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2023-11-08 09:03陈浙闽
红旗文稿 2023年20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底线总书记

陈浙闽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提升思维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思想作风和工作要求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思维能力强,就能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思想方法的极端重要性,对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强调系统思维和辩證思维能力。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四种思维能力,指出:“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强调“必须引导和促使学员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思维能力。”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角度,强调了五大思维能力。他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将思维能力扩展到六个方面:“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也是逐步拓展和深入的。

二、提升思维能力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和关键

提升思维能力为什么重要?这是因为,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归根结底反映人们对世界总的认识,反映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只有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世界,才能揭示蕴含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并提出的一整套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七个思维能力,对于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推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在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分析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担当伟大使命、实现伟大梦想最有力、最根本的思想理论武器。

系统思维能力,就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事物进行总体分析和认识,既统揽全局、统筹规划,又善于在重点突破中推动事物协调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调要“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现规律、洞察时代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一系列重要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不断加强理论思维和理论修养,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打通这一掌握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由之路。

三、新时代对提升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长期存在并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以战略思维总揽,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善于谋长远、谋全局、观大势,准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战略,保持战略主动,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要以辩证思维“析事”,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问题。

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注重用系统思维方法来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和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协同性。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与环境的协调性。注重系统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注重解决非平衡问题,推动系统走向动态平衡。

要以创新思维破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善于應对形势变化,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有敢于冲破旧格局、锐意进取的勇气,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以历史思维知鉴,坚持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坚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坚持增强历史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以法治思维促治,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法,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到执政实践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以底线思维托底,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明确底线、守住底线,防止最坏结果出现。坚持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四、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对于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中阐述得非常明确,这就是“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个把握、四个增强,是领导工作实际水平的体现,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

要做到四个把握。一是要把握事物本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更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烈风雷雨而不迷”,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二是把握发展规律。要深刻认识科学理论和领导工作水平的关系,就如同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就不可能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一样。下苦功夫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盲从、不保守,同时也不搞政绩冲动和蛮干。三是把握工作关键。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有主次之分,领导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从而达到引领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效果。四是把握政策尺度。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又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做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要做到四个增强。一是增强工作科学性。增强工作科学性,是“过河”的任务,科学思想方法则是“桥和船”。要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工作和决策的科学性。立足中国实际,既廓清思想迷雾与误区,又指引实践;既回应时代的声音,又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增强工作预见性。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三是增强工作主动性。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赢得发展主动权。四是增强工作创造性。要以崇高的使命担当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思路方法举措,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真正提升思维能力,始终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 寅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底线总书记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