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图书馆 何慧超
中国共产党(下文简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强调“文化自信”,20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文化自信”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从“自信”到“自信自强”是从自主输入到转化输出的过程,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升级要求。
公共图书馆一直是国家文化发展的主阵地之一。2018 年颁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文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引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分析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程中的定位思考,同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现阶段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趋势探寻助力策略。
2019 年9 月,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写道: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法》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从法律范畴界定了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范围。结合思想导向和法律条款,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征程中有“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存储功能),“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传播功能),“培育文化自信”(引领功能)三个定位,三个定位之间是相互融合、延伸和支撑的状态。
(一)公共图书馆是中华文化的存储器。存储功能是公共图书馆主要功能之一,是其他功能发挥的基础。中国藏书文化已有三千年历史,官府藏书是我国最早的藏书体系,商周时期的史官收藏典籍开创了历史藏书的先河。[3]藏书楼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承担了典籍保护的重任,官方藏书楼也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战争洗礼、政治摧残、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容易造成大量文献资源损失,因官方藏书体系的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国成为世界上保存文化典籍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功能是藏书文化的升级,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护、存放和修复。随着科技的进步,文献资源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永生”,并突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的使用限制。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至2022 年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 余万部,约3000 万册件。普查成果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向全社会发布,实现全时全域共享。[4]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料收集面广、样本丰富、官方甄选、保存得当,是对中华历史发展变迁的客观记录方式之一。
(二)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传播功能以存储功能为基础,两者之间是“藏”与“用”的关系。习近平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言,倡导“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5]为公共图书馆新时代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作为史料记录翔实、丰富,可考查价值高,挖掘空间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公共图书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传播方式从“传统线下”转为了“线上+线下”的智慧模式。传统线下传播包含:读者现场查看、阅读;馆员对馆藏资源梳理后转化成相关文化活动(包含但不限定讲座、展览、培训等)。线上传播包含:互联网馆藏资源查询、借阅;线上传播文化资源;使用科技技术存储、建设特色馆藏数字资源。以“中华古籍资源库”为例,是国家图书馆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目前发布了《永乐大典》、《赵城金藏》、敦煌文献等珍贵资源,资源总量超过2.5 万部1000 余万页,全部资源读者无须注册免费访问。
(三)公共图书馆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媒介。正确的思想导向是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作为国家思想宣传的重要营地,在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起到引领作用。引领功能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工作做的新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引领功能的实现是以存储功能为依托,是传播功能的延伸。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具有历史价值、传承价值、研究价值和育人价值。习近平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6]图书馆丰富的红色资源蕴藏了整理、挖掘、利用的巨大潜力,为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详实的史料资源。以湖南图书馆“读步课堂”红色研学之旅系列活动为例,让青少年阅读红色馆藏文献和现场体验结合,全年设计8条红色路线,涵盖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橘子洲、刘少奇故居、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湖南党史陈列馆等地。以家庭为单位在寓教于乐中完成红色文化熏陶,发挥了图书馆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为公共图书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完整方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本文以此为最终目标,从馆员素养、评估引导、活跃思维三个层面提出助力策略。
(一)全方位提升馆员素养,打造硬核助力方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丰富、主动意识强的图书馆馆员,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刚需。“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2035 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图书馆新时代的奋进方向,要实现目标要求馆员需与时俱进更新思想、专业理论、视野等,成为高素质文化建设队伍的一分子。
首先,思想政治修养,这是馆员提升素养的“起跑线”也是核心素养。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养成吃苦耐劳、主动担当的工作态度。应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联系实际工作对应学,把所学思想融会贯通到工作中。其次,加强专业素养。面对互联网新技术的冲击,如何准确把握图书馆未来动向是每个馆员都要面临的课题。这要求馆员除了要掌握最新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传统业务需求,还要对新技术、新行业有所涉猎,了解读者需求更新,才能满足人民新的服务需求。最后,拓宽视野。馆员视野宽度对工作前瞻性起决定作用。提升对读者的吸引力是图书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的前提,馆员需要比读者先走一步,完成“新知识”到“新文化服务”的转化,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新体验”。
(二)以评估为指引,从顶层设计规划发展布局。从1994 年开始,国务院文化主管部开展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是对公共图书馆履行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效能提升的作用,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经费、设施、业务活动和读者服务进行评价和测试,能反映出特定阶段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评估规则的调整对下一阶段图书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3 年恰逢第7 次评估,本次评估沿用了第六次评估的三大板块:服务效能、业务能力、保障条件,在政策法规、管理、创新三方面出现了新动向。政策法规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的第一次评估,因此法规的实施情况是本次评估的重要内容,评估规则中首次列入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是对《公共图书馆法》条例的相应体现。2018 年前后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三条指出“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从顶层设计优化了图书馆管理,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丰富供给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吸收社会力量助益。《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九条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细则呼应部分体现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也为馆员晋升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图书馆技术创新相关内容,例如云服务、智慧应用场景、社会机构合作等,体现了图书馆近些年的发展新趋势,也是下一阶段的攻克方向。
(三)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公共图书馆是中华历史的承载者,中华文明的保管者,文化自信自强的推动者,肩负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的使命。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2]根据此目标,公共图书馆应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文化故事,让中国文化走出馆舍,走向国际。第一,梳理馆藏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汇集之地,馆藏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精神命脉和璀璨文化。梳理是挖掘的前提,是中国叙述体系构建的第一步。第二,用情引起民族精神共鸣。2016 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历时4 年反复打磨,遴选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 部经典著作,历史跨度从先秦到辛亥革命,内容范围涵盖哲学、文学、历史、科技等学术领域。由著名专业学者以当代视角解读古代经典,让大众深入了解古籍的魅力,为读者提供一套有学术背书、通俗易懂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让传统经典典籍与现代读者在心灵上、精神上、思想上引发共鸣。第三,用心经营文化活动。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质量飞速提升,从内容策划到呈现形式都有了质的飞跃。湖南图书馆湘图汉语角被评为长沙市2021 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以教授国际友人学习汉语为桥梁,围绕中国戏曲、国风花艺、传统乐器等100 多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领外籍读者走进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雨花非遗馆、佰年颐堂中医馆等场地进行体验活动,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实践。在项目策划初期,策划人员要敢于跳出限定思维,活动对象范围、活动场地、活动立意、呈现方式等方面均可进行创新尝试。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2]从古代藏书楼蜕变到现代公共图书馆,其存储功能决定其历史见证者的身份,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中华民族精神的绵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发挥储藏功能、传播功能、引领功能,这是时代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新任务。可从内、外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对内要释放蕴含在馆藏文献的潜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魅力点,对外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名片。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