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萁 沙滟
摘要: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竞技体育强势入侵,我国民族传统武术受到冲击,民族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技击实用性受到挑战,同时给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也造成了一定困难,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优良拳种,当前体育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技击技术在大众心中逐渐淡化,发展传承太极拳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对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与西方新兴格斗术巴西柔术进行多方面比较研究,旨在从中获得启发,加强太极拳技击性,使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太极拳;巴西柔术;传统武术;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Taijiquan and Brazilian Jiu-Jitsu
Li Hong-qi1,Sha Yan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age,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observ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Taijiquan and the emerging Western fighting technique Brazilian jujitsu in many aspects. In the context of sports globalization, the western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invaded strongly, and China's National Traditional Wushu has been impacted. The value and practicality of National Wushu culture have been challenge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caused certain difficul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Wushu. As an excellent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Taijiquan has gradually fad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ublic under the current sports culture background,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nd inherit Taijiquan. By comparing Taijiquan and jujitsu, we can get inspiration from it, strengthen the martial arts of Taijiquan, and make our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better developed.
Key words:Taijiquan;Brazilian Jiu-Jitsu;Traditional Wushu;Comparative Study
我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底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优秀的华夏文化,传统武术更是我国千年文明中的瑰宝。随着近年包括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在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我国民族传统武术在与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碰撞中受到冲击,民族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技击实用性受到挑战。2021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利用和传承。开展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质研究,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活态传承,并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由此可见,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研究必然。传统武术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我国民族团结统一、保持民族记忆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内容[2]。其中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最优秀的拳种之一,长久以来被人们视作一种优秀的防身和健身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使习练者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还可以用于舞台表演表演、武术对练比赛等展示活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国民的心理、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等。
通过对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与巴西柔术在起源、传承、文化、技术和实用价值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当代太极拳推广现状与困难,能丰富太极拳的内容,推动其发展,同时以期给其他流派的武术有所启示,在当下传统武术技击性饱受质疑的情况下,消除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误解,使中国武术被更多人了解和习练。
1 历史文化背景
1.1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有近600年的历史。根据资料记载,创太极拳主要有六种说法,其中一种是陈王廷创拳说,相传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并有其遗词记载和乾隆年間家谱的的佐证,因此该说法可信度较高。从技术动作上分析,早期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根据戚继光的“三十二势拳法”改编而来的,在国内有多种流派的太极拳,流传最广的主要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等五大流派。其中陈氏太极拳对其他太极拳都有重要影响,甚至某些门派的太极拳是根据陈氏太极拳改编而成的。在太极拳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从创拳到逐渐完整再到兴盛延续到现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技术体系与文化价值,结合导引术与吐纳术,并吸取阴阳、五行中医的经络学说,发展成一种优秀的拳术,其理论基础是太极学说。由此看来,仅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创造出像太极拳这样全面的武术运动,而是靠历代的武术家探索和总结[3]。
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具有几百年的文化积淀,是从民间各种武术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有学者在对太极拳技术的起源发展进行分析后提出太极拳技术“源于长拳、传于炮捶,形成于十三式”的结论,这就说明太极拳也具备所有武术运动共同的格斗特点。但是從现在太极拳的发展及习练者和旁观者的评价来看,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搏击术越有弱化现象,正逐渐趋向健身体操运动。
1.2 柔术的兴起
目前国际普遍认为巴西柔术起源于日本柔术。1914年,日本柔术大师前田光世受日本政府委托来到巴西,结识了一位名叫卡斯托·格雷西的巴西政商要人并获得他的帮助[4]。作为回报,前田光世将自己的柔术技术传授给了卡斯托的儿子卡洛斯·格雷西。卡洛斯又将所学的柔术知识传授给了自己的兄弟们。格雷西兄弟们将日本柔术加以改进,创造了一种更为科学、先进的格斗术,这种改良后的柔术被称为格雷西柔术,也就是最初的巴西柔术。他们团结自己的家人,并在巴西开设了柔术学校,广招弟子,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完善柔术的技术,参加各种格斗比赛,在巴西格斗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北美洲兴起了无限制、全接触式的综合格斗比赛,这种赛事几乎没有规则,也不分重量级别,各种武术流派的选手可使用任何格斗技术同台竞技。1993年,首届综合格斗冠军赛即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大赛在美国举行,格雷西家族的一位传人——霍伊斯·格雷西使用巴西柔术,在一个晚上轻而易举的击败三名格斗高手并获得冠军,之后又连续取得了三届比赛的冠军。一时间霍伊斯与巴西柔术震惊了世界格斗界,巴西柔术得以闻名天下。
虽然巴西柔术出现较晚,但其具有典型的西方思想:实用至上。柔术习练者将各种极具杀伤性的技术融合其中,通过大量实战检验其一招一式,最终将最有效的技术保留下来。柔术发展至今,凭借其极强的武术技击性闻名世界,将物理常识“杠杆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少练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系统训练后可以击败比自身体重、力量和身高更强大的敌人,也充分展示了柔术的思想:实用至上。
2 太极拳与柔术的比较
2.1 太极拳和柔术的技法特点
太极拳主要包括基本功法、套路和技击等技术,基本手型有拳、掌和勾,有公、马、仆、歇、虚等步法,这些与我们其他传统武术较为相似。除此还有正压、侧压、里合、外摆等武术基本腿功以及滑步等基本功。太极拳的试手、检验功夫的方法人们习惯称之“推手”。推手是根据太极十三式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基本手法,“前进、后退”两种基本步法,“左(右)顾右(左)盼”两种基本眼法及中定的基本身法,然而在运用上各种太极拳有着不同的特点[5]。散手是太极拳在套路和推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战化的一种自由技击方法,其与推手不同之处是不按约定俗成的套路招式顺序,而随意进攻[6],更贴近实战。太极拳遵循“系辞”中的自然规律,技术特点舒展大方,松紧自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形神一致,上下相随,顺势借力,连绵不断,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练习的步骤由动作熟练到发力,再到知晓其中的理论及哲学。太极拳注重“气”的运用,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精、气、神的结合,这些都是在慢慢习练过程中得来的。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实现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实质的意义。
相比于太极拳,柔术更注重于实战对抗及在打斗过程中肢体接触地面时的控制权。通过对各种高水平格斗比赛的视频进行研究发现,柔术运动员擅长将对手拖到地面并且利用人体关节构造的生理特点,控制好对方身体并使其无法逃脱,使用各种压、锁、夹、扳和绞等降服技术使对手丧失抵抗力直至投降。倒地之后,会极大地缩小身高、体重、臂长等身体上的差距,即使对手拳法、腿法或者肘膝的伤害非常犀利,也会在地面缠斗中被大大削弱[7]。柔术中控制位置有开封闭式防守、侧位压制、骑乘式、背后控制和浮固等。基本功有受身、技术起身、滚翻、三角、起桥虾行、蟹行、逆虾行等,由于在身体着地的情况下移动不便,需要肢体其他部位移动或调整身体的位置,这些技术对于习练者协调性和身体感知觉有较高的要求[8]。柔术对练基本技术有过腿、拽腿、熊抱等。除此之外还有扫技、逃脱、摔法、降服技等[9]。
在太极散手和推手中很多技术的应用与柔术相似,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柔术追求杠杆原理,都是利用“巧劲”,不会选择与对手较劲、比力,而是利用反人体关节生理构造来进攻对手。不同在于太极拳是处于站立状态下,对对手的身体控制较少,但是可以通过灵活的身法和步伐移动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但是近几年太极拳的发展偏向于修身养性和舞台展示,失去了其踢、打、拿等技术的运用,忽视了其作为武术的技击作用,太极拳习练者可从技术角度观察柔术的控制技法,并且丰富其技术内容,柔术强调实战的理念和缠斗技术都是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
2.2 太极拳与柔术的传承与传播
太极拳和柔术都采用师承制,通过传习获得,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发展,在习练者中进行功法、技术以及文化的传递和传播,最大限度保留了技术的准确性。
传承模式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方法新颖、渠道多样有助于吸纳不同种类的习拳者。在传承方式上,主要是通过线下面对面教学,还有一种途径是网络媒体,吸引大量网络粉丝,但是现在媒体平台多种多样,教学顺序杂乱无章和不同平台间的收播量失衡以及投放目标人群不精确等,导致网络传承内容不系统等问题,同时线上教学无法做到像线下教学那样面面俱到。在晋升方式上,太极拳采用《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考核,武术段位制设段位和荣誉段位两部分。段位由低至高依次设置分别为: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荣誉段位由低至高依次设置分别为:荣誉中段位:荣誉四段、荣誉五段、荣誉六段;荣誉高段位:荣誉七段、荣誉八段、荣誉九段。根据个人习练武术和从事武术的时间、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武德的修养以及武术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等。级段晋升都有详细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武术习练者年龄、技艺和武德修养方面作出具体要求,荣誉段位只授予对武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这一制度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0]。
格雷西家族的柔术学校由众多的家族成员、学生和学生家族成员组成,从卡洛斯·格雷西到艾里奥·格雷西,到众多的子孙后辈,都在练习、发展和传承柔术,柔术自出现以来就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的格斗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个成员可以参与对柔术的改进,交流想法,很多技术被发明出来,并反复实战去检验技术的合理性,实用性较高的就会被留下,那些不实用的技术就慢慢被淘汰,将这种打斗技术传承下去。由于大部分格雷西家族成员身材都比较弱小、缺乏力量,常处于劣势,迫使格雷西家族对格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技术制胜”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杠杆原理,不断完善柔术的技术体系[11]。每个成员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对它进行修改,他们不必向导师或祖师爷请教,如果一种技术在实战中不实用,它自然就会被修改甚至被放弃,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传统武术相比于柔术运动的级段晋升,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应试教育的考试,而应试考试更容易被针对。柔术运动目前采取的是国际巴西柔术联盟制定的段位晋升规则,成人柔术习练者根据腰带颜色划分等级一共有6种,分别是:白、蓝、紫、棕、黑、红。前四种色带又分为四段,一般是教练或老师用白色胶布在腰带的特定区域进行缠条,而黑带有十段的划分,每隔3到10年才可获得一个段位的晋升。红带以及之前的红黑、红白带,都可以视作“资历非常老的黑带”,而红带一般只授予“对于柔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可将其理解为“荣誉带色”,全世界只有极少数柔术习练者能获得此殊荣。柔术的晋升考核不像传统武术太极拳那样规定考试内容,而是大多数俱乐部和战队的老师和教练对学员学生的主观判断,段位晋升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出勤情况,对训练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在平时训练、实战和比赛中每一点技术、智慧的积累,或者身体素质和技术的提升,是教练对学员在柔术中各个维度能力全面展示的综合评分和考量,几乎不存在投机取巧的空间。相对于其他格斗术,柔术的晋升更难也更具有含金量。
2.3 太极拳与柔术的实用价值
太极拳技术丰富多样,博采众长,结合我国的导引养生术,训练时张弛有度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较为适中,更有利于缓解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压力。研究也表明,常年习练太极拳对于增强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可有效防治疾病。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有所证明,例如:吕晓标等学者研究表明,太极拳习练者在认知能力、反应时、注意力、协调能力和表象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12]。陈青萍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太极拳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出现的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13]。
在技击方面,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皆有其实战用法,在习练过程中,在学员技术水平到达一定阶段时,老师会将其运用时机和技巧传授与学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战,不断练习,从而达到防身自卫的效果。套路中六封四闭一式,便是对对手头部的进攻,扭转其颈部达到让对手丧失反击能力的动作。推手对于把握重心控制要求较高,讲求“听劲”,即通过与对手肢体接触和视觉感知对手的重心分布,并对其使用扫、踢等,配合上半身手部拉、拽等技术动作,将对手摔倒在地。太极拳术对于系统习练者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危险情况足以进行防身自卫,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高,太极拳的使用价值重心异化,以致防身技击性和技击技术含量在传承过程中有所降低[14]。
柔术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武术,可使习练者腿部柔韧和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同时提升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Jose Luiz de Queiroz等学者在其《12 weeks of Brazilian jiu-jitsu training improves functional fitness in elderly men. 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的文章得出结论:通过12周柔术训练,上半身的灵活性提升较少;对上半身力量、下半身柔韧性和运动灵活性和动态平衡有中等效果;对下半身力量和有氧耐力有较大的改善[15]。柔术体系中有个“倒地致胜”原理,在二人格斗对抗中,只有当两人倒地进入地面缠斗时,柔术习练者可充分利用身体控制住对手,柔术才開始发挥其真正的威力[16]。街头格斗中,一对一进行打斗时,柔术防身效果最好,可充分保护好自己。但是遭遇到多人肢体冲突时,由于身体在“倒地”的状态时移动不便,处于劣势,可能控制住一名敌人时,自身安全却难以保证,容易遭受其他敌人的进攻。
2.4 文化理念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都成为世界上所有人类的共同财富。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都有推动作用。中国武术、韩国跆拳道、泰国泰拳等格斗流派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礼仪文化。
太极拳以周易为基本理论,与儒家、道家、兵家、力学、哲学和传统医学等理念相融合,结合了我国古代的导引养生术、经络学说等,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为目标,从而形成“拳以载道,道以拳显”的价值理念。并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借力打力、以弱胜强等原理,浓缩我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成为传统武术中的代表。
巴西柔术形成时间较短,但保留了传统柔术的礼仪。当今柔术的道服和采用腰带颜色等级的划分,都与柔道十分相似。在柔术地面缠斗过程中,即使双方对抗非常激烈,甚至骨折和关节脱臼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在凶狠的格斗术下,也蕴含着重要的文化礼仪内涵。无论是大型比赛还是日常训练中,双方运动员都会非常注重礼仪,如在赛前、赛后进行握手、碰拳,在绞杀对手时会手下留情,时刻留意对手的生命状况等细节,这些都是对其文化内涵认可的表现。同时柔术也以教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秉承日本柔道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思想。重仪式、重礼仪、重师承,重精神教育和修行。强调对手是进步的阶梯,没有好的练习伙伴就不可能成功,从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和意识。注重训练中摒弃胜负观念而把精力放在技术的熟练和方法的多变上[17]。柔术把格斗中的礼仪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众多礼仪的背后看到深邃的文化形态[18]。
3 推广成效
3.1 太极拳的推广
太极拳是我国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之一,中国武术协会和各省、市、区武术协会,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武术比赛,其中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和推手等传统武术项目。我国传统武术早已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使世人见识到它的魅力,在2020年1月8日,武术历史性突破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国际上认可度最高的太极拳赛事,是我国在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始于1992年,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目前全国举办次数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太极拳比赛是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从1991首次举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传统武术规格最高的国际赛事是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从2004年开始,就包括各流派的太极拳[19]。由于近几年疫情影响,线下比赛严重受到影响,不少网络太极拳比赛却悄然兴起,推动了我国太极文化的发掘传承和推广普及,带动人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同时太极拳作为高校选修课和体育升学考试的必修技能之一,具有极大的推广优势,这也是其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
作为本土传统武术,太极拳武术馆遍布全国各地,但武术馆规模和分布参差不齐。同时,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推广传播过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谐成为社会的主题,实践的舞台和社会基础正在消失,出现了武术体操化,甚至“舞蹈化”现象,把竞赛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逐渐迷失发展方向。国内也有一些“伪大师”,打着太极拳大师的幌子,招摇撞骗,界内同仁知道这种现象毕竟是少数,但普通群众信以为真,带来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一些不明所以的媒体工作者,跟风进行错误报道,给国家大力弘扬的太极拳贴上了“花架子”的标签,混淆了格斗和防身的相关界限,强行加入擂台格斗等领域,同时遭受西方武术的强势挤压,最终给大众造成误解,文化自信遭到打击,技击性受到质疑,使我国优秀传统武术太极拳招来污名[20]。
3.2 柔术的推广
柔术运动出现以来,人们很快认识到这种格斗术几乎能克制世界上所有的传统站立格斗。随后柔术迅速风靡全世界,柔术是进入我国较晚的外来武术之一,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很快吸引了一群年轻的武术爱好者,许多国外柔术教练和专业运动员也看到了我国极具潜力的市场,纷纷来到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城市传授柔术,目前我国柔术俱乐部主要分布在我国各大省会等一、二线发达城市。外来教练和国内运动员的不断涌入,加上各种综合格斗、柔术赛事的兴起,使得柔术运动在我国逐渐被人知晓。柔术从2018年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更是成为2020年亚洲沙滩运动会及2022年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受到我国体育相关部门重视,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自2019年成立中国柔术发展委员会,将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管理机制健全,竞技体育提高,群众普及推广等全面开展工作,同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柔术联合会、亚洲柔术联盟成员国,国际柔术联合会和各个柔术联盟组织正努力让柔术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柔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传播的成功,不仅依靠其技术动作实用性极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文化内涵也符合现代体育文化的要求,在众多格斗术中脱颖而出,在具备极强竞技属性时也不失其内在的文化内容,在国际推广传播的中迅速完成了标准化,形成了标准、统一的模式,便于教学与传播。
3.3 柔术在全球化推广中的启示
柔术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为我国的传统武术提供了重要启示,国内太极拳工作者充分践行《全民健身计划》[21]、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优先发扬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的特性,把技击格斗作为传统武术发展的重点,始终牢记是一项搏击术,可将柔术中某些较为实用的反关节技法吸收进太极拳体系中,保证习练者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技击性,使太极拳获得更好的传承发展,深度提炼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将其应用在实战中。规范太极拳的系统,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规则和标准,确立自己独立且完整的体系,使竞技比赛规则更加统一,提升整体观赏感,便于太极拳推广,使推广更加规范。健全各种晋升等仪式,强调文化思想教育,增加习练者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起到鼓励的作用,引导习练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显出高度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義[22]。
柔术运动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对体育培训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机制,我国现今柔术市场鱼龙混杂,甚至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邀请一些水平较低、不具备资质的教练进行柔术教学,严重误导了广大的搏击爱好者。但是因为国内柔术发展较晚,目前采用这种方法也对部分柔术不发达地区起到一定的普及和推动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的体育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并开始逐步地对于外籍教练的资格进行审核。随着市场的规范,柔术在我国将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并且融入我国的庞大武术体系之中,为我国武术的多元化提供支撑。
4 结语
技击性一直是武术类运动项目的本质核心,武术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肢体语言艺术,其攻防的每个动作都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巴西柔术与我国传统武术有着诸多共性:同为两国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以技击实战为主的身体对抗运动等。但近几年柔术发展突飞猛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格斗爱好者的认可,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并且在巴西国内也是仅次于足球的第二大体育运动。在职业格斗界,柔术也已经成为了格斗爱好者的必修科目之一,是搏击运动员必备的技能。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起源于古代战争,有着几千年的武术文化底蕴,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对于武术技击类项目有着独特的情感,也是近年来许多外来格斗术可以在我国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受当今文化大环境及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在推动我国太极拳发展、宣扬传统武术的同时,也看到了武术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传统武术技击价值正在不断地消退,朝着文化层面发展,也被外来格斗术挤压,空手道、跆拳道、拳击等运动项目在我国本土迅速扩展,严重侵占了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空间,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主客移位,如果按照目前趋势,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救,我国传统武术最终会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消亡。
向世界阐述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华夏精神、蕴藏中华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太极拳国际推广力度,提升项目赛事的竞技性、观赏性,促进项目发展的市场化和参与人群的年轻化。利用国际多边合作和人文交流机制等平台,通过组织培训、境外展演、对外援助、举办比赛等方式,扩大武术的全球影响力。完善规则、标准,加强国际沟通与交流,依托相关国际组织和赛事机构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23]。太极拳发展应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各行业的要求下结合外国同行的做法,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规律,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需要各界努力让太极拳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R].国家体育总局.2021-10-8
沙滟,王定宣,庞宇.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06):82-84.
郑多坤. 洪传陈式太极拳的传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崔弘扬.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巴西柔术的起源、流变与传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8):107-108.
闫保庆,陈雷,侍晓明.太极拳起源之探究[J].运动,2018(04):142-143+138.
路彩紅. 济南市陈式洪派太极拳的传承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
黄东剑.巴西柔术的特点及其传承[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08):53-55.
张海.综合格斗致胜法宝:巴西柔术 [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4:182
(加)德莱·飞利浦.巴西柔术 [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6.4:9
于萍.关于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传统武术中发展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1):124-127+132.
张雷.巴西柔术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65-70.
吕晓标 , 卫志强 , 张楠楠 .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 ,2006(05): 112-115.
陈青萍 . 老年人参加身体运动训练的心理学意义 [J].体育科学 ,2003(05): 137-140.
徐梓铭,李倩,郭艳.中国太极拳研究发展现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2022-05-10].
JOSE LUIZ DE QUEIROZ, MARCELO MAGALHAES SALES, CAIO VICTOR SOUSA, et al. 12 weeks of Brazilian jiu-jitsu training improves functional fitness in elderly men[J]. Sport sciences for health,2016,12(3):291-295.
李腾辉. 北京市搏击俱乐部巴西柔术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
邓正龙,赵岷.教育体系下日本柔道的现代改革历程——兼论嘉纳治五郎的重要贡献[J].体育学刊,2013,20(02):115-118.
徐泉森.巴西柔术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03):8-10.
杜治宏.“一带一路”视阈下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J].武术研究,2021,6(03):78-81+85.
孟子慷.解读太极拳技击属性污名化现象[J].武术研究,2021,6(10):86-89.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N]中国体育总局,2018.8
刘明亮,高静,黄筠.中国擒拿与巴西柔术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9):90-93.
桑全喜,石露.“互联网+”背景下武术健康产业发展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