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宇轩 | 论坛现场报道
10 月18 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在北京举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在这一背景下,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备受各界关注。论坛以“共建绿色丝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来自40 余个国家共400 余人出席论坛。
国家副主席韩正在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致辞中表示,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举措。共建国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互学互鉴、携手合作,沟通交流广泛深入,务实合作成效明显,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能源结构加速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增加,更加需要各国携起手来,以生态之美描绘美美与共图景、以合作之力共创人类美好家园。
韩正强调,要进一步扩大绿色发展朋友圈,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的支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汇聚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要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建立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等重大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拓展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合作。要进一步强化绿色能源投资和技术合作,助力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进一步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务实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持续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所进行的项目和投资的规模、数量、范围,可以真正改变经济、能源系统、交通建筑和整个行业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下一代的未来为代价,我们必须确保项目提供各国所需的绿色可持续基础设施,以支持人类和生态系统,同时摆脱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失败发展模式。
“我认可提高‘一带一路’投资可持续性所做的努力,这些投资潜力巨大,使我们能以所需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气候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古特雷斯表示,来自绿色丝绸之路的投资可以为加快可持续性和气候适应性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可以加速推进公正、可持续的转型。
泰国总理赛塔表示:“我们相信更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共同的发展和繁荣。”
赛塔提到,必须要落实各领域的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包括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必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对于绿色海上丝绸之路至关重要;需要建立绿色的融资机制,使其成为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工具。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提出一系列建议,如:制定全面的绿色发展纲要,包括数字化建设、绿色化建设、智慧农业等;扩大绿色生产链创新,创建更加广泛运用绿色技术、更具有工业和社会意义的项目;支持“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产业,提议设立绿色金融基金,促进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技术。
与会代表一致高度评价了共建“一带一路”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增长、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所作的贡献,期待在绿色低碳领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论坛发布了三项成果,分别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倡导各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防治、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推动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探索开展绿色投融资与绿色项目评价工作,创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标准体系,为解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投融资瓶颈问题,打造沟通合作平台并提供务实解决方案。
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利用中国和中亚各国在生态治理、高效节水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搭建对话机制,通过一系列绿色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中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持续推动提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水平。”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表示,未来,生态环境部将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绿色丝路行等活动,实施“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人才互通计划,围绕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政策对话和经验分享,共谋“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将在进一步发挥现有平台作用基础上,落实好在论坛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等成果,帮助共建国家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将立足发展中国家切实需求,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推动低碳示范区建设,创新性设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丰富能力建设形式和内容,继续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