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
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有一种“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台田模式建设基本思路是挖土为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台地特征与排水网络结构为其核心要素。台田模式是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模式。那么,这一带为什么多盐碱地呢?
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沿海一带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再加上黄河水侧渗和海水浸润顶托,导致土地盐碱化。另外,这里地下水埋藏浅,矿物质含量高,直接导致土壤含盐量高。气候也是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东营市属于季风气候,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特别是春季,干旱少雨,盐分随水分蒸发上升。另外,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如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东营土地大多为滨海盐碱化土壤,土地利用率很低。
台田通过调控地下水位来改良盐碱地。一方面,抬地挖塘可以增加地下水位与台田耕种表层的相对距离,使地下水位相对深度大于土壤返盐临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水位高度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台田表层土壤在旱季时不致引起积盐。依靠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可以起到淡水淋碱的作用。台田模式完整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接纳淋洗的盐水,顺畅地排出系统。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台田—鱼塘”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上台田模式建成后,黄河水漫灌,盐碱逐渐下渗,变为良田,这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一次成功尝试,综合效益突出。
除東营外,台田模式广泛分布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黄河下游地区分布较多,覆盖山东、河北、河南等省,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区域尤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