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职院校先进装备制造学生“芙蓉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2023-11-06 09:42:38叶玉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芙蓉工匠湖南

李 强 叶玉全 张 鑫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及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急需大量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行业企业质量提升、技术升级的一大瓶颈。《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打造大批“工匠湘军”,培养更多具有“芙蓉工匠”精神的技能湘军[1]。

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也已被确立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经过十来年的快速发展,教学条件在不断完善,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众多高职毕业生在装备制造业中承担着设备操作、调试、现场技术、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技术性、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岗位工作,部分优秀人才成为提升产品质量、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创新工艺技术的“工匠”式杰出人才,成为支撑和引领技术升级的卓越领军人物,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湖南高职院校需立足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芙蓉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和路径,为服务湖南产业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芙蓉工匠”。

1 “芙蓉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 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专家刘显泽在其研究成果《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芙蓉工匠”这一崭新概念[2]。“芙蓉学者”已经成为湖南高校人才的品牌,“芙蓉工匠”作为湖南技术技能人才的品牌,是“工匠湘军”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是湖南制造升级之基石,强盛之利器,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工匠精神”,又富有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能够持久传承。“芙蓉工匠”精神的内涵首先应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适性,其次要具备湖南人的“精气神”[3]。工匠精神的普适性表现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创新卓越等。执着专注是指工作者坚定不移、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需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精益求精是指工作者以更高的标准认真对待每道工序、每件产品,不断追求做更好的自己;一丝不苟是指工作者以认真细致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概括为严谨、严格、严肃等“严”为核心的工作作风;创新卓越是指工作者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让自身更加优秀,展现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和担当。湖南人的“精气神”体现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等,彰显了湖南人的敬业与坚韧、刚劲与不服输、专注与精益求精、敬业与爱国等特质,体现了湖湘文化独特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貌。“芙蓉工匠”精神应具备的素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芙蓉工匠”精神应具备的素养模型

2 “芙蓉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湖南奋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芙蓉工匠”精神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价值。

2.1 有利于湖南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

“三高四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作出的科学指引,是湖南发展的行动纲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攻方向。湖南省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和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四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瞄准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造“新引擎”,致力构建产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4]。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了解到,虽然湖南省的先进制造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也突破了许多“卡脖子”技术,但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还有差距。要想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关键在于人才培育。2023 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深入实施“芙蓉计划”,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湖湘工匠、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赋予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工匠精神的濡染,培育高职学生的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等精神,从而推动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湖南制造业强省的建设。

2.2 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品牌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据2022 年“世界品牌500 强”统计,中国有45 个品牌入选,已经位居第二梯队。在入选的45 个品牌中,先进制造业品牌很少,在世界上真正能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也不是很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很不相当。美国可以说是高端制造业创新强国,全球军工、计算机、芯片等领域的制造技术很多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我们所熟知的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苹果公司、思科系统公司等众多的创新型先进制造业企业皆诞生于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百年间,从一个农业国发展为高端制造业强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视。极致创新是美国经济的核心,也是美国工匠精神的根源。“德国制造”很多时候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西门子等世界知名品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信赖。德国工匠所具备的专注、严谨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众多高品质的产品,赋予“德国制造”耐用、安全、可靠和精确的特点和性能,推动“德国制造”走向世界。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大省,需要将“芙蓉工匠”精神融入先进制造业产品开发的全流程中,包括生产制造、装配调试和售后维修等环节。在湖南高职院校中,通过贯穿“芙蓉工匠”精神的实践,培养在校学生“爱国敬业、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职业情操,崇尚工匠精神的职业情操,在职业生涯中不断锤炼技艺,坚守职业道德,用心打造一项项精品,创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树立起中国品牌的丰碑。

2.3 有利于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根本上体现了人才强企从而强国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5]。体现劳动光荣的工匠精神为广大劳动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学习先进、做先进成为社会的风尚。展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广大劳动者确立了职业素质的标准,让精益求精成为敬业的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匠精神对于全面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育人价值。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湖南高职院校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大力弘扬“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6]。新时代工匠所体现的爱国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创新卓越等精神激发广大当代青年大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身心修养等课程,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过硬的职业技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现今大部分家庭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谋求一份好职业,因此很多家庭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花大量精力和金钱去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学业知识,无暇于劳动教育。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以弥补学生在应试教育阶段所缺失的劳动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7]。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所倡导的劳动观念,能够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使高职学生通过参与金工实训、生产实训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实践是锻炼和养成职业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和劳动最美丽观念进行深刻解读,增强高职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同感,通过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练就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从而指引其自身就业和职业发展。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基于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产业特点,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为契机,通过建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组建高水平“芙蓉工匠”师资队伍、创新“三全育人”体系、营造工匠文化氛围等多项举措的实施,培养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创新卓越”素养的“芙蓉工匠”。

3.1 建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

产教融合是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端岗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芙蓉工匠”精神培养的着力点。适应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各学校根据本校的专业结构特点,建立如产业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完善“校企”协同运行等机制,通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等举措的实施,开展“芙蓉工匠”精神培育。“以研促教”,即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实施“芙蓉工匠”精神教育,围绕企业技术开发、工艺改进等研究工作,组建以“企业员工、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技术攻关团队。在项目研究的前端规划阶段,学生参与到项目方案的制定,培养其创新意识;中端产品的试制阶段,培养其养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后端的企业批量生产阶段,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流程中,使学生感受、体会到企业大师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逐步具备“芙蓉工匠”精神。“以研促改”,将研究成果纳入课程教学案例,将企业大师身上的“湖湘文化”“工匠精神”等特质纳入课程思政,建立思政引领的课程建设新范式,实现“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覆盖全专业,从而建立了“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

3.2 组建“芙蓉工匠”型教师队伍

先进装备制造学生“芙蓉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支撑。以“四有”好老师要求为基本,具有精湛的技艺水平,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突出的学识技能、仁爱宽容的待人之心。兼职教师具有劳模意志品质,专业技能独树一帜。通过企业顶岗、专项培训,颁发“芙蓉工匠教师”等荣誉树立师德师范典型等提升专任教师的师德师风;通过在校内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专业相关的“湖南省五一先锋”“湖南省劳模”等匠心典范;通过“固定岗+流动岗”聘用职业素养突出的技术能手和技术带头人,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依托校内科研平台,专兼携手,带领学生承接技术创新与改造项目,推进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从“湖南省五一先锋”“湖南省劳模”身上学习到工匠精神。通过以上措施,组建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混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培养“芙蓉工匠”人才。

3.3 创新“三全育人”体系

为进一步契合湖南先进制造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创新“三全育人”体系,贯通“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自信。以人为表率,全面梳理专任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各岗位优秀工作者,通过表彰和宣传“工匠系列”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带领更多工作者做好“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凝聚起庞大的全员育人合力,从而使学生感悟“芙蓉工匠”精神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坚持价值引领,把“芙蓉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完善的“芙蓉工匠”精神培养实施方案。在开展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应将“芙蓉工匠”精神作为根本要求,培养学生专注、敬业、精益、卓越的工匠精神。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作为第一维度,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作为第二维度,推动学生理想信念提升;以文化育人、网络平台育人和资助育人作为第三维度,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坚持将“芙蓉工匠”精神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无处不在。创新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和全方位协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为湖南制造强省培养更多具有“芙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3.4 营造校园工匠文化氛围

文化熏陶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进工匠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愿意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愿意传承“芙蓉工匠”精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官微、公众号等,将湖湘工匠的先进事迹、往届毕业生典型成长经历以及政府部门出台的工匠精神培育政策等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二是开展工匠讲坛进校园活动,邀请大国工匠、优秀毕业生和知名企业的技能大师到校园定期开展工匠讲坛,让学生近距离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三是加强校园职场文化氛围,在实训车间和实训教室融入企业的安全规范、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元素,同时结合校园的思想政治、身心素养等教育,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同时接受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增强其职业定位和素养;四是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和协会建设,通过社团和协会定期举行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训练和竞赛中磨砺心性、增长技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的传承;五是聘请企业技能大师进行实践教学,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企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执着专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他们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在实践中培育“芙蓉工匠”精神,实现校企共赢。

4 结语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针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问题,湖南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结合工匠精神的普适性以及湖湘地域特色,将“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并搭建更优的“芙蓉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构建起支撑湖南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芙蓉工匠湖南
弯弯歌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我的芙蓉李树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8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轻嗅芙蓉妆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