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从可乐家回来的时候,女儿脸上笼着一团乌云,仿佛轻轻一碰,“雨珠”就会滴答滴答落下来。她走到我身边说:“妈妈,西西把可乐抢走了。”
可乐是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住在我们家对面。西西是可乐的同学。玩过家家的时候,三个小姑娘闹了矛盾,可乐没有站在女儿这边,女儿不高兴地回家了。
我抱了抱她,问她想不想听一个好朋友被抢走的故事,女儿期待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起读了一本名叫《真气人!好朋友被抢走了》的图画书。读完后,女儿还想再听一遍,并让我把书中的“我”换成她的名字。听完故事,女儿没那么生气了。到了晚上,她如往常一样和可乐玩耍,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我感慨童年的友谊,它就像在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植物,有着超凡的自愈能力。我也由衷地感叹童书的力量,赞叹创作者的智慧和他们对童年的洞悉。《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随后他笔锋一转,“可惜,他们当中记得这一点的并不多。”而优秀的童书创作者,却有着和童年沟通的“超能力”,即便他们已离开童年那么久,还能深刻地体会那些属于孩子的感触,它们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在孩子心里却如惊涛骇浪一般不容小觑。童书创作者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感触,并借由一个个迷人的故事,巧妙地抚平孩子心底汹涌的波涛。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急于“支招”,输出我们认为对的解决方案。与其如此,不如把想说的话借由故事讲出来,让孩子跟随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去体验、思考,汲取养分和力量,这远比讲道理更有效、更愉悦。而早已长大的我们,或许也会在童书中看到崭新的风景,重温童年的欢欣岁月。更何况,和孩子一起在书中游历的时光,是如此美妙且珍贵。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终将无法跟上他成长的脚步,而那些亲子共读的时光却铭刻在孩子心底,陪伴他走向远方。
曾经看到一句话:“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这句看似偏执的话,我却无比认同,仿佛是在我心底久久盘旋而未曾出口的言语。是啊,童書中充满了作家对孩子的理解和期许,他们将关于世界最美好的盼望和想象,都稳妥地安放在给孩子的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