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杏柳杨冬妮苏聪学梁善婷陈晓迪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玉林 537000)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农业产业特性,要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中药材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独特的医疗资源、宝贵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产业兴旺、科技创新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1]。
广西素有中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美誉,中药资源物种总数为7506种,位居全国前列。打造广西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是中药材传承创新发展,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桂十味”道地药材作为广西优质中医药的代表,其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是新时代下广西中药材守正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产业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本文以“桂十味”道地药材之一的山豆根为例,在知识产权视阈下探讨其产业发展对策。
山豆根(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也称为“广豆根”,是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和广东等地,是喀斯特山区典型的药用植物,野生山豆根耐山地、石缝、石漠化土壤等大石山环境,人工种植品种常见栽培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其中以广西产量高且品质佳[2]。
山豆根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生物碱、多糖、酚性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但生物碱同时也是主要的毒性物质基础[3]。生物碱主要为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黄酮类主要为异戊烯基黄酮类,以槲皮素、山豆根素、高丽槐素和三叶豆紫檀苷为主,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常见以山豆根片、山豆根口服液、山豆根颗粒及复方制剂等药方作临床应用,治疗各种肝炎、肿瘤、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扁桃体炎等。
《广西“十四五”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以“桂十味”和区域特色药材为重点,打造5大产区,尤其是聚焦“桂十味”深度开发,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山豆根种植已在河池和百色大面积推开,成为了桂西北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
河池市曾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从奋斗脱贫攻坚战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来,山豆根等道地药材产业始终是河池推进乡村振兴的良方妙药。为实现特色资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标,河池市强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以金城江区、南丹、环江、凤山、都安、巴马等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基础条件良好的6区县为核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形式,大力推广山豆根和十大功劳种植[4]。至今核心区域种植山豆根面积已超2000hm2,平均收益达1万元·667m-2以上。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丹县在油茶地中套种山豆根药材,种植面积近万亩,帮助村民增收创益。此外,河池市推进园企合作“定制药园”,政所联姻“共建药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品牌效应。如,作为河池市山豆根产业的龙头企业,广西东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当地种植山豆根面积近400hm2,先后建立了凤山县、环江县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基地建有标准化温室大棚10万m2,年培育山豆根种苗2000万株以上;广西药用植物园与广西东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桂十味”道地药材基地及标准化山豆根育苗基地;环江县下南乡种植中草药山豆根(广豆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扶持产业园,成为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
革命老区百色市也曾为广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之一。百色市大力倡导、指引村民群众多元化开发特色农产品产业,其中山豆根产业已成为百色市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之一。2021年全市山豆根的栽培面积接近1800hm2,产值近5000万元。靖西、德保、那坡是百色市山豆根生产的主要县域,其中靖西县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全县种植面积已超1333.33hm2。由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质地口碑,靖西县成立了广西中药材产业协会山豆根分会,并通过该县的国际性口岸——龙邦公路口岸将山豆根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那坡县和德保县的种植面积在200hm2以上,其中那坡县积极发展山豆根套种黄金百香果种植产业,套种模式年均纯收入比单作模式高2589元·667m-2[5],德保县则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共建“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实现科技支撑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山豆根产业不仅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上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河池市是广西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其辖区十县市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百色市地形也属于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豆根抗旱、耐贫瘠性极强,种植技术成熟,非常适合在石漠化山区种植。为此,可通过山豆根与果树的轮换种植,创建河池、百色两地山石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6,7]。
农业知识产权是指存在或运用于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涉农专利、商标以及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农业传统知识与生物遗传资源、农业商业秘密等,是促进农业创新、推进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8]。
2.2.1 地理标志产品与商标注册
地理标志产品与道地药材在产地限定性、集体性、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故道地药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可成为保护中药材资源,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有力举措。2020年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已就凤山山豆根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不过目前还未入选广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而同为“桂十味”药材的“广西肉桂”“永福罗汉果”“上林八角”“博白桂圆肉”等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池山豆根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等各个环节上亟需深入推动,早日提升桂西北道地药材的知名度,补齐“桂十味”药材在地理标志产品的短板。
商标品牌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也可以有效增强“桂”字号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广西山豆根还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防城肉桂”“金田淮山”“陆川橘红”等广西道地药材已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虽然广西山豆根销往全国,但却缺乏本土驰名商标,商标注册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2.2.2 植物新品种及种质资源保护
《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植物学中的山豆根属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山豆根族的一个属,有山豆根、台湾山豆根、伏毛山豆根、管萼山豆根、短萼山豆根和长序山豆根共6种,但并非中药材的山豆根。只有南方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被《中国药典》规定为药用的山豆根,产自北方防己科蝙蝠葛的根茎不属于正品山豆根,其在《中国药典》中被命名为北豆根。广西山豆根以多叶越南槐为主,由于野生资源匮乏,学者针对山豆根持续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研究。广西大学黄荣韶教授团队先后开展山豆根种质资源评价与种子繁育技术、山豆根良种筛选及其种子高产繁育关键技术、广西山豆根种子套袋繁育技术及标准化种植的研究工作,获得农作物登记品种“桂豆根1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株型较挺立、长势旺、结荚性能好、药材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等特点,但存在种植成本高、年限长等问题。为进一步保护山豆根种质资源,广西大学与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单位开展山豆根多倍体优良株系的筛选与评价工作,选育出山豆根四倍体株系D-37、A-66和C-16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深入研究[9];广西药用植物园起草了《山豆根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规范种子生产技术,推广人工种植,减少野生采集从而保护种质资源。
2.2.3 农业传统知识
山豆根始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人及马急黄发热咳嗽。《本草图经》也介绍其疗效:含之咽汁,解咽喉肿痛,极妙。清朝《本草易读》指出山豆根产地: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广西忠州、万州诸处。山豆根的种植、加工、药方配制等技艺与历史沿革也属于农业传统知识,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1卷(2008年版)中记载了山豆根的炮制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靖西、那坡等地部分药农已对野生山豆根进行引种栽培,但效果不佳。2002年广西药用植物园开展山豆根野生变家种研究,成功解决种苗繁育和人工种植技术难题。此后,广西那坡、马山、靖西等地纷纷开展山豆根人工种植,并逐渐带动相邻的河池、南宁等地种植山豆根。目前,河池、百色正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与山豆根相关的农业文化遗产与历史沿革缺乏体现,仍需深入挖掘、整理及宣传,提高山豆根产业的综合效益与产业化运营。
2.2.4 专利
以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确定专利的检索式为TIAB=(山豆根OR广豆根OR 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AND AD=[20020101 TO 20221231]),经过核对IPC主分类项,结合标题、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的人工判读,将小豆根、北豆根等无关专利剔除,经简单同族合并后得到3149件专利申请。从申请年份分布看,山豆根相关的专利申请态势可分为3个阶段,即平缓发展期(2002—2010年)、快速发展期(2011—2016年)和成熟饱和期(2017—2022年)。在平缓发展期,专利申请量从2002年的30件逐渐增长到2010年的74件。2009年,国家首次发布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与山豆根相关的专利申请从2011年的109件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434件。随着技术与产品趋于成熟,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从2017年的257件逐年降至2022年的30件。从中国省份分布看,山东(835件)、安徽(358件)和广西(303件)位居全国专利申请量前3位。
广西的专利申请人中,个人158件,企业77件,科研院所46件,高校21件,然而个人的专利质量不高,撤回或驳回的专利高达145件。在企业申请中,南宁市品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宁馨艺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较多,且技术领域多为药物产品研发方面,但只有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均获得授权。在科研院所的申请量中,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占比为67.39%,其专利主要集中在山豆根的种植栽培与药用组合物应用等方面,并于2022年在抗癌的药理研究中获得山豆根首个国际专利(US16462186)。在高校申请中,广西大学申请量达到13件,以化学活性成分提纯的领域居多。上述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利申请大户主要分布在南宁市,这表明南宁市拥有更好的科技资源、市场活力和知识产权服务,使其在山豆根相关专利布局上更有优势,而河池与百色两地的相关企业与高校院所应进一步重视山豆根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高质量发展山豆根产业既是广西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力。为此,知识产权保护对山豆根产业把脉开方,可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道地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政策层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对中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接续出台,特别是2022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为全面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畅通脉络。在品牌建设方面,山豆根在广西历史悠久,其喀斯特山区的生长环境以及浓郁的人文底蕴是山豆根的显著底色。另有学者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最大熵模型研究山豆根生态适宜性,结果表明,山豆根最适宜生产区域以广西河池、百色两地为主[10]。这些“王牌”使得广西山豆根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占据天时地利,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品牌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市场需求方面,尤其是新冠病毒治疗中,山豆根药理成分对咽喉肿痛有明显疗效。这催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山豆根市场鱼目混珠,伪品及易混品将严重冲击正品行情,容易导致广西山豆根声誉受损。为此,对山豆根及其药方制剂实行商标注册、专利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可以加强山豆根的种源保护与农业创新,提升“桂字号”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从产业融合看,河池市位于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为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建设城市;百色市是左右江革命老区核心城市,也是广西的桂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建设城市。两地的政策资源、地理优势及产业配套高度契合中药材产业,对广西山豆根等药材产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促进药材产业深度融合城市发展定位,助力特色农产品打造地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传承道地性,挖掘、整理、汇编广西山豆根的人文底蕴、自然地理、种植景观与栽培历史沿革,整合历代医家诊疗形成的中医药药性理论、炮制理论、复方配伍理论等地道资源,形成“桂字号”山豆根的非物质文化。创新引领道地药材现代化,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揭示、开发山豆根的药理与作用,也要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的智能制造,高度重视药材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建立溯源机制,实现药材信息追踪和流通智能化。此外,大力支持广西山豆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积极筹划、落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全方位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河池、百色应加快成立或依托地方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道地药材行业企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支撑地方政府部门加强本土山豆根产业的品牌培育工作。
道地药材种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物质基础,保护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对掌握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资源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办法》的要求,结合优势产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当地种源保护条例的实施细则,在政策上给予种源质量保障。加大科技投入,攻坚新品种栽培及高产量化的技术难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将山豆根产业与绿色生态修复、红色党建活动、五彩田园文旅、康养文化建设有机贯通,构建“五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面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11]。
地方应加强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和玉林师范学院等单位合作,推进山豆根新品种繁育、栽培技术创新、药理成分应用与药物食品深度开发等创新研究。坚持市场导向,广泛联系区内外中药企业、饮片加工企业,依托终端药企发展订单生产,引导各方共建道地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统筹政校企各方资源,成立壮瑶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坚持专利技术强农理念,开展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建立农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降低农业知识产权流转中的交易成本。整合河池、百色两地资源优势,谋划、协同申报桂西北山豆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简称“特优区”),对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平南石硖龙眼特优区,依托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培育壮大龙头药企,完善产业配套,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打造高端广西山豆根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广西山豆根的特优区。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落脚点。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为质量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融合促农等乡村振兴之路镌刻上创新印记,对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山豆根是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的名片之一,其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本文通过介绍广西山豆根产业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从知识产权角度为山豆根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这对“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