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股年轻人“反向消费”之风兴起,他们报名“夕阳红”旅行团、到老年大学学习兴趣课程、去社区助老餐厅吃饭……这种借助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经验和社会资源,实现自身消费需求的现象被很多人调侃为“蹭老式消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类似于“老年团的报名方式”“如何低成本上兴趣班”等帖子数不胜数,也有很多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蹭老”消费新体验。随着“蹭老式消费”的风越刮越盛,代际壁垒逐渐在年轻人的踊跃合流之下开辟出新的源头活水,老一辈的嘘寒问暖,年轻人的热情活力,推动隔代人从既往的差异碰撞趋向此刻的同频共振。
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向来追求个性与时尚,他们大多数在消费上追求潮牌、爱买奢侈品、爱囤积物品,许多商家迎合年轻人的这种心理,利用饥饿营销、明星带货等方式带动了一场场狂热的消费风潮。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愿意为品牌溢价和华而不实的产品买单,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价值和服务的质量,也更关注自身的体验,“蹭老式消费”的流行,就是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还是基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比起备种价格高昂的旅游团,“夕阳红”旅行团价格更为透明,并且行程节奏缓和,旅游期间停靠目的地后大多是游山玩水,路线安排也基本绕开了高消费场所,热情大方的老人也让很多年轻人感到温馨与放松,体验感更好;长期点外卖,不仅生活成本高,健康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于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在社区助老食堂就餐,卫生有保障,营养搭配更合理,堪称物美价廉;市面上的成人兴趣班动辄上千,而在老年大学一学期几百元就够了,并且师资资源丰富,课堂质量更高……年轻人逐渐从各种各样的“蹭老式消费”中找到了“省钱密码”和生活乐趣,也树立起了更加理性的消费观。
“以前特种兵式地旅游打卡景点很消耗体力,回来后整个人是空虚的,而跟随老年团一起旅游节奏很慢,可以真正静下心来去欣赏旅途的风景,叔叔阿姨们很热情也很正能量,和他们一起旅行不仅身心愉悦,还学到了很多人生智慧,我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和怎么发微博抖音,叔叔阿姨们毫不吝啬的夸奖也让我的精神内耗得到了缓解。”报名老年团旅游的一名00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出了自己的“蹭老式消费”新体验。
數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与老年群体在多个消费场景产生交集。一份关于“蹭老式”消费的调查问卷显示:63.3%受访者见过年轻人在社区助老食堂就餐,60.55%受访者见过年轻人报老年旅行团,33.03%受访者购买过带有“老年”属性的商品,31.19%受访者见过年轻人“蹭课”老年大学。
年轻人与老年群体在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上能产生奇妙的“交集”不仅是因为年轻人消费习惯转变,新时代的老年群体消费也正在迭代升级。与传统观念里崇尚节俭、精打细算的老年人不同,现在的老年群体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个性、健康与体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呈现出追求新潮、网购活跃、爱旅游的新面貌。
2022年情人节期间,饿了么数据显示,老年群体成为线上订花的又一主力群体,其鲜花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6倍;2022年7月,饿了么发布数据,在近三年中,全国老年用户通过外卖购买雪糕的订单量同步增长3倍;2022年重阳节前夕,美团跑腿数据显示,老年人使用跑腿服务的频率不断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下单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2022年9月,携程发布的《2022新一代银发族出游趋势洞察》数据显示,截至9月,60周岁及以上游客的人均旅行消费同比上涨23%,其中60-65岁的初老群体涨幅最大,超过三成;截至2022年10月,美团数据显示提供照护老人相关的家政服务类团购数量同比提升230%。可以看出,银发人群在餐饮、旅游、出行、跑腿等各个领域的渗透率和影响力都在快速上升。
这得益于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减轻了老年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加之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老年人逐渐养成了“悦己”的消费习惯。正如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代消费》一书中所说,第四消费时代中,老年人在新的消费环境、消费场景下自我意识觉醒,逐步从以家庭为中心向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消费心理从保守向开放转变,消费心理存在着求实性、融入性、补偿性、趋利性的特征。
社交媒体的兴盛与移动支付的便捷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年群体的消费模式。他们越来越相信互联网,网络购物热情高涨。根据QuestMoloile(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银发人群是移动互联网市场重要增长点,助推总用户同比再增长2%o在消费领域,中老年客群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也明显高于80后和90后。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全球备国之首,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注定无法被忽视。《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 2)》称,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估计为43724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的5.25%,这一数字在2050年时或会达到406907亿元,占GDP的比重将攀升至12.20%,中国老龄产业未来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部分年轻人的“反向消费”和银发一族消费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商家的经营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了迎合这一新的消费趋势,一些商家开始推出针对年轻人的“夕阳红”式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旅游公司推出了慢节奏旅行团,注重行程的舒适度和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参与。一些社区食堂也针对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进行了调整,不仅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食,还在环境和氛围上进行了优化,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来用餐。
尽管很多商家已经作出了调整,但在老年消费业态中给年轻人留席还是非常态,单方面的努力很难满足老少两代人的需求。比如对于老年大学兴趣班来说,由于名额有限,很难承载所有人的需求,因此需要相关方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更好地依托社区、大学等力量,为年轻群体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消费选择。
另外,也有人担心“蹭老式消费”会挤占老年群体的资源,但事实上,年轻群体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养老产业注入了新活力,老年群体的需求也被进一步看到,很多行业开始推出适应老年人消费模式的套餐。但囿于一直以来对中老年人消费能力低下的固有认知,许多改革和调整多是被动展开且流于表面,停留在低价、促销上,只是把中老年人当作门店的补充人群,并没有深度挖掘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潜力,深度满足中老年人的文娱乃至健康养生需求,老年社交、娱乐背后仍是一片广阔的新蓝海。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等为社会公共服务空间带来了重要启示:应进一步盘活已有资源,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扩展公共服务的年龄范围,精准匹配多元服务,以实现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打破惯性思维,深度挖掘老年客群需求,为其提供更温馨的适老服务;另一方面,要把握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为青年群体提供更多普惠性、可负担的消费选择。
“蹭老式消费”的背后蕴藏着年轻群体开源节流、拒绝过度消费的理念之变,从更深层次看,“蹭老式消费”有助于弥合代际间的消费差异,是推动社会消费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力量。年轻人在“蹭老式消费”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逐渐适应和融合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观念。在同一消费场景下,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给年轻人以启迪,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新事物。在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这不失为一种加强代际交流互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