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现状、困境及路径探索

2023-11-07 07:27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贸易数字人才

王 丽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2.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北京 100024)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涌现,文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以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文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文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培养,推动文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贸易对象和交易方式,新冠感染疫情之后,全球数字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数字化可交付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2%,2020 年上升到近64%。数字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并将对国际经贸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2022 年中国及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数字贸易已成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焦点。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全球数字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另一方面,数字贸易为发展中国家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新机会,发展中国家数字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后发优势,两者之间的数字贸易发展鸿沟正在逐渐减小[2]。

人才是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欧盟委员会2021 年3 月制定了到2030 年实现数字化欧洲的目标,其中提到要培养具有数字技能的公民和高技能的数字专业人员[3]。英国伦敦市正在开展“数字人才计划”,为伦敦的年轻人提供免费的数字培训课程,使得他们能符合雇主对数字技能员工的要求。作为全球数字贸易规模较大、排名靠前的国家之一,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力求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发展空间。在适应全球经贸格局变化,满足数字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推进国家新文科建设实践的背景下,加快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进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一)政府支持数字贸易人才培养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 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到,注重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仅要强调“引进”数字贸易发展带头人,还要努力“培育”专业技术团队,为技术突破提供人才储备。针对外籍“高精尖缺”人才,须强化人才保障力度,为其在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研发和技术合作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层面出台的数字贸易支持措施中对人才培养、引进等也各有侧重,例如,北京市出台的《关于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了“强化数字人才支撑”;上海市印发的《关于本市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育,培养符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江苏省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推动省现有人才政策向数字贸易领域倾斜,加强数字贸易重点领域核心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引进。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校协企合作,分类推进数字贸易紧缺人才培养。

(二)高校顺应态势积极推动培养

根据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国内众多高校进行专业调整或设置多类型实验班。例如,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整合学科资源,基于专业优势,开设了数字贸易实验班(见表1)。针对数字贸易发展现实和专业人才缺乏瓶颈,许多职业学院纷纷扩大了数字贸易实务方向专业的招生数量,培养目标定位于实践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培育出更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9 年3 月12 日,阿里巴巴与浙江大学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并分别投入各自的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加快跨境电商多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此外,阿里巴巴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多家外贸企业以及专业招聘平台,共同发起了“数字化外贸人才成长计划”,截至2022 年8 月,通过该计划获得数字化外贸人才相关技能认证的人次累计超过50 万。

表1 部分高校数字贸易专业发展情况

(三)市场对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2020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问题,近四成有大规模招聘计划[4]。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技能人才较为紧缺;除了专业技术人才以外,市场对数字贸易企业管理人才也存在大量需求。人才培养时更要考虑到许多数字贸易企业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动率高等问题。中小微企业是市场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从需求端出发,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既要面向大型企业,也要考虑中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困境

(一)培养模式落后于发展实际

课程设置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不匹配,以及培养方案的修改存在一定的时滞,导致数字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旧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字贸易课程基本上延续传统的贸易课程设置,且授课教师大多没有实际从业经验,教学内容与外贸工作岗位中的实际知识和技能相脱节,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学校知识的传授,应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2021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74.26%的调研企业认为高校需要加强对电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64.36%的调研企业认为需要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31.68%的调研企业认为需要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

(二)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供需矛盾不仅包括数字贸易人才数量上的错位,还包括人才质量的供需错位。中国数字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专业型、高端型创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数字贸易的实践性、复合性很强,虽然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数字贸易复合型培养,但在固有的培养理念中,仍将“数字贸易人才”划拨为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大范围内,专业壁垒并未打破,单一型人才培养和供给较为常见,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不够。

(三)人才吸引区域不平衡

当前,各省域间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逐渐下降,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不同省份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同,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省(市)人才“虹吸”效应显著,人才的集聚加快数字贸易发展,而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不高的省(市),无法形成较大的人才吸引力,进而人才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显著,不利于省(市)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在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比较优势,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对2019 年国内30 个省(市)和35 个城市的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排名,结果显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的数字经济竞争力较强。《2018 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显示,经济发达的省(市)人才吸引力和流动活跃度较高。

三、新文科背景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全方位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多维协同育人模式

数字贸易涵盖的内容丰富,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要有前瞻性、实际性,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教材开发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各地人才资源状况、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吸引力度各有差异,各地政府需要依据本地实际,制定本地数字贸易人才培养规划,确定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目标,注意人才培养方向的引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高校联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府指导和引导,促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积极盘活人才培养的区域、行业、企业各类资源,拓展政企行校在实践基地、校企课程共建、实习就业等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新兴贸易发展业态,数字贸易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思维须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亟待创新。教师授课依据主要是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资料,大部分的数字贸易教师缺乏实际从业经验。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均衡,建立“教产学研用”教学模式,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数字贸易师资培训,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数字贸易企业实地调研,熟悉数字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复合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力度

以市场人力需求为导向,前瞻性预判数字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和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实习要求/规定。从需求端考虑人才供给,建立多语种、多学科融合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数字贸易+外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数字技术+外贸英语+外贸技能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理论知识传授、实际技能学习与实践经验有效结合,例如,着力培养具备电子商务能力、跨国和网络营销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同时熟悉国际贸易尤其是数字贸易规则、跨境电商的交易流程、国外消费市场特点等的复合型数字贸易人才。

(四)培育跨学科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强化数字贸易师资力量

不拘于传统师资团队组建模式,注意吸收计算机、大数据跨学科教学科研人员,搭建梯形师资队伍,增强团队建设,队伍中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包括优质中青年教师,还包括实操和业务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发挥高校教师与行业教师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教学合力,不仅为学生传授数字贸易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而且要讲授交叉学科的多元知识和方法。同时,统筹考虑学校已有资源和学科基础,立足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数字贸易技术、管理、内容开发、综合管理类高端人才,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贸易数字人才
人才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