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焱
美国密歇根州的科帕铜矿曾经是美国最大的铜矿之一,后来却面临急剧亏损,所以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联合召开了一次会议,目的是对铜矿未来的命运进行一次表决。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两类意见:高管们偏向于关停铜矿,而矿区的直接经营者则不支持这个观点。
大家都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强调自己的论点,同时也围绕着各自的论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反驳对方的观点。结果是,讨论陷入了僵局,一直得不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论。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正是由于大家掉入了一种心理机制引发的陷阱,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验证”。自我验证理论指的是:人们一旦有了某个想法,就会努力去证明这种想法的正确性。
自我验证理论会带来一种“证实倾向”,它会让人们在做推理和判断时集中精力去证实自己已有的想法,而不是去证伪这种想法。在这种心理机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过度关注事情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当时参与讨论的还有这家铜矿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顾问,看到讨论陷入僵局之后,这位顾问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他说:“既然现在的主流意见有两种,那么我们就分成两个小组,支持关闭铜矿的小组和不支持关闭铜矿的小组,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讨论,但是讨论的议题需要互换。讨论之后交换观点,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这个建议其实是在强制每个人去证实对方的观点,或者说证伪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观点和议题的重新建构,辩论对手在无形中变成了协作伙伴。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不仅更加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同时还想出了一些新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是:关闭现在即将报废的熔炉,把矿石海运到加拿大,使用那里的新式熔炉对矿石进行提炼。
通过互换观点的方式,大家摆脱了自我验证造成的“对自己观点的加强和对别人观点的削弱”这种狭隘的思维。当你认为解决一个问题的某个想法是不对的时,如果你不是简单地对这个想法说“不”,而是自行转换想法,站到现有观点的对立面去思考,你的思考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让你不受证实倾向的影响,跳出自我验证理论的陷阱。
就是这样一个思路上的微小转变,你就能给自己一次通过探索去学习新东西的机会,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找出更恰当、更准确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就像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经常说的那句口头禅:“反过来想,永远要反过来想。”
我们不仅要警惕自己的证实倾向,还要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意识到对方也可能存在证实倾向,不要被对方提出的问题限制住自己的思路,而是要想办法跳出证实倾向的怪圈。
假如你是一位医生,你的一位患者已经快七十岁了,他一直跟你描述,说他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你也知道引发这种症状的疾病有很多种,所以你列出了一份项目检查表,让这位患者去进行全面检查,但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于是,你又給他使用了一些治眩晕的药,可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种病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谜。这时,你向一位专家求助,他通过和患者的一场谈话,提出了一些问题,成功找到了这位患者的病因。
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位成功解决问题的专家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诊断科的巴博。案例中的患者名叫约瑟夫,巴博在和约瑟夫第一次碰面时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所说的眩晕具体指的是什么?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会出现一次?”
约瑟夫回答道:“自从我妻子去世以后,我就一直处于眩晕状态,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很迷惑。我打开电视,却提不起任何兴趣;我走出家门,却发现自己没有可去的地方。”
通过这段对话,巴博发现瑟夫只是在使用“眩晕”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他还没有办法做到在失去妻子之后展开一个人的新生活。约瑟夫之前求助的那些医生,也从来没有想过,所谓的疾病可能只是一种情感不适,而不是生理病痛。
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我证实倾向的存在,这能让我们更加谦逊和谨慎。
在面对每一个决策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错的,只有用全局视角,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的前提下,本着“可能犯错”的觉悟再作出决定,这个时候的勇敢才是有意义的。
(康穆荐自《现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