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顾名思义,即江河入海的地方,没错,海南省海口市正是因为地处南渡江入海处而得名。但在宋代以前,尚未有“海口”这个名字。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征服南越后全面接管了南越的行政,把海口归在了珠崖郡玳瑁县(今琼山区)管辖,当时珠崖郡中心设置在遵谭镇。所以,海口的历史从此时开始计算至今已有2133年历史。
海南和大陆琼州海峡相隔,为了保证海上的交通,需要一个渡口,所以之前官府就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建了渡口,因为周边的沙滩比较白,所以就俗称白沙津。
白沙津这个名称最早始于唐代,当年唐代的白沙津属于琼州府的一个古驿站。而后白沙津真正雄踞海南成为蕃舶所聚之地则是始于宋朝。那时,宋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地处海滨的白沙津也顺理成为了海南岛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海上的人流和物流不断地增加,一个小的渡口小的驿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交流交往的需要,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早期城市的雏形,这块区域实际上是南渡江入海的入海口,所以从地名命名的角度来看,就称这个地方叫海口浦。
明代初期,倭寇猖獗,沿海村莊常遭侵扰。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安陆侯吴杰委托千户崇实住海口城,称海口所城是为防敌。海口浦按兵制改建为海口所。
建所城以后保证了这块区域的安全,间接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口城外居民面积日渐扩大,城内街道日渐繁华,清代设置了海口海关。
民国初期,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海口从琼山县划出。1950年解放军在海口市白沙门登陆,海口市正式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海口市成为海南省会城市,2002年琼山市并入海口市。
(综合海南网络广播电台《海南美》、《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