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23-11-07 05:56李震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产业

李震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沙尘暴、龙卷风、飓风、暴风雪、高温、干旱、极寒等极端天气频发,各国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体育对气候的影响已经受到国际组织广泛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18年指出,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交通、体育用品制造和消费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体育相关业务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1],建造和管理体育设施、开展各类体育经营活动会消耗能源,并可能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臭氧层消耗、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2]。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UNEP已将体育活动相关业务纳入其重点工作范围[3]。

2019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控制,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达到最高值。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植树造林、碳搜集与保存技术、节能减排等手段的吸收量达到平衡[4]。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指引下,我国体育领域必将迎来深刻变革,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理论、新思路,体育产业各细分领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将更加绿色低碳。然而,我国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理论研究有待丰富,实践案例有待增加,可推广的碳中和行动经验有待扩充。因此,借鉴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国际经验尤为重要。

1 体育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常见的为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其中二氧化碳占比最高。体育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亦主要表现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碳排放源看,二氧化碳既可直接产生于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消费、健身休闲、运动训练等环节,也可间接产生于体育相关的旅行、公共设施建设、餐饮用品消费、住宿等环节。

1.1 大型体育赛事碳排放量巨大

大型体育赛事在筹备期、比赛期及赛后均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涉及体育场馆建设、旅行、住宿、商业、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且间接排放远远高于直接排放(见表1),尤其在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及世界杯期间,碳排放量巨大(见表2)。此类赛事估计的碳排放量除场馆建设之外,相关环节并未在估计范围内,实际值可能远远大于估计值,如伦敦和里约仅包括奥运会同期建设的部分交通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碳排放[5]。温哥华没有包括与新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关的较大的排放量[6]。巴西和俄罗斯的估算不包括体育场建设的碳排放,所以估算值偏低。汽车摩托赛事则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据统计,2018年达喀尔拉力赛有340多辆汽车和3 500多人参加,不仅破坏了赛道经过的沙漠、沙丘等自然环境,而且产生了约100 吨的废物[7]。

表1 2018俄罗斯世界杯碳排放

表2 夏、冬奥运会及世界杯碳排放量

1.2 观众和运动员的旅行碳足迹占比较大

无论是直接参与比赛的运动员,还是体育赛事观众,均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碳足迹,体育碳足迹是在体育参与过程中,由个人、事件、组织、服务或产品造成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包含于能源消耗、原材料和货物、食品、服务、运输、旅行、废物管理和设备等环节。体育碳足迹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主要受赛事活动规模、项目、参与人次、承办地区距离、交通方式等因素影响。在旅行中,乘坐各类交通设施可能增加碳足迹,尤其是运动员的跨国参赛、观众的跨国观赛行为,更易产生大量碳足迹,如运动员和观众出行占南非世界杯碳排放量的67%[8]、巴西世界杯碳排放量的83%[9]、俄罗斯世界杯碳排放量的74%[10]。

此外,顶级足球运动员在单一年度往往参加多场国际比赛、赞助商组织的商业推广活动、公益活动及其他活动,乘坐飞机出行的频次远远高于普通人,所以飞行产生的碳排放量巨大[11]。2019年欧联杯决赛在阿塞拜疆举行,从伦敦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12 000名观众的飞行行程的碳排放量约5 595吨,产生了大量碳足迹[12]。

1.3 交通运输方式显著影响体育产业碳排放量

通常,观众前往赛场的方式包括步行、自驾车、出租车、拼车、公共汽车、地铁、火车、飞机等,不同交通方式决定着观众的碳足迹。据调查,英国国内观众前往各级别足球联赛球场的方式中,有67.5%的球迷选择自驾,有13.4%的球迷选择步行,有10.1%的球迷选择乘坐公共汽车[13]。随着自驾比例升高,短时聚集在赛场周边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将上升,导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赛事相关物料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同样较大,F1的报告显示,2019年F1的碳排放(不包括观众)主要来源依次是物流、人员旅行、F1工厂和设施、赛事运营等,占比分别为45%、27.7%、19.3%、7.3%,而赛道上的直接赛事活动碳排放量占比仅0.7%[14]。2019赛季F1共10支车队在全球21个国家参赛,车队转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碳足迹。

1.4 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产业重要的间接碳排放源

基础设施是承办大型赛事活动的重要保障,包括体育场馆、运动员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国际奥委会列为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活动领域之一。为承办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主办国均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完善赛事配套功能。如交通方面,主办方新建或改扩建机场、铁路、BRT、地铁、码头、公路及其他市政工程,既促进了城市更新,又为赛事做好了充分保障,留下了宝贵的赛事遗产。然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使碳排放量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如里约奥运会基础设施项目碳排放量占相关设施排放量的22%[15]。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航空、火车、地铁和道路结构)占67%,城市化改善项目占31%,而其他项目(包括水、电、气、电信设施和交通管制设施)占2%。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间接碳排放源。

2 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国际经验

国外部分体育场馆、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协会、体育用品企业、赞助商等相关主体已经采取碳中和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2.1 体育场馆采取多种节能降耗措施

体育场馆承办的各类赛事、职业联赛、文体活动、演艺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天然气等,碳排放量较大,因此,实现体育场馆低碳绿色运营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国际方面,部分职业体育联盟、场馆运营商已将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作为发展方向,并作出积极努力,如美国体育场馆绿色建筑认证(LEED)、国家冰球联盟(NHL)实施体育场馆创新行动推动联盟可持续发展等。

NHL十分重视气候变化、资源限制的影响,2014、2018年连续发布《NHL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联盟可持续发展目标及体育场馆低碳创新行动方案。NHL联盟30个体育场馆已采取降低能耗、支持智慧能源、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不同的低碳行动(见表3)。如波士顿布鲁因斯、温哥华卡努克和坦帕湾闪电等俱乐部采用增强的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实现高效控制监控机械、电气和冰工厂设备,每年节约能源约10%~20%[16]。

表3 NHL联盟体育场馆低碳创新行动

2.2 职业体育联盟与非营利环境组织合作

非营利环境组织在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信息沟通、技术指导、经验分享、决策咨询、报告发布、业务往来、低碳教育培训等重要作用,通过整合体育协会、职业联盟、专业运动队、合作伙伴、体育场馆运营商等资源,宣传体育产业绿色理念,降低体育产业碳排放强度。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自2004年以来,长期致力于体育与环境、低碳领域的事务,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美国篮球协会、美国网球协会、美国冰球联盟、美国职业足球联盟、纳斯卡等职业联盟、体育协会和百余所大学体育部门提供环境咨询[17]。2010年,NRDC与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的控股公司联合成立非营利性的绿色体育联盟(GSA)[18],GSA关注体育与气候、环境、能源等问题,为全球的运动队、体育场馆和联赛提供资源和专业知识,以制定和/或改进绿色低碳举措。

2.3 职业体育联盟发起内部碳中和行动

国外职业体育联盟凭借其组织、领导、协调的优势,向内部职业俱乐部发出低碳可持续发展号召,并得到了各俱乐部的支持。部分联盟号召球队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支持球员和球迷使用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鼓励体育场馆使用节水装置,鼓励球队在每场比赛后向当地慈善机构捐赠准备好但尚未售出的食物,鼓励体育场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及安装节能照明,向消费者分发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推广电动汽车运送球迷,选择带“能源之星”标签的新家电或电子产品,鼓励球队回收各类垃圾,球队就近采购经过认证的当地种植的有机农产品,以支持可持续农业并减少碳足迹。

2.4 大型体育赛事成为碳中和宣传平台

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宣传效果好、示范效应强等特点,已成为碳中和宣传的重要平台。低碳运行是双碳目标驱动下大型体育赛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导向[19]。赛事期间,举办地政府、主办方、组织方、赞助企业等不同主体均通过赛事向社会普及低碳知识,鼓励球迷低碳出行,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用品,提高人们对体育赛事、旅行的碳排放认知,熟悉减轻碳排放影响的方法,这对于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普及碳中和理念、弘扬绿色低碳的社会新风尚具有重要作用[20]。

交通是大型赛事期间观众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鼓励更多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赛事主办方及政府的努力方向。德国职业足球领域一项受人关注的环保措施是检验联合门票,持票人既可以进入体育场,也可在比赛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联合门票不仅是一项减少个人机动车交通排放的生态措施,还是一项节省球迷费用的社会措施。德甲18家俱乐部中有17家推出联合门票(见图1),且部分俱乐部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推广这种门票,低碳观赛的理念得到长期传播[21]。

图1 德甲17家俱乐部引入“联合门票”年份

2.5 体育用品企业加快研发低碳产品

国外的体育用品企业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持续研发可回收的新材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产品原料、包装盒、加工生产等环节的碳排放量。耐克实施的可持续政策包括回收旧运动鞋、使用有机棉、推出可持续产品、持续投资可持续产品研发。如在短裤中使用由塑料制成的回收聚酯,鞋盒包装使用可回收材料,耐克已被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认可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领导者。阿迪达斯的环境战略强调价值链管理,重点关注可持续产品、资源、减排和限制化学危害4个领域[22]。

2.6 制定体育产业碳补偿方案

植树造林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工具之一,也是体育相关主体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碳补偿方案。欧洲足联在2020欧锦赛前计划种植60万棵树,以部分抵消赛事的碳足迹[23]。纳斯卡赛车运行一个由UPS赞助的支持其植树计划的在线视频,激励超过10万名球迷每人捐赠1美元,资金全部用于在受灾地区植树。此外,法国足球协会承诺在2019/20赛季球队每进一球植树5棵[24]。而NHL常规赛中,每进一个球,联盟则通过“进球加仑数”计划为严重缺水的河流补偿1 000加仑的水。

2.7 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赞助效益

碳中和是一项预期收益可观的投资业务,能够帮助团队和场馆降低运营成本、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吸引赞助商和改善球迷体验,同时获得许多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够节约俱乐部成本的理念已经得到检验并被认可。部分俱乐部通过LEED认证,已实现节省资金、吸引绿色赞助、品牌提升、竞争优势、提高社区知名度和改善公司文化等成效。

迈阿密热火队长期全面跟踪绿色建筑和场馆设施资源使用,一直是体育行业的领导者。

该队投入7万多美元用于LEED认证工作,而在LEED指导下的所有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不到一年,此后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同时吸引到约100万美元的新赞助商,俱乐部品牌形象稳步提升。

3 国际经验对我国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启示

在总结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实际,建议围绕“提高认识、政策引领、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技术创新、金融助力”的思路,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落地,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1 充分认识碳中和行动对体育产业带来的变化

碳中和将重构中国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创造新的绿色发展行业模式[25],体育产业也不例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逐步实施,体育产业将迎来新变化:一是体育运动方式低碳化,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运动出行方式、运动参与形式将更环保;二是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理念指导下,体育用品制造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体育产业结构趋向绿色低碳;三是体育消费方式低碳化,消费者的低碳理念逐渐加强后,除看重体育消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设计外,还将注重其低碳环保等特征;四是体育产品服务供给方式低碳化,产品、服务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全生命周期均需注重碳排放;五是体育部门管理方式绿色化,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快速变化必然要求体育部门调整管理方式,如制订支持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的文件方案,加强体育产业碳排放监督,等等。

3.2 加快制订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方案

碳中和作为一项新的任务,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在体育产业领域推进碳中和行动,不仅是对体育产业生产方式的再审视,还要在政策层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第一,体育部门应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业务协作。提高体育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深入了解体育产业“直接碳排放少、间接碳排放多”的现实,借鉴国际奥委会“碳中和”事务的具体方法举措等[26],准确把握大型赛事赛前、赛时、赛后的碳排放情况。

第二,建立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测算体育产业碳排放准确数据是一个国际难题,国际经验也显示,绝大多数体育赛事的碳排放数据是由估算得出。我国要实施体育产业碳中和行动,必须掌握体育产业直接、间接碳排放的真实数据,建立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依托专业机构科学测量国内承办的大型赛事、职业联赛、大型群众体育赛事、马拉松、汽摩等赛事的碳排放,准确把握体育赛事、场馆、用品等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

第三,建立体育产业碳中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大型赛事、职业联赛、户外休闲活动等碳排放源的监督,指导企业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建立体育环境信息披露机制。2019年阿拉善英雄会吸引了全国各地40万车辆、120万人次参与,部分越野爱好者驱车数千公里从广东、福建等地前往内蒙古阿拉善沙漠腹地,往返交通、住宿、消费等产生大量碳排放,而活动主办方仅倡议不要随地丢垃圾杂物。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类似赛事活动监管,指导活动主办方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低碳减排措施。

3.3 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将向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向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行业协会、职业体育协会的作用,号召协会成员或职业俱乐部从内部发起碳中和行动。例如:中国足协、中超公司可牵头发起中国足球可持续发展行动,制定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南,指导中超、中甲等各级别联赛俱乐部采取有效的低碳措施,降低俱乐部运营成本、提高绿色发展行动力和执行力。中国篮协、中篮联公司指导CBA各俱乐部实行碳中和行动,降低球员参赛、赛场、球迷的碳排放。国际经验显示,职业俱乐部实行碳中和行动与提高职业球队成绩、改善俱乐部经营状况并不矛盾,反而可以促进俱乐部良性可持续发展。此外,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各参与方应积极探索碳补偿措施,在条件适宜地区实施大范围植树造林项目,提高体育产业碳中和效果与效率。

3.4 加强低碳意识教育,引导消费者参与绿色体育消费

群众广泛接受碳中和理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宣传普及阶段,需要持续进行低碳教育。体育产业领域应充分利用大型赛事宣传碳中和知识,借助赛场广告、公益广告等平台,普及碳中和科学常识,邀请知名运动员作为碳中和形象大使,最大程度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多、碳排放量大的特点,也是宣传低碳行动的最佳平台。赛事主办方应发挥碳中和示范作用,引导群众低碳生活,激发群众低碳消费理念。例如:借助职业联赛平台,倡导观众低碳出行、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水杯及餐具、节约用水、减少垃圾、参与绿色环保行动等。随着聚乳酸纤维合成等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将生产更多环保、可降解的体育用品,消费者应积极转变观念,广泛参与绿色体育消费,以实际行动降低碳排放。

3.5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体育产业碳中和效率

实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体育产业领域更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持续加强5G、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能力。例如:各类体育场馆应积极引进节能降耗设备、升级改造落后管理系统,增加智能能源控制系统、LED节能灯、水处理及回收系统、可回收用具、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发布赛事周边区域的空气环境等信息,高效应对短时间大量人群聚集造成的环境压力。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较多,应鼓励其升级生产线、开发可回收利用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引进智慧物联系统、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降低流通成本等,以打造绿色低碳工厂。

3.6 制定金融支持措施,支持体育企业主体节能降耗

碳中和将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加速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进程,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体育场馆升级改造、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节能减排、大型赛事活动、健身休闲等领域要实现碳中和,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自身资金难以完成。以公共体育场馆为例,当前面临运营难、开放效率低、经营收入少、维修经费不足、能耗支出高、设施设备老旧等问题,多数体育场馆的资金缺口较大。如果体育场馆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很难实施,必须依靠绿色金融的力量,增加各类银行、民间资本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可采取补贴、贴息贷款、PPP等方式,助力体育场馆低碳改造。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产业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