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与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需求的严重不符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为加速改革进程,本文从贯彻创新教育理念角度出发,对创新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探寻科学、高效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意在颠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全面提高高校育人质量。
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对人才能力培养标准、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管理中计划管理理念对工作改革、质量提升产生严重阻碍,且统一化的教育管理严重制约人才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转变阶段,应抓住契机,改革教育管理理念与制度,重点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任务。
创新教育理念与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最早适用于经济领域,引导企业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服务范围,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入教育领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创新教育理念提出集合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成长中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提高教育的开放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高校顺利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管理过程中根据人才全面、综合发展目标对教育工作进行调节与控制,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运行管理、质量评价、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与实践等,并在管理过程中总结教育管理规律,确定适宜人才成长的教学秩序,有组织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展开大学生教育管理,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管理内容中,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学生工作考评、班级建设管理等工作环节中传递创新意识,指导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对高校顺利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任务有着重要价值。
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要求
创新教育理念强调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设定未完成的教育目标,从而使教育管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课程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同时,原有的教育管理原则也不再适用,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指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保证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期间师生积极、主动发挥能动性,从而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
从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工作、人才培养的关系来讲,科学的理念是实现教育管理工作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高校在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期间,应及时更新理念。将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理念融入工作中,保证教育管理面向全体学生;整合多方资源,保证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建立全新的组织形式,领导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程序,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稳定高效发展;融入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思想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通过网络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效率。[2]
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一)优化教育管理结构
一方面,对教育管理观念进行优化,要将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彻底从旧体制、旧思维当中解放出来,形成符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战略的格局,将“大人才观”“大教育观”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从而削减人才培养以及供应链建设中的冗余,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教育管理中应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推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所需人才,其核心为学生,还要在教育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个性与想法,与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民主、和谐、平等的互动模式,做到与学生深度沟通。在此基础上,也要抛弃传统管理中“统一培养”理念,避免教育管理工作同质化问题,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多样特点,结合学校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
另一方面,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优化,加强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行為主体,在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应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创新执行力,使辅导员认清创新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现实意义,日常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联合专业化教育,深化教育管理理念与结构改革,提高教学改革速度。[3]另一方面应确立激励保障机制,使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持续创新,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产生积极正向影响。基于此,丰富进修与培训活动,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要求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与素质,打造科学管理、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围绕学生的全过程、全员育人局面。
(二)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提出使网络技术拓展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但其根本目的并非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发展各领域的互联网思维,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高效、深度整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借助“互联网+教育”契机革新管理模式、途径、手段,提高管理效果,实现教育管理效益最大化。应先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校园,实现现代科技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并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掌握网络技术、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从而积极主动地转变教育管理载体,在移动互联网、线上学习平台、社交媒体、BYOD上落实管理工作,保证大学生教育管理手段适应时代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基于“互联网+”保持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在网络上开辟有助于大学生成长的舆论阵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方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防止不良社会思潮侵蚀大学生。
(三)落实学长辅导计划
学长辅导计划是创新教育理念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助力于教育管理工作改革,打造“立体复合型”教育管理新模式。与传统的“垂直型”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学长辅导计划可以拓展教育管理资源,使诸多优秀的学长参与到低年级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增强服务意识,对低年级学生发展有益,对学长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由院系遴选或指定学长,通常每名学长负责6-8名新生;或由3-5名学长组成一个辅导队,负责一个专业或一个班级的教育管理。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也可以配备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但要求学长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成绩优异,积极与新生进行沟通,提供生活与学习上的帮助,对于思想波动大、负面情绪高涨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协助辅导员、新生班主任等落实教育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4]学长辅导计划实施后,院系教育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新生的变化与成长,并将学长工作作为学院考核工作的一部分,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学长综合测评的重要依据,按照学校规定为学长申报第二课堂学分。在学长工作中有优异表现人员可以获得学院、校级表彰、奖励,不负责、不积极落实工作,存在违反学校纪律、不道德行为的应立即更换学长,并给予批评教育;且随着学长辅导计划的落实,待新生有所成长后也要对学长进行培训,采取分层培训法,提高学长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指导其日常教育管理中采取科学工作举措,提升教育管理效果。
(四)以强化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完善教育管理体系
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输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需要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实现人才培养新目标,使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就业创业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鉴于此,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深化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改革。如:在课程建设中融入社会发展需求,在专业课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均应有所体现,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就业创业观念。其中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应用范围的更新;并将专业课程与行业企业、第二课堂进行有效衔接,克服知识化倾向过于严重问题,也使学生具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以典型案例做基础传授学生就业技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地调整、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五)结合管理服务育人理念优化管理内容与方法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仍是“以生为本”,所有教育管理人员要厚植于心,将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将育人作为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打造育人、管理有机结合,育人、管理、服务有机统一的新工作格局。高校应将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服务育人相结合,基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环境以及新时代下学生的新特点创新管理制度,落实依法治校,公平公正、科学有效地处理学生教育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而形成依法依规管理服务的新制度体系。同时,高校在开展工作期间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开展以学生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负担、创新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将心理咨询工作常态化,在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领导下二级学院设立单独的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持续保持心理咨询专线畅通、线上咨询渠道开放,多途径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以先进科技为载体助力工作方法的创新,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信息进行搜集,教室内、座椅上安装传感器,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玩手机时长进行智能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传大数据系统当中,由系统自动整合、筛选、分析、比较相关数据,再将处理结果呈现给教育管理人员,方便其从多视角了解学生课堂学习动态情况,作为研究学生状态、学校成果、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从而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管理内容、措施、方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起到作用。[5]
(六)落实教育管理戒律,激发学生创意火花
教育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强调通过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质量,因此,管理中要协调运用人力、物力等一系列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花,使创新、创造成为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但管理是一项具有约束力、控制力的活动,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意,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则经常因硬性要求使学生的创意无法实现。鉴于此,创新教育理念下开展教育管理期间应严格执行教育管理戒律,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具体来讲,教育管理人员禁止批判学生的创新,创新需要自由的空间,创新本身无法准确评价好与坏,在创新未完成前不应过多评价,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创意火花持续迸发,让时间证明创新的价值。禁止妄加评论学生创意,即使学生提出创意与现实情况不符,也应减少否定与批判,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抛除顾虑与恐惧,顾虑与恐惧是学生创新与创意实现过程中的最大阻碍,影响学生释放真正的创造潜力,教育管理人员应抛除顾虑、恐惧,在原则范围内,大胆地为学生创新创造开发空间、提供机会,使学生充分释放能力。及时为学生提供鼓励,创新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失败率高,会让诸多大学生心灰意冷,教育管理人员要不断鼓励大学生,勇于试错、敢于失败,具有重新出发的勇气;面对大学生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勵,振奋人心。禁止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大学生创新创造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原则,教育管理人员勿以个人经验评判,约束大学生创新行为以及想法,影响其创新热情。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调整,自动适应新形势与新需要。而目前创新教育理念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任务。高校应顺应新形势深化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坚持创新、以生为本等工作理念,打造教育、服务、指导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大学生自由、创新、综合、健康、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胡黎香:《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载《山西青年》,2022(24):162-164页。
[2]王晓艳、梅俊强:《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S2):61-63页。
[3]王冀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载《国际公关》,2022(8):123-125页。
[4]林海燕:《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载《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10):235页。
[5]吴江:《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分析》,载《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2):141-144页。
作者简介
王海蓝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