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忱
(厦门居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关注进一步加深。建筑景观设计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供可持续环境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内部建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针对建筑景观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设计规划过程当中往往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本文基于实际建筑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全方位分析,力求进一步基于整体城市环境优化建筑景观设计方案,通过挖掘建筑景观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将城市内部建筑形态更加自然地融入城市规划与发展当中,从而有效规避以往建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全面提升建筑景观设计审美价值,实现城市内部环境的持续性发展。孙桂芝[1]等以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的观点为基础,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白雪[2]等从人文地域景观设计入手,针对新时代生态环境、地域人文等要素与景观设计相融合的路径进行了研究。陈陆露[3]针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形式、内容及其在城市环境当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出了相关优化方案。
厦门欣贺研发设计中心位于厦门市湖里高新科技园区创新路604地块,西为创新路,南邻安里路,东临环中三路,北邻横一路,建筑性质为办公写字楼。总用地面积为15 624.095m2,其容积率为2.41,建筑密度为60%,绿化总面积为4 050m2,总绿化率为26%。目标建筑景观设计方案应与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布局相融合,同时,通过合理的种植设计让整体的种植风格与景观、建筑设计的风格相统一,进一步提升整体设计的生态性。
建筑景观设计在城市化建设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市场发展、需求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建筑景观设计工作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全面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城市建筑体系的施工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同时还能结合实际为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但从案例项目内部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情况来看,相关方案所考量的内容不够全面,对城市内部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等关键性内容的融合与引进存在不足,仅仅考虑了项目当中不同景观单品的堆砌,对宏观角度下城市环境与建筑景观之间关联性的考量较为有限,一方面影响了景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对未来相关设计领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在传统设计中,项目与城市的衔接往往用清晰的边界划分内部空间和市政空间,更多的是强调内部私密空间,这样封闭式的项目,不利于城市系统与内部系统的衔接,公共空间的共享率很低,不利于城市资源的共享与文化的融合。在案例项目的设计进程当中,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规划等相关要素之间的联动不够充分,设计人员缺乏对环境设计要素的认知,未能针对城市环境发展状态以及建筑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全面优化与调控,盲目追求建筑的美感与建设经济性,与环境相融合的景观塑造受到限制和阻碍,导致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屡屡发生,不利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在设计过程当中,过分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性,忽略了人对空间使用的需求,景观形态设计流于形式,对立体效果和尺度把控不够合理,使图纸在平面图中表现得美妙绝伦,实际建设后的效果却出现很大差异,完全体会不到设计的独具匠心,最终使得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受到影响和阻碍,不利于建筑景观设计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案例设计当中仅仅将绿化种植作为项目的装饰性元素,而没有真正考虑绿化种植的生态效益,没有考虑利用植物在项目中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未能将种植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设计,忽略了利用合理的种植对场地的生态环境布局、景观结构、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影响了项目景观功能的整体发挥,脱离了城市建设实际的发展需要。
合理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建筑内部的感官体验,强化建筑景观整体设计质量。为了使城市内部建筑景观设计更加合理,真正实现建筑、景观与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目标,本文以厦门欣贺研发设计中心建筑景观设计思路为例针对相关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法进行阐述,讲述如何真正落实建筑景观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特点与要求。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温暖湿润,四季季节变化相对来说比较有规律,光热条件优越,降水量大。开放式的整体设计能够充分契合厦门市四季宜人的气候特点,建筑外表皮运用具有透气性、透光性、透水性PTFE膜材料,使外部雨水和自然光线得到合理的利用,强调了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有效提升了建筑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如图1所示。
图1 案例项目西南角鸟瞰图
项目设计结合厦门常见的低矮丘陵、山脉、海洋和湖泊等多种地势地貌特征,采取了水池、缓坡丘陵绿化区域、活动空间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使设计风格能够进一步契合厦门的自然环境特征,让整个项目犹如厦门自然景观的缩影。通过在地面设置3 625m2的地面人工湖,在建筑立柱周边设置水景、喷泉来契合“海洋”与“湖泊”的特征,在人工湖的边缘构建起了水体花园,水池边缘和花园运用台阶式的驳岸相连,不仅形成了自然的过渡,还增加了人工湖的亲水性。项目的冷却塔和设备房体量较为庞大,为了保证冷却塔不会对景观效果造成破坏,将整个冷却塔周边区域用植被包裹,中间用小径划分形成“迷宫式”的特色景观活动区,巧妙的提升了景观的趣味性,合理利用了冷却塔的高度差,在冷却塔的最高处设计成观景平台,结合局部用挡土墙将边缘在立面上做成优美的曲线,以不同高度的起伏来营造“山脉”的特征,利用垂直绿化包裹挡土墙,上部覆土种植灌木和草坪形成“山脉”的形态,边缘的景观小径以缓坡环绕“山脉”可以进入观景平台,保证了山间小径和景观平台的功能性,也让景观在视觉上呈现出延伸的效果,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一层地面景观和屋顶花园绿化部分通过运用地形、植被和景观元素等手法,创造出类似丘陵地貌的效果,同时设计曲线状的小径、步道和坡道,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势的变化和丘陵地貌的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冷却塔和人工湖周边景观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形态与结构并不单纯决定了建筑和景观的用途与视觉效果,同时还应当肩负起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相关责任,首先,应考虑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周边的景观形态,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面积,运用相同的元素和材料让建筑、景观与周边的环境风格和背景相契合。本项目保留了周边的行道树南洋楹和栾树,在靠近市政道路的缓坡丘陵绿地自然式地种植南洋楹和栾树,在绿化品种上与市政行道树进行了延续与统一,将与市政相连的铺装更换为与景观道路相同的石材铺地。其次,项目运用开放式的设计与管理,利用景观设计将城市人行道过渡到建筑空间,拆除了原来的围墙,扩大市政人行道,打破了原来的封闭感,加强了城市与本项目的通达性、开放性和互动性。项目内部的缓坡丘陵绿地与人行铺装的运用同建筑风格的柔美曲线进行过渡,不仅增加了人行的活动区域,而且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南侧大面积的水景结合大型开放式活动空间,这不仅让建筑拥有更加美感的景致,并为行人创建了交汇的聚集点[4]。
欣贺研发设计中心采取整体式的建筑景观设计模式,景观内容从传统设计当中的点缀转变成为目标设计方案当中的主体。建筑主体以主核心筒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出去,类似与“手指状”,将办公空间与核心主空间之间通过廊道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了内紧外松的布局状态以及布局模式,而从建筑裙房的布局设计来看,为了更加充分地优化景观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过渡状态,采取了多重进出的布局设计模式,建筑内部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入口进行进出,并与景观建筑核心区相连,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建筑循环生态。本项目突破性的采用了公共绿化与建筑内部景观相连接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将源于建筑四层屋顶花园落下到地面人工湖的瀑布作为整体建筑景观当中的核心,将建筑的优美外观倒映到水面上,并结合城市内部环境状态构建起了规模较为庞大的水体花园景观,使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更加自然,项目东侧和西侧各有一个岗亭,与传统的岗亭设计不同,利用挡土墙延续至入口处与岗亭的墙体相连,将岗亭融入于“冷却塔”周边设计的绿色体块,为了保证其能够提供最佳视野和便利性的位置,同时不会破坏景观的平衡和和谐,用清水混凝土色涂料,将墙体饰面与建筑外饰面和立柱材质保持一致,搭配垂直绿化和顶部覆盖的植被,使岗亭设计呼应了的建筑的设计风格。景观中的小品设施运用了最简洁的设计造型:景观亭、水景、栏杆、可升降车挡石、层叠花池等运用了同建筑色系的灰色材料,如花池和道路运用灰色天然花岗岩;栏杆、可升降车挡石和景观亭等,运用不锈钢外饰灰色氟碳漆;水景池壁运用了316不锈钢;分别来呼应建筑外立面的灰色GRC面板、3mm厚铝板等,简化了景观单体较为繁琐的细部造型,强调了与建筑整体造型相呼应的设计形态,加强了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性。
合理的种植设计可以让整体的种植风格与景观、建筑设计的风格相统一,能够全面提升建筑、景观的视觉及其环境融合效果,在本次案例种植设计运用了和建筑风格相统一的现代简约风格,以清爽、整洁为主要特点,整体布局上简单明快,运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线条,追求简单而不失美感的效果,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形状简单、干净利落的植物,如竹子、南洋楹、栾树、鸟巢蕨、孟加拉榕、肾蕨、韭兰、麦冬等。一层地面种植设计中,以冷却塔周边的景观打造作为重点,利用垂直绿化包裹挡土墙,上部覆土种植灌木和草坪形成立体的“山脉”形态,如图2所示 ,为周边的活动区形成特色的视觉效果,大面积的垂直绿化成为该区域的亮点,由于垂直绿化体量较大,高度也较高,为了保证整体效果和对后期养护的考量,在垂直绿化的土壤介质的选择上,考虑放弃了传统的“挂盆式”垂直绿化样式,选择一种叫“垒土”的新材料作为垂直绿化的介质。相较于传统的材料,垒土不容易板结,植物不易盘根,可以在智控系统、自动滴灌系统下,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养护也更加方便。屋顶花园活动区绿化延续了一层景观现代简约风格,以清爽、整洁为主要特点,大部分运用叠式设计,营造梯田式的景观效果,与建筑内部结构层叠式的设计风格形成统一,上部点缀式的种植球类、清爽的蕨类植物和净利落的小乔木,如孟加拉榕、小叶榄仁、鸟巢蕨、肾蕨等。在外幕墙遮挡视线的区域种植高大的树木、竹子和自然的灌木,形成自然的景观墙效果,外幕墙高度低于视线的区域,设置路径和活动空间搭配草坪,不做视线的遮挡,可以眺望建筑外部的风景,使得每层的屋顶花园活动区能形成很好的室内外的联系,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屋顶花园设计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建设背景下,推动城市环境与建筑景观之间的有机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应与当地气候环境特征相互融合。
(2)建筑景观设计应符合城市内部地理地势条件要素。
(3)建筑景观设计应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4)建筑景观设计应与建筑布局相互契合。
(5)建筑景观设计应确保植物种植方案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