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玲 编辑/月儿
又到了开学季。
孩子们上学的意义,除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群体生活,有同伴交往,完成社会化。人是社会性的,需要在群体中,通过跟大家的互动,来认识和发展自我,感受自我价值。在学校里,大家一起经历一些事情,孩子会有归属感。青少年更是需要通过观察同伴来学习交往,在互动中构建自我。
疫情三年,网课很多,学生这部分发展被耽误了一些,现在要好好利用学校资源,重建起来。
考虑到这些,家长就可以对学校师资教学等的关注度稍微减少一点。孩子在学校,只要能跟同学有交往,能有朋友,愿意去上学,那他就从上学中受益了。至于学到什么水平,那是其次的,可以认为是锦上添花的事。
所以,把学校先当个学友俱乐部,重在参与,去了就好。尤其对于中学生,家长放松一些,允许他们以摆烂的姿态去“卷”。
有时候,摆烂是必要的松弛感,是新的“卷”。
我觉得所有的学习,在本质上都是自学。
尽管有老师讲课,是否听了、理解了,都是自己脑子里发生的事。所以这是个只能自己做、自己负责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去看,上学就是去参加个“学友俱乐部”。那里有专门的人给你讲课,有设计好的练习题来做,有学伴互相促进激励,有定期考试让你练习提取和应用知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学习社群。
去这个俱乐部,对于不太自律的孩子来说,效果比自己在家学要好得多。而且还不花钱。如果能去个好的当然好,但因条件所限去个一般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没机会看神仙打架而已。反正学东西是自己的事,真想学别人也拦不住。
我觉得这是对于上学这件事比较健康的态度。
孩子小的时候大概不太懂,做事都由兴趣支配,要想办法把学习变得有趣。但大了一点,就要明白这一点。把学知识看做是个只有自己能做,结果要自己承受的事情。外界的都是你要尽量去利用的资源。趁着现在还不用你付费,还有家长车接车送,好好利用。
很多孩子上小一、初一、高一,进入新的环境,最初这些天,家长肯定特别关心,各种询问。建议长家放松一些,角度积极点,遇事先耐心了解,慢慢观察,鼓励孩子多参与班级建设,帮助老师同学,少点负面的思路。让孩子对新环境有信任和认同,有归属感,这些很重要。
新学期开学,很多孩子不想上学,其实换个角度去看待,上学就是去参加这样一个“学友俱乐部”,有机会接触前人在各个学科研究很多年才得出的结论,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到知识宝藏之中,继承下来,继续发展。这也是为自己的学习城堡打造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