,55(7):43-44.
[6] 柏龙,田呈明,洪承昊,等.湖北宜昌松林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流行及扩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24):8107-8116.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