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涵琳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理念,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得到了贯彻。高校既是教育教学的场所,又是学校生态文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学校文化空间中,以绿色为主题的设计,体现了学校与自然的融合,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营造绿色生态园林的校园,给师生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的空间。
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由伊林·费切尔在工业文明的发展面临危机之际首先提出来的[1]。20 世纪末,国际社会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把它上升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2019 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现美丽中国,必须走生态环境之路。要靠人的主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发展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自然和谐,人自身的发展等。这是一种泛化的生态环境观念。
绿色校园是构建绿色园区的重要内容。在1994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第一次推出了绿色校园计划,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可持续的环境管理运用到校园的教学和管理中,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参与到绿色生态建设中来。绿色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也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国家生态环保会议上指出,一个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学校,既是为全体学生和教师谋福利,又是向社会辐射的典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当成为整个社会的楷模[2]。绿色学校的含义有两层:①绿色的学校,即园林式学校,它可以被理解为环境的生态化,也就是保护和创造高质量的绿化的校园环境,营造出优美独特的风景园林型的校园环境。②绿色学校主要包括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温馨友爱的校园环境,为了发展环境,减少对资源的使用,进而达到实现节约能源和节约土地的目的。本文所探讨的绿色校园包含了上述两个含义。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绿色校园的设计对策,侧重于构建生态、环保的绿色校园,也就是构建绿色、人文的空间;其目的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师生创造一个学习,教学,生活的环境。生态的校园规划,就是要重视绿色的校园规划。例如,合理的规划布局,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貌,营造良好的植被,重视建筑的节能减排。生态绿化的校园建设,主要是关注校园文化的空间营造。例如,与绿化相结合,设计出多层的户外学习空间、休闲空间、运动空间。在此基础上,借鉴凯文·林奇的“城市形象五要素”,构建文化广场空间、文化标识空间和文化长廊空间等的多元文化空间。
该学校位于南方某省,紧邻龙岩北高速公路入口,北外环为紫阳路,东南方为紫阳工业园,西边为住宅和综合开发等配套用地。校园占地面积9 万㎡左右,包括幼儿园到高中等教室,把各功能融于一体。学校俯视图如图1 所示。该学校的竣工,将成为该地区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碰撞的地方,更是一段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的青春回忆。
在绿色校园文化空间中进行生态化的设计,应当考虑到环境的生态性与亲和性[3]。所谓的环境生态化,就是要将学校与自然基地的环境景观进行好的规划,与基地的原始地形地貌相结合,尽可能的保留原始的生态植被和水文条件,为学生和老师创造舒适的环境,并对校园的文化景观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校园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友善、温暖的校园意境空间。
2.2.1 营造绿色校园的生态环境
(1)尊重并恢复原始的地形地貌,推进绿色校园的生态营造工程,在地势上,从北部到东南部,地势起伏大,地势向下倾斜;从北外环向北,北部的斜坡比较陡峭,从西边到东边的高程差异很大,而且有很高的挡墙;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较为平缓,且有明显的局地高差差异。学校地形图如图2 所示。在保持原有地形特征的前提下,对基地地势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对地表环境的敏感度,将基地划分成多个平台景观区,同时尽量保持户外运动场及围合庭院的完整。根据平台的不同高度,进行阶梯型观众席的设计;通过设置落地式的内院,围合的绿色空间,以及适宜龙岩地域特色的树木,与休憩空间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台面的设计把安静的校园和喧嚣的外部空间分隔了出来,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降噪效果。平台的设计,使得所有的教学楼、宿舍楼都是南北朝向,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保障教室、宿舍楼的光照条件。
图2 学校地形图(单位:m)
(2)充分运用山地资源,打造生态绿化的校园文化空间。充分运用该基地独特的山地资源,高低不平的地形,结合“山、水、林”的设计方法,打造出一种空间丰富的校园与绿地。学校低点透视图如图3 所示。发掘基地的潜力,消除基地的劣势,努力打造一个适合科技文化传播、学生成长、并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文化学府[4]。
图3 学校低点透视图
(3)融合绿色生态科技元素,创建节能、可持续的校园文化空间在总体布局中,融合了绿色生态科技,考虑了朝向和风向的关系,努力实现了自然通风和阳光的充分照射,注重了房间的通风和储热,尽量使教学楼的布局尽量向南和向北在平面设计中,利用了南北两个方向的浅进深、自然通风的走廊,并在日照表面上开了一扇深色的窗户,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在满足功能需求和立面设计时,还要注意对外窗的面积进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要求。在建筑屋面上安装部分太阳能电池,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校园的辅助能量来源,并注意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合理布置空调器的位置,缩短空调器的运行路程,选用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通过对上述各种绿色建造技术的综合应用,力求使该学校成为一所具有生态性、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2.2.2 创建绿色校园的环保人文景观
(1)对称的整体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多功能的合理划分学校的整体采用对称布局,由中校区、幼稚园组成,一条从大门口的仪式广场延伸到南北的风景轴线。与南侧的园林院落相融合,分门别类,视野开阔。在主要入口的风景轴线上,根据建筑的形状和空间,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院落和绿植平台,并以一条贯穿其中的长廊连接起来。每个功能分区都是明确独立的,互不干扰的,而中间的共用区域则可以形成紧密的联系,有效的互动。为了更好的管理,幼儿园也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校园欺凌现象,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平等友爱、积极向上的人际交流[5]。中小学之间可以彼此独立,互不干涉,还可以利用中心共享区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还可以促进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空间布局,既能激发同学们当下的激情与创意,又能让教师适应未来的课程发展,配合快速更新的硬体需求,确保学校能长久健康地发展。
(2)以凯文·林奇的“都市形象”五要素为指导,营造出一种“绿色形象”的校园形象,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空间系统,一个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环境系统,一个充满活力,尊重自然,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新型校园。
节点。以北外环为核心,以“山-水-林”为平台,融合“山-水-林”的自然景观,并以图书馆、体育馆、综合楼等为核心,构建校园形象广场,以展现校园特色。
道路。在道路的衔接方面,尽量采用条形、曲线和折线等道路,如风雨走廊,室外走廊,空中走廊,飞廊,挑廊等,同时适当设置平台,开放,折坡等,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校园氛围。例如,在每一栋教学楼与每一栋宿舍楼之间,都要有一条风雨连廊,与吊顶相结合,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灰色空间。这种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更好地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教学楼一层采取了高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和游戏空间。
区域。有场地的空中停车场,可作为接送车辆的地方,有遮阳避雨的地方,有宽敞的内院活动区,有天台的活动平台,再加上细致的环境设计,尽量扩大活动范围,给儿童提供一个充满绿色和阳光的活动和玩耍的地方,增加了课间的乐趣,使得学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分界。以基础高差为基础,以不同海拔高度为基础,在街道两侧,以线状交界面,巧妙划分校园与外部空间的分界。
标志。图书馆(图4)、体育馆和行政楼是校园主要入口的3 个部分,从书籍中提炼出灵感,通过层层叠叠的方式,将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通过红色的砖头和巨大的玻璃,形成了一个充满了校园气息的校园。它是未来城中一座重要的教育建筑,在它的设计中,使用了现代的设计手法,并在其中加入了红砖元素,做到了简约,也彰显育人学风和教学特征。建筑采用红砖元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工地上的灰尘对大楼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大楼经久耐用。
图4 图书馆
(3)根据地貌特点,设计出高差丰富的文化空间,使充满活力的娱乐空间,与规整的教学空间相互冲击,使学校的空间更加多姿多彩,从而创造多级文化景观和优良的校园小气候。在进行文化空间的设计时,做到空间的有序和组合。与此同时,还与行政中心相呼应。在垂直空间设计时,注重将自然的绿色元素融入建筑的空间之中。例如,屋顶上的试验田,屋顶上的花园、景观平台等,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天然课堂,让小朋友在大自然中,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平台的规划设计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让每栋建筑都位于天井之中,既有良好的风景,又能起到遮荫纳凉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和热环境。
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对绿色学校文化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对师生日常生活、学习需要进行充分的考量。通过对整体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划分,对校园核心区进行共享,对绿色意象空间进行营造,创造出多层次的文化景观,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亲和力。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合理,绿色宜人的校园,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