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摘 要: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民族歌剧《长征》历时四年创作完成,首演于2017年。歌剧《长征》是近几年创作出来的新剧目,群众对其中唱段的分析不够全面透彻,因此,本文选择《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作为切入点,进行作品概述、演唱分析,以此补充目前学者们对这首作品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加深学者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艺术特征;演唱处理
一、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作品概述
(一)民族歌剧《长征》的介绍
民族歌剧《长征》于2017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次演出,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伟大胜利而创作。歌剧传播了红色主题,继承和发扬了红军伟大的革命精神,国家大剧院邀请了著名导演田沁鑫和杨笑阳担任导演,邀请了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作曲,著名作家邹静之作词,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監吕嘉任指挥,这部歌剧的首演彭政委由著名男高音演唱家阎维文扮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扮演青年红军战士平伢子,曾团长由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饰演,女高音歌唱家王一凤饰演万霞度,青年女高音王喆饰演洪大夫。歌剧再现了红军离开瑞金再到会宁会师这一历史场景,主要有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历史片段。
(二)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的历史背景
《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是歌剧《长征》中第五幕“过雪山草地”中的一个经典唱段,在剧中由彭政委演唱。当时红军正在进行伟大的长征历程,历经种种磨难,即将翻越最后一座大雪山进入松潘大草地的时候,彭政委负伤前行,他身上的枪伤发作导致发了高烧,战士们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请求他停下休息,但是彭政委认为自己身为政委,为了肩上的责任,他执意要和战士们继续前进。当时医疗用品短缺,于是他忍着剧痛在不打麻药的状况下用刀将身上的子弹取出,简单包扎后又和战士们一起前行,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远在瑞金的妻子洪大夫,这首歌曲表达了彭政委虽然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的痛苦,但这不影响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彭政委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的艺术特征
(一)曲式结构
整部作品的主调采用了降D大调,整部作品的音乐色彩偏明亮,采用行板,速度稍慢,为4/4拍,不断再现的单二段曲式。在歌曲的前奏部分有四个小节,与主题材料十分相似,旋律优美,引人入胜。最后的倚音结束在la,是主调的属音,既渲染了气氛,给观众以期待感,又为接下来乐思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谱例1)。
歌曲的A乐段(5-12),由八个乐节组成,我们可将其看成两个乐句(4+4),为方整性结构。
第一乐句的旋律主要以上行为主,为4/4拍,主要采用了四分和八分音符,附点节奏型的使用,为音乐的发展注入有力的力量,推动了旋律发展,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大致相同,与第一乐句呈平行关系。倚音出现,加强了歌曲的音乐色彩,最后结尾与第一乐句不同,与第一乐句同头异尾。
整个A乐段表现了彭政委虽然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仍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远在瑞金的爱人真挚的思念之情。
歌曲的B乐段(13-20),由两个乐句(4+4)组成,方整性结构,B乐段采用了新的材料,和A乐段形成了强烈对比。附点节奏的使用,大大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这段的旋律主要处于男高音的换声区,该段是全曲情绪最为激动的部分,最后的旋律以下行为主,情绪逐渐缓和,最后结束在主音。
整个B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域较高,伴奏的织体主要采用分解和弦,与第一乐段不同节奏型的使用,让歌词更紧凑,情绪更加激昂,和第一乐段形成了强烈对比,第二乐段采用了大量离调。
B乐段结束,随后两小节的间奏,接着从头反复,A段完全重复,到了B1段乐段与B乐段同头异尾,在21小节至30小节,全曲达到了最高潮,最高的音域到达了降A,让情绪达到了顶峰,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冲击。整首作品没有尾声,最后以长音结束整部作品。B乐段表现了彭政委身上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彭政委豪迈的胸怀,为彭政委增添了英雄气息(谱例2)。
(二)伴奏织体
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注重钢琴伴奏。作品情感完美抒发需要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相互配合,如果二者配合得不好,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演出的效果。作为演唱者我们不能忽视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也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钢琴伴奏音色柔美,音域较宽,它和歌唱者协作时可以增加演唱者对歌曲的表现力,让演唱者更好地抒发作品情感,更好地把握作品中的情绪,同时它还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保持整个作品当中节奏和音准的稳定。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融合了西方歌剧的写作手法和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同时还具有现代音乐的特色,整首作品气势磅礴,旋律优美流畅。在前奏和主题叙事部分,钢琴伴奏采用了分解和弦,增强了叙述的效果。作品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更加恢弘,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形成了强烈对比,开放织体的使用更好地表现了彭政委对远在瑞金的妻子洪大夫深情的思念(谱例3)。
(三)歌词
《我的爱人你可听见》采用了西方歌剧和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这部作品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作品,歌词质朴,意境却十分丰富,整部作品的歌词对心理描写十分深刻。整部作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后对比十分鲜明。当我们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一句的时候,会发现它采用的方式与其他的歌曲略有不同。彭政委当时身负枪伤还继续前行,突发高烧,在身体处于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自己的爱人,到了第二句“日夜思念苦,风雨不觉寒,总感到你就在我身边”,又让人一下子回到现实的困境中。B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歌词充满豪迈之情,前半部分的歌词似乎与远方的爱人隔空对话,诉说着自己的爱意,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仿佛让人忘却了此时处境的艰难,忘却了身上的痛苦,忘却了大雪山刺骨的寒冷,到了B乐段最后部分的歌词“笑看”,尽显豪迈之情,表现了他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歌词充满意境,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作者将浪漫主义成功融入艺术创作当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后半部分的歌词,更彰显了彭政委和战士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的信念,歌词简洁质朴却又充满力量,兼具艺术和浪漫,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彰显了彭政委的英雄气概,成功表现了彭政委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远方爱人真挚的思恋。
三、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的演唱处理
(一)咬字、吐字
《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作品,富有民族气息的作品都十分注重“咬字”与“吐字”,如我们传统的民歌和戏曲。在演唱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演唱歌词来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如何“咬字”与“吐字”在演唱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演唱歌词是歌唱艺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如果演唱的时候,歌词含糊不清,观众将无法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因此,演唱歌词的能力是声乐工作者必须要注意的。演绎中文作品,歌唱者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把握好歌词的字头与字尾,这个时候归韵就十分重要。这部作品有许多带有“an”的音,例如“见”“远”“寒”“边”等,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咬字一定要做到字头准确,字头出来快速归到韵母上。在演唱过程中,韵母是发出声音的主体,所以韵母直接影响声音音色的质量,音色的质量直接影响整首作品的演绎效果,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切记不能含糊不清,一定要做到果断有力、准确无误的“咬字”,只有这样才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演绎作品,更好地将作品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以此打动观众。
(二)情感表达
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所要表达的思想十分鲜明,歌词质朴,旋律优美流畅。我们想要较好地演绎作品,就要把握好作品的创作背景。
A段以诉说为主,在歌曲的开始部分,我们要尽量控制音量,不能过于饱满,以免到后面不能将情感完美地抒发,要以诉说的语气,似与远方的爱人隔空对话,表现出对远在瑞金爱人的深切思念。因为饱含思念之情,所以身上的疼痛、刺骨的寒风、敌人的追击等痛苦磨难仿佛不足为惧。在演唱时语气要平和,眼神饱含思念与深情,要让观众也能感同身受。
B段则充满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B段与A段对比十分强烈,B段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情绪要更加激动,演唱时演唱者要饱含坚定的神情,更加激昂,要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B段有很多的音是男高音的换声区,切忌唱得很满,不能僵硬死板。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眼神坚定,让作品的思想情感得到完美抒发,表现出红军伟大的革命意志,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要让观众体会到整首作品的情感,即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气息处理
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整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歌词质朴却饱含意境,到了高潮部分音域十分宽广,这首作品需要演唱者很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所以演唱者气息的处理将影响这部作品的演绎效果。
这是一首抒情作品,所以我们的气息不能僵硬,要流动起来。比如在歌曲的开始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控制气息和音量,以气带声,不能唱得太过于饱满。演唱者在快要演唱时一定要保证歌唱的状态,气沉丹田,在演唱时保持连贯,长音要唱满,让声音与气息完美结合,以诉说的语气进行演唱,仿佛与远方的爱人隔空对话,让声带自然闭合,这样就能很好演绎作品的情感。
四、结 语
民族男高音咏叹调《我的爱人你可听见》选自民族歌剧《长征》,它是以红军长征为历史背景进行创作的。作品内涵浓厚,旋律优美流畅,歌词质朴却又饱含深意。整首作品表现了革命战士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战士们乐观、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必胜信念。我们在演唱时要深切感受这些情感,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受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将作品中伟大的红军精神更好地传播给所有观众。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亚楠.从《我的愛人你可听见》析歌剧《长征》的历史精神[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38(3):109-114.
[2] 李鹏.歌剧《长征》的创作特色及唱段分析:以《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为例[J].戏剧之家,2018(8):81.
[3] 陈俊衣.民族声乐教学中咬字与吐字探究[J].当代音乐,2017(13):77-78.
[4] 娄文利.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新路径:评印青歌剧《长征》的艺术特色[J].中国文艺评论,2016(12):76-90.
[5] 耿蕾.用音符谱写的“长征”:长征题材音乐作品概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4):57-64.
[6] 王保华,周进华,薛薇.长征——不朽的丰碑:三部长征题材大型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J].音乐创作,2006(6):81-84.
[7] 杨娜熹.浅谈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6(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