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以淮河、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为主要串联廊道,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
黄河故道横跨豫鲁苏皖四省,四省之中江苏省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这为苏北豫东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苏北豫东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关于豫东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多数研究针对的是生态保护的个别方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这些生态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修扩容修复水库、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全面保障水安全、建立权威协调机构和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六个方面对豫东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明清黄河故道河道全长738 公里,最宽处40 多公里,曾作为黄河主河道行水727 年(1128—1855年),加上改道后的168 年,有895 年的历史。明清黄河故道在豫东地区经开封市兰考县,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虞城县,长156 公里,流域平均宽度为9 公里。故道沿线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其中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全省唯一,全国仅82 处),梁园黄河故道湿地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明清黄河故道商丘段南岸林带基本实现贯通,故道沿线森林覆盖率达45%,民权县境内申甘林带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有“河南塞罕坝”之美誉。明清黄河故道商丘市梁园区段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300 余只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内罕见的大种群)、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
2020 年,“双碳”目标正式提出。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因素是碳减排和碳增汇,加快恢复受损的明清黄河故道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对于增加区域碳汇(吸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2 年11 月5 日到13 日,世界湿地大会在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成功举办。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发布。豫东明清黄河故道沿线有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梁园国家湿地公园等丰富的湿地资源,推动豫东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有利于提升沿线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2020 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正式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10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的蓝图。豫东明清黄河故道湿地面积大,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良好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豫东明清黄河故道加快生态恢复、打造多样化的栖息地是保护乡土物种、扩大珍稀物种种群(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等)、留住过往物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水利基础设施数量偏少,部分陈旧老化,满足不了引水、蓄水、抵御洪涝灾害等要求;不少河段缺少监测、监管、参观、宣传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豫东黄河故道民权段成为水源地之后,不再为两侧农业灌溉供水,两侧农业灌溉面临“水荒”问题。
堤坝破损严重。自黄河改道后,黄河故道大堤缺乏维护,破损严重。一些集体或个人在大堤上乱垦乱种、取土、筑坟、开挖步口,故道大堤大部分险工段处于失控状态,不仅削弱了故道大堤的抗洪能力,而且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
水库库容大幅减少。1958 年,商丘市在黄河故道内筑坝拦蓄建成了任庄、林七、吴屯、郑阁、马楼、石庄和王安庄7 座中型水库,7 座梯级中型水库在调蓄黄河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商丘市重要水源地。但由于引黄必引泥沙,经过60 多年的运行,泥沙沉积造成水库淤积壅高,库容大幅缩小。
中泓水道不畅通。郑阁、马楼、石庄、王安庄水库与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县、单县以水库中心为界,缺乏统筹协调,过水通道至今没有贯通,加之分段拦截,水面被分割成多块,形成“肠梗阻”,下游水库无法有效引黄河水。
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问题。沿线走访发现,许多水面较窄的河段,水面覆盖一层浮萍,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体现。黄河滩畜禽、水产养殖户较多,一些养殖户不能按照要求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大量投放饵料,造成水体氨氮、总磷超标,水质恶化、藻类暴发。
廊道绿化水平偏低。近年来,破坏生态林的现象屡屡出现,部分河段森林面积日益减少;一些已淤平或即将淤平的河道,水退人进,被开垦为农田,高标准造林必然要求大面积退耕,在严守18 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人河争地矛盾较为突出;沿河绿化宽度参差不齐,标准不一;造林树种单一,杨树依旧是主要树种;林种单一,缺少混交林;个别地方树种选择不合理,一些常绿树种(如香樟)不适合在黄河故道沿岸生存,出现大面积淹死现象。
开封市兰考县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布局不相匹配,作为典型风沙侵蚀区域,兰考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商丘市年均水资源总量19.81 亿立方米,年缺水3 亿~6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0 立方米,不及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远低于联合国严重缺水下限(人均1 000 立方米),属重度缺水地区。
行政区划问题。黄河故道左右岸横跨豫鲁边界,上下游涉及豫皖边界,不同省份对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的认识、动力不尽相同,水域管护岸线纠纷及水事矛盾较大,开发和管理需要跨省协调。豫东黄河故道分布在开封、商丘两市,存在跨市协调问题。
多头管理。生态保护涉及全域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多个领域,分属生态环境局、水利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多个部门管理,由于历史遗留、职能交叉、权限划分等,形成了当下的多头管理格局,生态保护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管理机制,影响区域生态保护的完整性。
沿线群众对于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的认识有限,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沿线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如采砂、拉土、捡拾鸟蛋、放牧、盗割香蒲(卖给附近的绳子加工厂)、野炊等。
完善水利设施。逐步新建或修缮老化的水利设施,清淤扩容、贯通中泓水道之后,相应的水利设施要跟上,加强险工段排查治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做好民权黄河故道两侧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地下水供给农业灌溉的能力,加强节水技术推广,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增加监测、监管、参观、宣传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不同河段可以选择性建立监测中心、修筑观鸟台和木栈道、安装标牌和宣传牌、购置电动巡护车和望远镜、建设访客中心与宣教广场等。
整修故道大堤。高标准规划建设水库堤坝和河道堤岸,补齐大堤缺口段,加固大堤薄弱段,建设中泓水道两岸子堤,提升黄河故道行水、蓄水、泄洪能力。
扩容水库。2022 年9 月28 日,总投资29.5 亿元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已经开工,该项目主要是对民权县境内的任庄、林七、吴屯3 座水库进行清淤扩容。考虑到水库边缘浅水区域植被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建议在清淤扩容时避开水库边缘30 厘米以下浅水水域,尽量在远离岸边水域往下合理深挖。清淤扩容的泥沙可以用于堤坝建设、沿岸道路建设和鸟岛建设。
贯通中泓水道。开挖已经淤平的黄河故道,适当拓宽较窄的中泓水道,因地制宜,宜宽则宽,争取实现黄河故道豫东段中泓水道全线贯通。
加强污染防治。一是阻断污水进入黄河故道的途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进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一招。为防止外部生活和面源污水注入,民权县在黄河故道南北生态廊道外侧各开挖长23 公里、宽5 米的截污沟,值得其他县区借鉴。二是加强沿线乡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城区邻近的乡镇可把污水收集后接入邻近的县城污水管网。三是控制沿线乡村面源污染。通过测土配方提高施肥针对性、减少施肥总量,采取综合措施(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防治病虫害,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控制畜禽、水产养殖污染。
加快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大力实施黄河故道林带提升工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侵占林地湿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征地实在困难的河段,造林宽度可以适当缩减,沿河岸栽种三四行乔木是比较可行的。对于已成为稳定生态组分的有絮杨,要有计划逐步丰富造林树种;大力营造多树种混交林;以乡土树种为造林主体,以常绿树种为点缀,适量栽植园林绿化树种。
积极推进各项引水工程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已进入试通水阶段,争取早日用上长江水;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黄河故道水库清淤工程,确保引进的水有库可存;做好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围绕“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计划用水、定额用水制度;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提升洪水资源化利用比例。
建议由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组成权威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宏观决策协调机制,统一规划管理、部署和协调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工作。协调机构要加强与山东省菏泽市相关部门、国家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合作。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负责研究解决黄河故道生态保护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监督、检查相关职责履行情况。
应大力宣传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世界湿地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做好主题宣传;建设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科普馆,在故道沿线增设宣传牌和LED 电子显示屏,完善科普宣教的基础设施;借助网站、移动端、LED 电子显示屏、宣传牌、广播电视等营造浓厚的黄河故道生态保护舆论氛围;做好《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保护条例》《开封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