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水资源供给促进农业发展

2023-11-08 01:36李墨染
吉林蔬菜 2023年4期
关键词:保苗阜新墒情

李墨染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弊端导致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下降,主要作物产量和品质将进一步下降,病虫害加重,肥料和水分的有效性降低,农业使用的化肥和灌溉水量将增加,生产成本将会提高。研究探索阜新县当地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利于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给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粮食稳定。

1 水资源对阜新县农业的影响

气象专家王帮中的《东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提到,东北地区变暖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61~2017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日数减少强度增加,日照、风速减少,积雪期缩短,冻土深度减小。结合阜新县实际情况,证明这一点。1960年统计,阜新县年降雨500毫米,年平均温度7℃,无霜期156天,零度以上有效积温3298℃,日照时数2638小时,每秒8米风200天。2020年统计近10年情况,降雨量300毫米,年平均温度8℃,无霜期166天,有效积温3010℃,日照时数2450小时,每秒8米风150天。降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著的。阜新县1990~2000年玉米总产20亿千克,2000~2020年玉米总产平均只有8亿千克。这些变化的主要杠杆就是水,支撑阜新县农产品的水需要10亿立方米,连续10年出现伏旱,这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因子。阜新县今后气候将是如何走向?去年降雨量截止8月20日达426毫米,低洼地块出现积水。现地球升高1~2℃,蒸发量增加,降雨量加大。地形对降雨量有影响,郑州出现600毫米的降雨是代表。也导致局部干旱,陕北出现干旱是代表。是否说明今后阜新县降雨量会加大呢?不能;干旱仍然是今后的趋势。

2 降雨量减少的原因

①水的循环系统遭到破坏。首先说雨的形成,太阳光照引起水的蒸发从而形成云雾,冷空气与云雾相遇就形成雨。蒸发有两个途径,一种是海水蒸发,这种雨主要降在近海;另一种是河流的蒸发,众多的河流在奔向海洋的过程中蒸发,这就是内陆地区雨的来源。人类的活动例如对植被的破坏改变了水的运动规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②城市化进程与水的协调。1980年我国25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20个,到现在达到700个,城市化水平从18%达到60%。这个速度,美国用了50年,法国用了100年,英国用了120年,我们用了20多年。城市建设需要矿产资源,需要木材,需要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酸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甚至有的城市还在截流造湖,下游生态受到威胁。③地面硬化。减少雨水渗透。房盖硬化,广场硬化,公路硬化,雨水渗透的面积越来越小。

3 应对措施

水资源不稳定变化改变了周围环境,农作物、土壤发生变化。这也促使我們在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等过程中改变传统观念,寻找应对措施,对农作物生产的共性问题提出具体调整措施。

3.1 改变耕作制度。利用土壤毛管悬着水。在耕层以下,有一个蓄水层,大约100厘米厚,含水10%,每亩含水190吨,相当于200多毫米降雨量,这个水就叫土壤毛管悬着水,树木吸收是这个水。犁底层就如一层隔水层一样,阻截雨水下渗,地下水得不到补充。现降雨量超过40毫米发生径流,导致田间水土流失。

阜新县地区自包产到户以来,40年几乎没经过大规模深翻,农家肥几乎无人使用,土壤有机质1%,耕层只有14厘米,很难吸收土壤毛管悬着水。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破犁底层,利用土壤毛管悬着水,辅以秸秆还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配套制度与机械,现行的翻地标准20厘米,要改革,达到30~50厘米;同时机械设备要50马力以上翻转犁。要结合秸秆还田,用圆盘耙把秸秆切碎,然后深翻30~50厘米,把秸秆埋入土中。通过这些措施,土壤毛管悬着水就会增加,遇到大雨,土壤径流就会减少,三年后土壤有机质会正增长,农作物产量会提高。

3.2 结构调整也要与时俱进。无霜期延长,可以选择一些生育期较长作物;降雨天数少了,雨量加大了可以考虑排水措施;洼地要退玉米上高粱;积极引进香瓜、尖椒、茄子、西红柿、黄瓜新品种。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嫁接育苗、工厂化育苗、沼气技术、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为当地农民搞好示范。根据以往经验,还要注意蔬菜大棚小区,排水跟上,新建小区棚体结构要注意跨度不能超过6米,否则遇到大雪,抗压能力不够。

3.3 植树造林,修复生态。据研究,一棵大树可储存3吨水,一亩地吸收二氧化碳一吨半。地球现有1万亿棵树,还需要3万亿棵树才能吸收多余的热量,遏制温度上升,控制在2度以内。为实现这个目标,阜新县人必须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可以参与碳交易市场活动,还可以借助高标准良田建设。

3.4 巧用翻浆水。阜新县素有见苗三分收的说法,也就是保苗很困难。如何保苗呢?种子发芽有三个条件:温度、氧气、水分。阜新县春天温度和氧气都可以不计,十年九旱说的就是水分。清明以后到4月20日这段时间,阜新县土壤5~10厘米墒情可达10%左右,这就是翻浆水,这就够了,完全可以保证出苗。过了4月20日,土壤化通这水就开始下降。阜新县最佳播期就是清明到谷雨。

3.5 科学浸种。种子埋入土壤中吸足水才能发芽,阜新县地区一般情况下7天能发芽生根。阜新县春天蒸发与降水1∶10的关系,就是蒸发量较大,破土后7天5~10厘米墒情就下降到5%以下,种子出芽遇到干土,种芽就会干旱而死,这种现象就是芽干。如何保证种子出芽而不死,理论就是让种子快速出芽,土壤5~10厘米墒情不适应的时候,种芽已经生根,长度超过10厘米。办法就是浸种,播种前一天,用30~40℃水浸种12小时,捞出后,室温晾晒5小时即可。例如玉米,浸种后的玉米种子,到土壤中以后,三天就发芽生根,7天后根长可达10厘米。此时土壤5~10厘米墒情变化已经对它没有威胁了,真正做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

3.6 变无效水为有效水。阜新县地区清明到立夏之间降雨量只有20毫米,且多为分散的无效降雨,如何把无效水变成有效水,对种子出苗将有极大帮助。

经过实践,科技人员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地膜覆盖。精细整地,施足农肥和复合肥,做成底宽80厘米,上宽60厘米,高10厘米的梯形垅,用10微米以上厚度塑料薄膜,用2bfd-2型播种机播种,每亩保苗4000株。播后,苗床上出现两条宽10厘米深2厘米u形槽,一旦遇到小雨,雨水就会汇聚到一起,从苗孔流入。无效水变成了有效水。保证种子发芽。

猜你喜欢
保苗阜新墒情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农业农村部部署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扇贝保苗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上)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凌海市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技术措施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井调剖堵水研究与实践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