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视化在桑植红色民歌文化中的设计表达研究

2023-11-09 22:10:33袁源
百花 2023年8期
关键词:桑植表达设计

袁源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音乐可视化的技术越来越容易实现。音乐可视化是视听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它强调音乐与图形的关系,让音乐信息更加具象地展现出来,让受众更容易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中。文章首先对桑植红色民歌的历史源流以及面临的危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再从音乐可视化的角度对桑植红色民歌进行再设计分析,对民歌中的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在大力发展红色教育的时期,应思考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红色民歌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关键词:音乐可视化;桑植;红色民歌;设计;表达

一、桑植红色民歌的发展现状

(一)桑植红色民歌的历史源流

桑植民歌是湖南省桑植县的地方传统音乐,起源于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艺术风格质朴、粗放、风趣、诙谐。2006年,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作为贺龙元帅故居所在地与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

民族艺术建立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上,桑植红色民歌与当地的红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在湖南桑植以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起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自此,在党中央的领导指示下,又先后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带领群众开展一定规模的游击战,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取得了南岔大捷、赤溪大捷等战役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在这期间,渴望解放的当地人民与人民军队一起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革命者们运用山歌这一艺术形式编唱了大量的红色歌曲,其传唱内容多体现共产党的领导方针与红军的革命思想等,这些红色民歌也表现出了桑植儿女对革命事业的无限支持。

现今我们已经取得了革命胜利,不需要像当年那样上阵杀敌,但在桑植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让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当年的革命氛围,桑植红色民歌就在这种革命氛围中诞生并将永远传承下去。

(二)桑植红色民歌的危机与曙光

桑植红色民歌记录着革命时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这些红色歌曲在特定的时期激励、鼓舞着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随着社会变迁、外来文化冲击,人们逐渐改变了审美取向,桑植民歌传承陷入困境。目前桑植县内桑植民歌四级传承人仅剩19位,其中县级8位,市级6位,省级4位,国家级1位。这些传承人分布在桑植县内的各个乡镇,有澧源镇、五道水镇、芭茅溪乡、白石乡、官地坪镇等地。根据现存传承人的所在地,我们可以了解到桑植民歌的传唱度之广。目前通过老一辈传承人的精心传承,虽然吸收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但还是业余的学者居多,想要真正将桑植红色民歌传承下去,就需要花大力气去吸收、培养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桑植当地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桑植民歌的保护传承工作有序进行。桑植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是中老年人,政府部门为了宣传桑植红色民歌,会邀请一些民歌传承人免费向大众教授桑植红色民歌。此外,政府也会开展一些活动,把桑植红色民歌带入学生群体中,例如,庆祝新中国的生日或者党的生日,当地学校会在班级中组织红色歌唱比赛,歌曲大多选自当地的红色民歌。这种组织形式让桑植红色民歌走进了学生群体,让桑植红色民歌的保护传承方式更大众化、年轻化。

在这片诞生了桑植红色民歌的大地上,从城市街道的命名到农村地名,从交通工具的贴纸到地面标志性建筑,至今仍然可见当年的红色氛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对桑植民歌的保护传承绝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形式,要思考怎样将这种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相融合,我们要对桑植民歌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新与发展不断探索。

二、音乐可视化艺术

(一)音乐可视化概念

音乐可视化是直观地把听觉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可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去更全面地展现音乐内容,有利于音乐信息广泛传播。早前有学者将音乐可视化定义为:以视觉为核心、以音乐为载体、以大众为诉求对象,借助多种新媒体技术等传播媒介,通过画面、影像来诠释音乐内容,是视听结合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它符合人们需要的多感官精神体验,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传统设计手段和设计范畴的趋势。音乐可视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包含了音乐学、设计学、传播学、物理学等,这些领域相结合让听觉转换为视觉变得更有可能。结合了多个领域知识的可视化艺术重新诠释了音乐作品,让音乐作品展现得更加深入人心,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丰富,让观众更易于理解音乐艺术作品。

(二)音乐可视化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

在以往音乐可视化的作品中,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视觉形式来看,可分为静态与动态。静态包括音乐性动画、试验性乐谱等,动态的作品分为视频、动画影像等。例如1940年由迪士尼公司制作的长篇动画《幻想曲》,将新媒体技术与音乐艺术结合,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是音乐可视化开创性的新探索。二是从空间维度来看,可分为二维平面化与三维立体化。早期艺术家的音乐可视化作品更多偏向二维平面化,例如20世纪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这幅作品充满了轻快和谐的节奏感,从视觉的角度呈现出轻快的音乐律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种二维平面音乐可视化逐渐被三维立体音乐可视化取代,例如当代日本设计师大西景太的《卡农》,他用3个小方块代表乐器,下面的地形为乐谱,将卡农曲式的循环往复之美,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双重表现出来。三是从交互性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交互式可视化与非交互式可视化。1969年,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兰克·奥本海默创建了旧金山探索馆(“探梦馆”),它是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的互动型科学馆。交互式可视化能够提高觀众的参与感,让参与者感受到新的乐趣,让人更加领略到科技与艺术的魅力。

音乐可视化为音乐表现的途径与传播方式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让音乐的艺术生命力在视觉层面得到了延展。区别于从视觉到视觉的图形生成方式,它实现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跨界转化,对视觉符号与图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此外,图像与声音的结合在给人审美愉悦的同时,还能激发人们了解声音信息的求知欲,加深对音乐内涵的视觉感知。新媒体技术融入有利于生成具备多感官体验的艺术作品,创新和丰富了视觉作品的传播形式与内容。音乐传播从传统听觉到现代视觉的模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增强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与认同感。这对音乐可视化的拓展、桑植红色民歌的创新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音乐可视化在桑植红色民歌文化中的应用表达

(一)在平面媒体中的应用

在早期,一些画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例如上文提到的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百老汇爵士乐》,以及康定斯基的《音乐会》,就是早期表达音乐可视化的形式之一。这些作品以绘画为主,主要通过纸质媒体,如画册、海报等进行传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音乐可视化的手段逐渐丰富起来,音乐从静态的被看见到动态的被看见,传播方式也从纸质媒体向动态新媒体转变,例如上文提到的作品《幻想曲》,就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动画作品。

桑植红色民歌传播和发展在这方面可应用在拍摄音乐短片、短视频、微电影、情景剧等。随着短视频盛行,这种形式无疑为非遗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其中,最受大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以抖音为代表,微信视频号和哔哩哔哩等平台紧随其后。在充分了解这些平台的规则之后,可以将宣传桑植红色民歌以短视频形式进行投放,充分利用平台的流量规则,尽量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例如在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同时加入“抖音非遗传承人计划”的话题,也可以发起其他相关的话题,这有利于非遗传播,也架起了一座非遗传承人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

与此同时,可以和当地的高校合作,将桑植红色民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视觉化创作,例如《马桑树儿搭灯台》中的人物形象“姐儿”“朗”,可以进行视觉化创作,然后运用于相关的文创产品当中,这样也扩大了桑植红色民歌的受众群体。

(二)在立体动态影像中的应用

近些年,比较出名的运用立体动态影像的表演是在全国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些节目采取了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场景。在江苏卫视的跨年表演中,专业团队打造了虚拟人与现代歌手周深同台演唱歌曲。这种虚拟现实技术是在电脑软件中制作好模型,再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将模型投影到舞台,以实现逼真的舞台效果。

现代的立体动态影像主要运用在音乐剧舞台表演当中,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文化艺术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期待身临其境的舞台表演。舞台设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以追求更加逼真的舞台效果。例如,可以在桑植红色民歌的音乐剧舞台表演中运用一些虚拟影像技术,实现现实中无法达到的效果,将音乐中的情景意境、抽象氛围表现出来,这样既能引发观众对桑植红色民歌的兴趣,也能将更真实的音乐感受带到观众面前。我们应该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将非遗等传统文化用新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三)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桑植红色民歌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非遺传播场地的影像互动装置中,现代的人机交互技术完全满足音乐可视化的需求。在非遗传播场地中的人机交互又可以分为直接交互和间接交互。直接交互的方式可以设置为参与者使用话筒等声音收集装置,以此操控大屏幕上的影像,影像随着声调的高低、音色的不同而变化形状或颜色。这种影像的改变会让参与者在演唱红色民歌的同时,和屏幕产生视觉上的互动,会给参与者带来更多的乐趣。间接交互的方式则可以设置为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小游戏,通过听音乐来闯关卡,让参与者在欣赏桑植红色民歌的同时,还能和屏幕产生互动。另外,还可以依靠一些交互设备来实现间接互动,例如利用VR眼镜实现视听结合,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在桑植红色民歌的传播场地可以通过VR技术与参与者产生肢体上的互动,将参与者带入虚拟的音乐场景中,创造全新高科技的交互空间,用真实又不失乐趣的方式将歌曲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这也更加有利于民歌文化的传播。

四、结 语

桑植红色民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我们需要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是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去寻找新的传播方式。我们要合理运用音乐可视化技术,将桑植红色民歌与视觉化艺术相融合,根据不同的媒介创造不同的可视化艺术,对桑植红色民歌中的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音乐可视化表达民歌的特色与内涵。同时,要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扩大传播面,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桑植红色民歌文化,这既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又加强了传播方式的生动性,让桑植民歌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吉首大学)

课题项目:吉首大学2021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JGY202107。

参考文献

[1] 陈赟冰,徐迎庆.视听联觉与康定斯基的音乐可视化[J].美术观察,2022(2):92-96.

[2] 常璐.数字音乐可视化在非遗继承与发展中的应用:以南京白局文化为例[J].艺术评鉴,2021(15):180-182.

[3] 王钧平.音乐可视化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实例[J].演艺科技,2018(5):11-16.

[4] 齐蕊源.数字音乐可视化在交互中的体验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4(18):159-160.

[5] 房婷,蒋达.音乐可视化研究[J].电影评介,2013(5):98-99.

猜你喜欢
桑植表达设计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大众文艺(2022年14期)2022-08-09 04:14:46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浅谈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以传承人向佐绒为例
丝路艺术(2018年12期)2018-04-01 13:36:20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8:22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