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江林 陈 棡
书信育人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管理者,这体现在学生自我觉察、自我探究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反映在他们有勇气寻求帮助来解决内心困惑的能力上。
教育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35)》对基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心理测评”“一生一策”等。这些要求旨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使之更具个性化和前瞻性。在这一背景下,书信育人是一种较好的不受空间和距离约束的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方法,具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心理引导和危机预警的作用。
书信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方式,更是心灵的交流途径。它能把难以启齿、不便表达的感情向别人诉说。学生通过书信,一方面让感情得到倾诉,让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使双方的感情更真挚、更深厚、更浓郁;另一方面,书信也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解开思想的疙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低阶到高阶发展,且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基础。以书信为载体,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成长引导和心理问题帮扶,关注学生在最近发展阶段的需求。书信育人具有教育的柔韧性,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品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寄信、取信、读信的过程中,它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书信表达讲究格式,注重谦敬得当,要求书面语体,能在逻辑化的文字阐述中传播人文底蕴、展现文学修养。正因为这样,书信交流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使得教师的引导更具理性、温婉和细腻,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助”到“助人”的角色转变。
学生用书信方式进行求助,是心理学知识不足、对自身了解不够的一种表现,更是在成长阶段求知未果、求助无门的一种恰当选择。教师的回信是一种以师长的身份、结合成年人的人生经验以及自身的专业或已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的教育援助。这个援助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学习研修的过程。另外,书信劝导是一种助人的行动,需要给特定的对象回信,并形成逻辑化的文字及意义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在主动性的学习变革中,进行跨界、主题、写作等方面的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短板,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对学生有意义的人生引导。在书信育人的工作模式(见图1)中,教师将对问题的思考与平常教育的所得相结合,并形成文字帮扶学生成长,这也契合了教师在学校文化育人方面的定位。
图1 书信育人的工作模式
学生生活由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组成,其中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通常是问题的主要来源。近三年,学校对学生的来信内容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显示:约40%的来信涉及人际关系紧张,约30%是学业压力,约20%是家庭矛盾,约10%是学校管理及其他。基于此,学校统整人力资源,以心理健康小组为核心力量,采用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广泛建立回信团队,加强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培训,引导教师将书信育人的重点放在心理学知识、明晰原因、宣泄情绪、换位共情、化解矛盾、心理宽慰等方面,构建了“学习、培训、提高”为一体的书信育人工作机制。其中,“学习”主要是学习以生活为本源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主要对回信团队进行书信写作技巧的指导;“提高”主要是定期对回信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观察主客体的增值变化。书信育人以生活为本源,避免了假大空;以书信为载体,避免了千篇一律;以解决方案为重点,避免了高风险发生,在看得见“美好”与预得见“问题”中,促进学生生动、健康、活泼地发展。
空间建设是学校进行书信育人的前提,也是书信育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书信育人是对心理咨询活动的有益补充,符合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所有要素。
在空间建设时,设计者需要设想自己作为一名迫切需要求助的学生,想要以一个怎样的方式与心理教师沟通,有什么方法能够既不与教师见面又能得到问题的解答等。诸如此类的角色互换和问题情境有助于学校进行书信育人的项目设计及空间打造。
一是隐蔽性。这个特定空间通常不太引人注目。在寄信与取信的过程中,这种隐蔽性能够很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二是便捷性。由于寄取信件是自然发生的,所以设置的地点应该是可供随时操作的;三是默契性。信件需要根据喜好进行标志备注,这个标志不需要过于显眼,只需要寄信者与回信者心领神会即可。
书信育人的项目名称应该与书信相关,空间的显性构成应该让人一目了然地知晓这是书信交流的场景,如“书信邮局”。邮寄服务是社会上寄信、取信的方式,运用到学校,就是将邮局的特征彰显在校内,实现校内邮局的业务运作。
书信育人的空间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育人角度。学校需要进行空间氛围、色彩搭配、装饰物摆放、空间位置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此空间既要蕴含心理学知识,也要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二是从沟通角度。学校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专属“暗语”进行点对点交流。学校给学生提供专门的信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信上设置四位数的“暗语”,教师回信时也标明这四个数字。教师的回信日固定,学生只需要在固定的地点,通过密码柜,按照自己设置的“暗语”取信。整个过程,学生无须与教师见面,但点对点的交流却在自然发生。三是从队伍角度。学校需要不断扩充书信育人队伍,队伍成员应该具备教育情怀、育人爱心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突出和棘手的问题,成员们可以召开沙龙会议,由一位代表执笔、心理教师把关进行回复,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既提升了心理教师的写作水平,也增强了师生对真挚朴素情感的美好认知。
书信育人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学校需要明确其育人指向。为此,学校实施了“三个走向”的策略,以引导和支持学生在书信交流中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学校书信育人应立足于以德为先的目标建设,除了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心理安慰的功能外,还需要与学校德育活动建设紧密结合,追求以下四个方面的品德涵养。一是规则之序。书信流转需要提前制定关于信件何时寄、何时取,怎么寄、怎么取等方面的规则,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答复并遵循保密原则,让参与师生一开始就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二是诚信之德。学生反映的问题或者教师回复的解决之道要以“诚”为基,在相互尊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开诚布公地探讨心理问题。三是助人之乐。书信育人既有自助成分,也强调助人的重要性。由自助走向助人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和谐的跃迁,也是健全自身人格的过程。四是感恩之心。书信育人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感受“人人为我”的情感中,引导学生追求“我为人人”的发展思想,加快实现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书信育人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是师生深度“交心”的体验。学生满怀期待地拿到自己的信件,静心阅读教师的回信,生发了愉悦的感受。相比于一般的面对面交流,书信不仅承载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真诚的情感,也能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
在走向“自助助人”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落实五个措施。一是实施纸质载体。与电子阅读相比,纸质阅读能呈现交流质感,具备手动的触摸感,让阅读行为更加专注。二是提升表达意蕴。书信具有文学品味及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温婉。学校需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写作培训、书信表达研究,在文化底蕴的展示中,继承和发展书信文化。三是注重知识普及。书信的内容主要聚焦学生的困惑之处,在学习倦怠、自伤行为、抑郁、自杀意念、压力、网络成瘾、欺凌行为、受欺凌、焦虑、家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介绍和方法应对,让受助对象了解心理学知识、增强理性认识、知道正确求助。四是培养正向引导。教师在回信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身的成长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给予学生向上、向善的指导。同时书信交流也会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严肃形象,促进学生对教师的深度理解。五是激发全员参与。学校要将书信交流上升为育人行动,促成育人的共情磁场。负责回信的教师选择“雪球、微光、老猫、细雨、一颗开花的树、子雨、白鹭、北太平洋暖流”等一系列温暖代号,旨在寄予教师对学生的最大关怀,增强互相信任的共情效果。
由“自助”到“助人”,实现了参与者的主体发展。学生来信主要是渴求得到心理关怀或者了解心理学知识,是基于自身探求未果的一种体现,是学生人际关系主动发展的突破。在得到帮助后,学校需要引导学生由“自助”走向“助人”,让受到书信援助的学生在解决了心理问题后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成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或骨干力量。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身边存在心理困惑的同伴进行及时劝慰,当发现高风险舆情时,积极主动报告给学校,以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学校甚至可以倡导曾经受到过书信关怀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长学姐的身份加入回信队伍,对学弟学妹进行感同身受的人生引导。学校也需要鼓励自身有心理困惑的教师,积极参加集体沙龙探讨,疗治自身心理问题,从而关注心理问题,并加入回信队伍,实现书信空间建设由“自助”到“助人”的转变。
传统的书信交流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平台多构,让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和思考。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广泛传播后,也会让更多的师生及家长得到启发。为此,在传统纸质书信育人的基础上,学校需要进行书信育人空间的升级,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拓宽书信育人的应用空间。为此,学校需要着手“三个建立”。一是建立线上即时咨询热线。针对不能到校的学生或者家长,学校需采用一对多的服务方式,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帮扶,解决学生不能正常与同伴交流的困惑,帮助家长提升慧导育人的能力。二是建立一对一网络专属空间。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志愿者服务中,学校实现了无纸化的个别书信交流,凸显了空间深层次的针对性服务。三是建立书信育人微信公众号。学校将典型问题和优秀答复在公众号上进行线上展示,同时在给同一个问题不同身份志愿者的回复中,引导受众从更多的视角思考,升华书信育人项目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的书信育人为学生提供了更精准的指导,使风险防控更具前瞻性。同时学校也拓展了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针对普遍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数千家长提供了育人借鉴。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区域其他学校形成书信育人共同体,增强联动效应。书信育人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管理者,这体现在学生自我觉察、自我探究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反映在他们有勇气寻求帮助来解决内心困惑的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