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芳 潘红 杜文娇
[摘 要]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岗位竞争力,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检验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8-0053-04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所介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是临床检验核心的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检验技能,对临床标本进行鉴定,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近年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通过调研了解江苏省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岗位群设置,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法,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校内专业教师主讲职业基础知识部分,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训课程部分。实践课程采取“分段实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践、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明确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全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养要求,使微生物检验课程真正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过程体系。将课程教学改革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完成学习任务、注重学生个体整体素质发展为教学根本,以模拟临床工作情景和真实岗位锻炼,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临床典型案例培养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小组同伴式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沟通、合作等职业素养。
(二)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需要
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以“重素质、强实践、会应用、可持续”为原则,围绕“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主旨,重点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医德、强身心、高业务、乐服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工匠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岗位。
(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学校专职教师与多所实习医院的一线临床导师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并融入教学内容。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将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校内教学过程与工作生产过程对接。同时,适应新时代“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背景和需求,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和关爱病人的良好职业道德,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業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优化教师结构,打造“双师”队伍
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只有教师掌握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真正实施。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改革的方法,还要掌握临床实践工作的技能,才能培养出具有合格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本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学生转变成教师,为了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聘请资深教师为导师,要求青年教师全程听课,做好备课笔记。导师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文件的书写、作业的批改、试卷的规范批改等方面加以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青年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一个月的时间到临床一线进行顶岗实践,熟悉临床的常规操作方法,学习临床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并且将临床实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一个必备条件。一直以来,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或针对性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每年学校还要求教师参加临床组织的学生读书报告会,临床的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师德教育等,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引进来自行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临床实际案例,与临床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聘请临床专家为产业教授,作为学校与临床沟通的桥梁,指导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参与教学内涵建设。举办专业讲座,共同编写实践教材,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临床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情况,提前适应临床岗位的要求。
提高课程团队成员信息化教学能力,运用课程设计技巧,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通过教学设计与前期准备,将知识点碎片化、颗粒化,以适应和满足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需求;同时提高课程团队成员及时更新、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任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二)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职业标准,进行内容改革
为促使微生物检验教学过程与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和过程相符合,课程组与行业专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了贴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本课程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三多三强化”教学模式,即多新方法新技术、多信息化智能化、多对外服务以及强化质量要求、强化技术规范、强化团队协作交流的卓越检验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在线课程和网络交流平台,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配备临床导师,和院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立体化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通过教学过程小班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学业规划导师化、评价体系科学化的实施,实现人文有底蕴、岗位能胜任、发展可持续的卓越检验人才培养。
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将原来在校期间第二学期学习的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微生物学基础知识部分共42学时的教学内容,与第四学期开设的微生物检验共104学时的教学内容,共计146学时的教学内容,压缩为在校学习时间为88学时,减少了58学时,同时增加20学时的临床见习时间,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将在校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岗位中。该课程课时变动较大,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裁剪、教学具体安排、教学任务的设计等,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和临床教学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实现学生的能力递进,进行及时的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及时改进。
(三)构建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实施,学校与医院达成了更紧密、更多维、更深度的合作关系。人才培养过程中执行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培养模式,实施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的转变,从传统教室发展为现代化网络,进一步由单一媒体资源提升为富媒体资源;应用从教室到医院的立体化、数字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同步学、动手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合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和真实临床案例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目的与过程,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
采用与行业导师共同开发的临床案例进行理论讲述,结合医院小组式见习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常专业课程是教师在传统教室中给学生灌输一些相关知识,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以动手实践为主的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比较高。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深入了解本专业工作内容与岗位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周的临床见习。学生分成5~8人小组,聘请见习医院行业专家担任临床见习导师,对学生进行见习带教和管理。临床导师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丰富的临床工作和实习带教经验,这种专人负责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真正深入临床进行学习。这种现代学徒制的带教方法,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学,这种“单边的活动”,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符合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适应临床岗位人才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整合课程内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采用翻转课堂、临床案例教学、PBL教学法、模拟演示法、互换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通常采用学生分组拍摄视频、独立或合作撰写报告、交流学习感受、小组汇报内容等多种方式,教师随机抽取汇报人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相互间交流与沟通合作的机会。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需加强教师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深入应用。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跨时间、跨地点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托丰富的立体化、多样化课程资源和超星泛雅学习平台的支撑,形成“练→讲→析→做→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1)练:学生通过交互式课件完成预备知识点的练习。(2)讲:跟随工作任务中的重难点部分,观看教师讲解及操作。(3)析:进入案例任务部分完成典型临床案例分析。(4)做:线下小组合作完成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5)测:学生在课中或课后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测试、复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是: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登录自己的账号进入课程进行课前学习,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方便、灵活。教师将要讲授的课程相關文档、课程视频、章节PPT、测验内容等提前做好链接发给授课班级并且发布学习任务。同时在平台上发放通知,提醒学生及时做好预习准备。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临床案例学习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测验等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则进行抢答和完成测验,提高参与度,让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后,学生要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单元练习等,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在线进行批阅,还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督促部分学生继续学习课程的内容,完成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平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过程反馈,反思资源建设是否合理,是否有需要补充资源,教师教学过程中利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资源的内容布局是否合理。通过平台检测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在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异常及时提醒。
(五)教学中体现课程思政
在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各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渐进式地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拓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空间,比如,在讲授衣原体章节内容时,可以将爱国情怀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以汤飞凡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勉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以自强不息、持之以恒、越挫越勇的态度和精神积极应对大学生涯规划中的转本考试以及求职就业过程,同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并提升能力,主动思考、乐于讨论,培养科技强国的意识和责任。提供相关课程思政学习链接、视频等数字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思政小讨论;通过专业、课程相关公益宣传、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方式,实现“润物细无声”。在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到细、落到实,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六)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有多元主体评价和过程考核。素养的内化与提升是教学重点,在评价体系中应减少闭卷理论考核成绩比例,通过教学活动与课程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重视技能考核,根据学生对标本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临床案例,设计检验程序并能进行正确的技术操作,过程性评估学生的岗位核心胜任力,综合评判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采用多元考核方式,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评价。高职教育不仅要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应强调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多元评价主体包括专职教师、临床导师、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等。
1.知识评价100%:其中试卷占50%,过程评价占50%。过程评价包括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素质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
2.技能评价100%:其中技能考核40%(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过程评价60%(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工作态度、生物安全、质量意识、见习汇报等)。
三、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深入剖析检验与临床、检验与社会的联系,根据主题内容,调整上课的地点和形式,将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与人际沟通与交流等人文课程结合。除此之外,通过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提高人文课程的深度和吸引力;通过相关书目的阅读与教师指定相关网络课程的学习,拓宽人文课程的广度;通过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实现人文素养在现实环境中的内化与应用。
对大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制订自己学业计划和设计未来的职业规划;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建设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为完成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进行设计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为及时追踪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过程测评等,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复合体。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服务广大学习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年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各项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20年的全国检验技能大赛中,检验班的罗同学在细菌鉴定及形态学检查两个项目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贵,张会忠.论创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78-180.
[2]王海礁.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中国市场,2019(10):188,192.
[3]林琳.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4):134-135.
[4]张云河.自主学习型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現代教学科学,2019(9):143-147.
[5]林潮芬.网络资源在协作教学实践探索中的运用研究: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3):140-141.
[6]姚玉开,李新,史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9):36-37,40.
[7]王廷熙.基于网络教学资源与高校信息技术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9(3):249-250.
[8]张富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服装艺术造型设计》课程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19,33(3):66-6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