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城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3)
近些年来,我国医疗行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医疗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效果,加强设计管理能够确保医院建筑设计更好地契合医院功能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探究。
首先,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一样应当满足适用性、美观性、经济性的要求,其中适用性主要指的是其在内部结构、房屋布局等方面应当契合医院本身防病治病的功能,并且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场所。经济性指的是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美观性则是指房屋在颜色和造型等方面应当能够同周遭环境相互协调,并且带给人美感的享受。
其次,医院建筑设计要契合医疗活动的相关规律,医院所开展的医疗活动对于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医院建筑需要有效减少劳动时间,尽可能将劳动半径缩短,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为医疗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1]。
最后,医院建筑设计应当能够契合医院工作特点,因为医院有着极大的工作量,工作内容较多且繁杂,不同的科室和部门之间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医院建筑设计应当在适应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将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医院工作最突出的特点便在于连续性,全天候地为病人提供服务,所以医院建筑应当能够在任何条件下满足病人接纳、转送和抢救等需求。医院建筑设计管理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医院建筑设计管理流程
在医院建筑工程中设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投资,在项目投资中绝大部分投资影响因素会在设计阶段基本确定,而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则会对医院未来建设标准产生直接影响。设计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根据当前国家层面有关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状况,并且综合把控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各项因素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在前期阶段帮助业主把控设计质量,同时事先留出充分的改造空间,为后续建筑功能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2]。
医院建筑设计本身有着较大的工作量,并且涉及较高的技术难度,主线以及各支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而对于设计进度的控制成效则会对项目总体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先对项目设计总计划进行编制,进而从整体的角度着手对进度实时把控,在方案、扩初以及施工图等各个阶段对任务进行分解,对设计决策机制展开适应性调整,以免因为前期设计不合理影响后续工程的正常建设。深化设计同样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本身作为大型公建项目涉及诸多深化设计和专业设计的内容,若是出现失误便会对现场进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总进度的基础上做好各专业出图计划在保障总进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医院建设的投资控制需要实现对于设计管理全过程的全方位覆盖,管理者应当针对项目投资以及功能展开相应的成本分析工作,完成项目造价清单的编制,最后拟定投资总额,进而按照各个阶段稳定开展限额设计。将总方案合理划分成多个模块,针对性地展开方案分析,同时对其优化与深化,在施工图阶段则需要高效落实限额设计。在完成施工图之后应当基于概算批复投资展开逐项对比工作,将预算和招标控制价控制在概算范围之内,确保项目投资控制的有效性,提升整体效益。
某项目拟对广宁县中医院进行整体搬迁,规划用地面积为52776.94m2,总建筑面积约62358.98m2,其中包括新建5 层门(急)诊楼、新建9 层住院楼与医技楼、5 层行政办公楼、高压氧仓、洗衣房及后勤区、地下室。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建、装饰安装、给排水、高压配电、通风、防雷、消防及室外配套等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42 个床位;使该中医院达到三级中医院等级,并兼具战备医院功能,打造综合服务能力强、配套设备先进、绿色节能环保的县级医院。
本项目地块内高差较大,通过勘察所知场地内有很大部分的微风化岩层。为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以及减少投资,项目总平面规划采用台地的处理方式依山而建。项目设计人车分流,车行主入口位于项目北侧,人行主入口位置项目东侧。1#楼(医技综合楼)位置场地中心位置,2#楼(行政楼)位于1#楼的北侧,首层至四层可通过连廊相通。3#楼(液氧站)、4#楼(高压氧舱)布置在场地的上风侧,6#楼(垃圾房)布置在场地下风侧,5#楼(开关房、洗衣房、污水处理站)布置在场地的东南侧,靠近市政道路,方便与市政管线相接。
医院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设计工作着重把控门诊部、手术部和急诊部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安排室内功能和室外活动的比重,侧重于严格安防与宽松医疗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建筑设置以及整体布局方面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划分,在保障基础性卫生安全的同时提高医疗流程的高效性和顺畅性,由于该工程内容较多,为了突出针对性,本文重点探讨门诊部和诊室的设计管理要点。医院设计管理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医院设计管理模式
3.2.1 门诊部
门诊室的位置应当尽可能靠近医院的交通入口,其周围应当设置相应的防护带,这样便可以尽量避免噪声以及灰尘对于环境的影响,保障环境整体的清洁性和安静程度。在门诊部应当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场,并确保急诊室和抢救中心靠近住院部的入口处,为及时接纳急诊病人入院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院门诊大多包括急诊室、治疗室、各科诊室、候诊室以及挂号大厅等构成,医院每天都需要连续性地接纳大量病人,在短时间内产生就诊高峰,就诊过程中需要经历挂号、候诊、诊察、收费以及取药等一系列流程。门诊部有着较多的病人,每天人流量很大,所以有着潜在的人流较多感染隐患,所以在实施医院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其布局的管理,不仅要为病人提供方便,还要能够支撑医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使得病人能够尽可能快地完成诊查和治疗。
(1)出入口设计。对于医院门诊出入口的设计需要满足分散人流的要求,从根本上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真正实现卫生隔离的目标。门诊部的出入口主要包括一般出入口、急诊出入口以及传染病出入口等,若是医院本身便有着较大的规模,则需要根据其门诊人次进一步对出入口进行细分。但出入口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所以对于出入口的设计应当在满足分科隔离要求的同时为病人就诊提供方便,并且要方便医院展开集中管理工作[3]。
(2)门诊大厅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人流的组织形式以及对于等候空间的布局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各个窗口确保交通流线的清晰性和方便性,以免人流之间相互混杂造成干扰,门诊大厅内部应当有良好的光线和通风条件,色彩的使用也应侧重于匀称雅致。以光线条件为例,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利用BIM 技术实施日照分析和模拟,如图3 所示。
图3 某医院日照分析和模拟
(3)候诊室设计。候诊室的设计管理应当始终围绕着为病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这一核心内容上,具体应当根据病人候诊量确定候诊室的面积,并基于门诊人次高峰实时计算。当前国外的医院建筑大多更加重视候诊室的设计,主要是营造舒适和宽敞的环境,在设计方面更倾向于使用廊室结合的设计形式。
3.2.2 急诊部
对于急诊部来说,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着急救医学的相关要求,适应方便、准确、快速抢救急诊病人的需求,确保急诊同急救入口之间能够实现相互分离,在内部又能够相互连接。在急诊入口处需要设计大坡道和大雨棚,急救车辆应当能够直接达到急救入口位置,而抢救室则应当设计在急救入口旁边。在急诊部内设置留观室,同时对药房、挂号、收费以及检验室等进行单独设置,急诊部同门诊补液室靠近,确保两个业务科室之间可以满足相互使用与资源共享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急救时间[4]。
3.2.3 手术部
对于手术部的设计应当落实洁污分流的原则,确保医务工作区和病人活动区之间相互独立,以免出现人流干扰的问题。例如,设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手术部麻醉师的医疗行为轨迹不断深化设计方案,避免不必要的人流交叉,某医院手术部麻醉师医疗行为轨迹如图4 所示。
图4 某医院手术部麻醉师医疗行为轨迹
手术室的设计应当使用三通道式布局,确保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之间能够有效分离,单项流程能够尽量避免病人术后出现感染,物流也需要使用单项以满足洁污分流的要求。
在当前建筑工程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管理工作还应当着重考虑节能设计,医院建筑设计方案需要充分契合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要求,具体是指通过智能化控制手段的应用减少运行投入。设计人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案,优化保温隔热形式设计,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和自然环境条件,减少对于能源的大量投入。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区域对建筑供水、供电、供气和供冷等实施分项计量,在保障基础医疗流程和功能的同时,还要按照区域和时间段开展人工照明控制,通过全方位的技术经济分析强化对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医院运营耐久性以及低维护性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5]。
综上所述,强化开展医院建筑工程设计管理能够切实提升设计质量,满足医院建筑内的日常医疗活动要求,方便病人就医和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设计阶段直接决定了建筑整体功能价值,而设计管理则是保障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未来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为设计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