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战争潜力是一个国家赖以进行战争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要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必须具备雄厚的战争潜力。其中,心理防护是保存和恢复战争潜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心理应激的相关知识,知道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战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战时民众常见的心理状态和群体心理反应,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民众心理防护的基本措施。
现代战争不仅能造成极大的物质破坏,而且会给民众的精神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通过对民众心理施加影响,动摇民众抵抗意志,迫使对方屈服,达成战争目的,已成为现代战争重要的作战手段和方式。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实际或认识能力上的不平衡而引起的一种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应激的产生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三部分。应激源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由应激源引起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以及行为改变就是应激反应。中介变量是联结应激源和疾病的纽带,可以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个体的心理中介变量存在差异,所以相同的应激源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是指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变化,主要是指机体在强光、高温、手术、创伤等刺激源下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而非特异性反应可由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因素导致。
心理战简称心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战争。它不同于陆战、海战和空战,却渗透于所有战争过程之中,是在无形战场上进行的心理交锋。心理战是以攻击敌方人员的心理为作战目标,以强烈心理刺激为主要手段,加剧战斗应激异常反应的发生,促使敌方人员精神崩溃,最终丧失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根本目的。从心理战的实践来看,心理战主要是通过信息或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或内脏器官,通过神经传输到达大脑,在大脑运行和作用下形成思维和意识、产生情感和行为的一种过程。
在现代战争中,心理战作为干扰、动摇和征服敌方人员的一种重要作战手段,对民众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摇人民群众的防空信心、制造对高科技武器的恐惧心理、扰乱民众的正常思维和行为、造成心理紊乱从而形成战争综合征等方面。
战时民众心理防护,是动员和组织民众为避免战争给心理造成伤害、削弱和消除心理负面反应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有效的心理防护,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现代战争条件下,战时民众常见的心理状态主要有恐惧、焦虑、偏激、悲伤、绝望、疲倦、厌战。
不断响起的警报声、空袭战场的爆炸声,以及周围人群出现的伤亡,都会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不堪一击,从而产生对战争的恐惧感。个人恐惧心理的集合容易形成群体恐慌,其表现为广泛的社会焦虑,造成抢购、抢兑等社会乱象。
战时,生活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造成大规模停水、停电,大量私有财产毁于战火,社会网络联系被中断,民众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随着空袭时长的增加,人们对于当前的生活困境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会不断加重。
战时恐慌的心理和行为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刺激反应会成为有些人泄愤的导火索,其表现形式通常是通过制造和传播各类谣言和偏见,引起更多人态度和行为改变。此类行为会危害社会稳定,让一些无辜民众感到不安和害怕,走向心理和行为极端。
当人们目睹身边亲友亡故或者遭受财产损失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悲伤的情绪。战争中因空袭而丧亲、致残的群体,承受着极大的内心悲痛和心理创伤。
当人们在空袭中失去了亲人、家园和安全感,或者由于对敌方夸大武器杀伤性能、渲染恐怖气氛、炫耀武力的军事胁迫深信不疑,以及对己方力量估计过低,缺乏战胜敌人的自信心时,就会对战争前途感到怀疑、悲观、担忧,从而灰心丧气。一些人会感到未来已经没有希望,从而产生绝望感,并易做出一些非理智的举动。
空袭作战给予民众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引发人体自发的应激反应。而当空袭持续时间较长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由于长时间应激而进入衰竭状态,表现为浑身无力、四肢麻痹僵硬、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甚至即使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响起,也会因反应迟钝而不能及时进入人防工程躲避。
厌战是对整个战争的否定性的情绪体现。空袭使人们备受煎熬,在神经高度紧张并且长时间无法得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们会对战争产生厌恶感而斗志消沉。同时,在对方的心理进攻下,民众不明真相,极易产生错误认知,对政府的作战目的和动机产生怀疑,出现动摇、恐慌等心理反应,对战争胜负抱有悲观情绪,人心涣散,斗争信心动摇,形成消极的社会心理氛围,降低对政府的支持率,进而影响国家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空袭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并登上战争舞台。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中,民众在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极易陷入混乱和恐慌,再加上敌方通过心理战对民众心理施加影响,会动摇民众的抵抗意志,迫使民众屈服。所以,在未来的防空袭作战中,开展心理防护工作,维持民众心理稳定与健康,增强民众凝聚力,将有利于夺取防空袭作战的胜利。
了解现代战争的样式、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的征兆和特点、常见空袭兵器、高新尖武器的特殊效力及其防御措施,掌握现代空袭的防护知识等相关内容,能消除战争中的紧张心理;积极参加战时防空袭疏散演练、心理防护训练,了解各种心理调适和疏导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情绪。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开展有效的民众心理防护宣传教育,普及现代防空知识,使民众掌握自我防护技能,构筑健康心理防线,全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消极思维方式并减少障碍性心理反应,面对残酷的空袭和复杂多变的信息流保持稳定的应急心理状态,树立起必胜的精神信念,为赢得防空袭作战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防护专业队伍是担负对敌心理和精神施加影响,并对因空袭产生心理障碍的民众进行治疗任务的人防专业队伍。其主要由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和宣传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专业培训可使其掌握心理学知识,熟悉心理疏导方法,会使用心理防护器具,并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组织群众开展人防心理防护训练,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组建由基层组织、社区居委会骨干和社区人防志愿者等组成的群众心理防护队伍,作为战时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伍的补充,对民众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心理咨询。
加强信息管控是战时心理防护的重要环节。战时加强对主要信息渠道和载体的掌控,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媒介,发挥信息主渠道的作用,让积极正面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占领信息主阵地,让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防止民众因猜疑滋生不良心理。通过广播电视、印刷品等传统媒体,正确引导民众的思想意识,及时清除敌方不良信息的影响,打消民众心理上的顾虑和迷茫;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覆盖广、传播快、影响大的优势,及时、快捷地传播正能量,增加民众的信心,消除民众的疑惑。
在空袭状态下,敌方大规模空袭制造恐怖气氛,除了军事目标外,必然会轰炸城市能源、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等民用目标,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毁坏,社会秩序骤变;大量的人员伤亡、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战打击给民众心理带来巨大压力,民众的心理防线面临严峻考验。当空袭发生时,普通民众应听从学校或社区工作人员的指挥,迅速疏散进入人防工程或安全地带掩(隐)蔽,不听信谣言,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确保从正规渠道获得消息。及时收看或收听国家新闻传媒机构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传递有积极意义的战场信息,通报取得的战果和涌现的英雄事迹。
危机干预是指一个短期的心理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运用个人、社会和环境资源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战后及时对经历者、居丧者、救援人员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急性应激反应程度,防止危机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包括安慰、支持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正确认识战后心理危机发展的规律、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和策略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
心理危机评估是指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对心理危机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鉴别、判断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的评估和危机水平的评估。临床表现的评估主要运用开放式会谈、观察、简便心理测验对个体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危机水平的评估是对个体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程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