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创业

2023-11-09 10:46:06王雨琪刘龙青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王雨琪,刘龙青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 31130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阔天地发挥更大作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农民创业是带动农村人口脱贫致富、调节区域经济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能够整合相关资源、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收入和缓解贫困,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创业具有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的特点,当前农民进行创业活动仍存在诸多困难:实施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和信息的支持,尤其是存在资金和信息天然弱势的农民创业者,潜在的农民创业者与资金供给者双方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重抵押的特性使传统金融具有高借贷门槛,农民缺少可抵押资产,阻碍农民获取融资的渠道。农民创业者信息获得渠道较少,信息闭塞,金融能力与数字素养不足,不仅无法及时捕捉优良的创业机会,且极易被不良创业信息迷惑,遭受损失;创业者的个人能力水平与创业效率成正向关系,但现阶段农村创业者存在能力较低、金融知识不足、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1],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指导使农民创业活动困难重重,并进一步影响农民的创业效率。

金融是创业活动的重要支撑,信贷支持是创业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能否解决好资金约束是推进创新创业的关键[2]。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使金融市场迎来新的变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快速普及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是面向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形式。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7年发布的《IDF年度研究报告: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明确指出,当前阶段互联网与大数据不断融合,数字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金融产业以及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例如“宝”类金融服务,其特有的普惠性、包容性弥补了传统金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短板,提高中小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金融可得性,为农民资金获取和信息获取提供了新渠道,缓解农民融资约束和信贷约束,提升农民自身素养,拓宽社交网络,促进农民创业活动的开展。

1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创业机制

1.1 缓解农民的融资约束,减轻农民资金困扰

减少资金约束、增强农民信贷可获得性能够激发农民的创业意愿[3]。创业活动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作为创业的必需品,资金在农民创业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资金约束是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4]。一方面,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因而农民难以通过生产农产品的方式获取创业活动所需的足够的资金,农民创业受到家庭自有资金的制约;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存在融资门槛,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可供抵押物有限,偿债能力较弱,无法提供抵押物的资金需求者难以跨越门槛获取资金,增加了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难度。此外,经济落后地区传统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意向的农民创业者难以从金融服务机构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抑制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创业活动无法顺利展开,导致不同地区创业几率与效率存在差异。数字金融具有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性的特征,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与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金融“嫌贫爱富”的问题,帮助弱势群体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提高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将落后地区潜在创业者纳入服务范围,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激发创业热情与创业信心,促使创业活动开展。

1.2 缓解信息约束,促进农民创业

金融机构与资金需求者双方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民征信记录进行调查存在成本高、操作难的困境,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制约着正规机构向借款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和大数据解决借贷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的问题,为缓解农户资金约束、促进创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一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获取融资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将长尾人群纳入受融资服务人群,以往很难触及的地带及人群通过移动互联都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使低收入群体有机会进行自我创业。其二互联网的使用整合了金融服务需求者的碎片化信息,将资金需求者信用信息透明化,完善了覆盖大部分城镇居民的征信数据,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贷约束,促进农民借贷行为的发生。最后社交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传播信息,缓解信息约束。山东省兰陵县通过互联网技术引入互联网银行,发挥科技优势,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用户建立起风控数据模型,为农户提供资金,使其拥有信用记录,为其获得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数字普惠金融打破时空约束,建立起完整的线上社交圈,用户在社交圈内技术传播、信息共享,有效缓解农民创业者信息不足的困境,挖掘创业机会,发掘隐性客户,进而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

1.3 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提高创业效率

农民创业是包含获取投资、融资,精准锁定创业机会、进行风险决策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的系统过程,涉及到人、财、物等诸多方面,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的投入,具有一定风险性,且由于农民自身条件限制使其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因此农民自身能力与素养成为影响创业活动与创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创业环境严峻,创业者做出创业决策、实施创业活动要求创业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5]。作为一项人力资本,良好的金融素养体现为个体管理金融资源的能力,反映着其在金融领域积累的企业家能力,能够代表创业者的个人素养与社会信任水平,从而获得正规金融渠道的信任[6],获得贷款,使农民获得相应的创业资金,促进个体参与创业活动提高创业绩效。良好的金融素养拓宽农民信息渠道,有效评估创业风险,合理规避投资风险,能够延长创业存续期,提升农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与创业效率。创业成功者进而成为其他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榜样,显著提升农民创业的创业概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器。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仍存在金融排斥状况,农民获得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难度大。金融素养较高、金融知识更丰富的农民在金融服务的选择上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

1.4 改善风险意识,增强创业信心

创业活动要求精准识别创业机会并进行投资。对处于资金与信息弱势地位的农民而言创业属于高风险活动。创业决策受个体风险偏好[7]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在财富水平有限、初始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风险偏好者更容易获得信贷资金,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能力。一方面,农民利用网络主动接触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为更好使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与数字信贷,农民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由此提升农民的信息意识,减少创业信息不足的困境,改善风险态度。通过网络与创业者进行对话,获得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通过创业榜样的作用获得精神安慰,提升创业热情。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发挥网络数字化的优势,利用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向农民普及各项金融知识,使农民的金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问题,减少创业失误,提升创业信心与效率。

2 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2.1 总体发展迅速,省内地区发展不均

文章选取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此为基础分析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农民创业。图1描绘了2011~2020年10年间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的总体发展变化情况,由图可知,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大数据中心集聚发展,5G网络充分覆盖,人工智能技术走在前列。

图1 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分地区对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不均衡不协调问题。济南市与青岛市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别达到291、288,而菏泽市、滨州市、泰安市同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尚未达到260[8],山东省16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较大,对省内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2 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创业

山东省为更好实现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更高效率服务小微企业与三农人员,各大金融机构相继推出数字金融产品:山东建行推出“齐鲁惠农-兴农贷”线上产品,山东临沂市农商行与数字普惠金融合作推出线上信用申贷平台“沂蒙云贷”,齐鲁银行推出了基于大数据风险管控的涉农信贷,兰陵县与互联网银行合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引入“大山雀”技术识别蔬菜大棚,开展互联网银行,丰富了农户的信用记录,拓宽农民金融获取渠道,实现经济发展。

3 农民创业存在困境

3.1 农民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

数字普惠金融是建立在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和基本的数字素养,对于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而言存在数字技术门槛与知识门槛,使其在创业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难以获取资金、信息,难以有效提升信息甄别和机会识别能力。此外,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及农户个体互联网使用水平的差异,使得数字经济为农村地区带来的数字红利在部分地区难以实现,甚至存在“数字鸿沟”,导致地区发展不均衡。

3.2 数字金融服务监管薄弱

植根于网络与数据,数字普惠金融用户信息的透明化与使用的便利化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农民能够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获得资金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创业活动顺利开展,提升金融能力获得创业效率,另一方面其风险性也随着便利性迅速传播。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3个维度覆盖方方面面,用户将资产存放在电子账户,利用网络进行支付、存款、借款活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链接套取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危害数据安全,造成财产损失。农民作为弱势群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差,金融风险事件不仅对农民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更会使农民丧失使用数字金融的信心,打击创业热情,影响创业活动开展。

3.3 对数字普惠金融认识不足

当前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多停留在利用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软件进行支付、转账等初级层面,很少利用此类金融软件进行借贷活动,原因多为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认识不够,一方面并未意识到数字金融存在借贷功能,另一方面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的安全性仍存在疑问,认为依靠数字普惠金融获取资金存在信息被盗用及高利率的风险,将利用数字金融进行借贷活动归属于不良借贷,拒绝利用数字化金融方式,使得数字金融无法发挥其普惠性,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资金和信息供给。此外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低,难以信任新兴金融服务方式,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资金提供和信息提供的优势利用不充分,无法利用该方式获得金融知识的补充,形成恶性循环。农民金融知识不足,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创业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3.4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调

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省内各地区区域发展不均,沿海地区发展良好,鲁西地区发展较为落后,进一步加重省内经济发展不均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在山东省内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原因一是省内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优越,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建立了温床。二是人才流动不均,大量人才就业择业时更倾向于济南、青岛两市,经济落后地区吸引不到人才会导致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抑制了鲁西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4 对策分析

4.1 加强对农民培训,提升农民信任度

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不应仅靠简单的“拿来主义”,还须转变农民观念,培育和提高其投资理财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广覆盖的特性,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丰富金融知识,应不断强化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素养教育培训,利用网络、媒体、讲座等方式向农民进行金融基础知识普及,提升农民自身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利用正规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要求相关机构或部门从多个不同渠道进行数字金融的普及工作,加强农民对数字金融认识与使用的教育,使农民敢于并善于利用数字金融的借贷功能,提升数字金融使用度。结合乡风民情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农民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普及,加深农户对数字金融的了解,相关部门人员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课堂,面对面回答农民疑问,减轻农民对数字金融的不信任感,促进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农民自身应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认清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重要性,适应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金融服务创新,理性选择金融适合的金融产品,使数字普惠金融真正为自身服务。

4.2 加强网络监管,减轻农民风险

数字金融行业发展速度快,覆盖面广,但我国当前监管体制并不十分健全,对财产与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数字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数字金融行业准入的条件和制度,监控金融风险,完善治理体制,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型服务业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重点是创新金融监管手段,使监管工具随着数字金融发展而创新和完善,应对层出不穷的数字犯罪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加强对网络活动的监控,部署网络监管平台,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减轻农民对数字化网络化活动的排斥心理,提升农民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度,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效用。此外应不断完善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新一代征信系统,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把好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关。

4.3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优势

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科技工具,数字技术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良好的数字素养。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用,分享数字红利,应有效提升使用者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农村地区数字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因地制宜,围绕农民生活、工作、学习、创新等全方位场景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知识普及活动与多元化的数字技能培训,缓解潜在创业者在利用数字技术过程中知识缺乏、技能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数字素养和创业行为空间溢出效应,引导农户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先进者带动后进者,鼓励数字素养较高的农户将新思想、新理念分享给周边农户,令各项资源实现良好畅通流动,促使农民创业集群式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

4.4 实施激励措施,大力推进落后地区发展

当前山东省各地市存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为此应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落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首先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将农村地区纳入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服务范围。其次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各地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着重引进技术人才,为其生活与工作提供保障,防止人才外流,为落户地区引进新鲜血液,并定期进行培训,不断学习最新知识与技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