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丰收密码

2023-11-06 14:11:33王建生
时代报告·奔流 2023年9期
关键词:百香果农业

王建生

七月,头伏已至,本该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量充沛的德保县,却例外地阳光炙烈,温度飚升至全年最高,而且连续多天少雨,公路边小草不得不在晌午的热浪中卷起鲜嫩的叶片。然而,温度就是热度,温度饱含着激情,人们特别喜爱这有温度的八桂大地,喜爱德保县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那一座座青山,绿相连,树相连,花相连,果相连,山楂、八角、柑橘、樱桃、百香果,天天品尝天天鲜;那一汪汪水田,鸟儿飞过,山风吹过,农机耕过,农民插过,间或还有几句壮家的山歌飞越上空。

人勤地不懒,又有好收成。

好客的壮乡人总爱把喜悦写在脸上。从云山脚下到鉴水河边,从茶山果园,到田头地边,随处可遇热情好客的人们。他们敬茶迎客,陪客说话,一时兴起,便滔滔不绝,讲着讲着就从普通话变成了德保话。他们的谈笑带着伏天的温度,特有感染力,穿透力。作家们尽管一时尚未听明白,但是,大家从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上,看到了山坡的果、田里的稻谷、栏中的牛和猪,还从充盈耳鼓不同音频的笑声中接受到一组组神奇的密码,那连串的密码漾起丰收的喜悦,跳动着快乐的节奏。

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动笔,用文字记录下这组仅属于德保的密码。

密码之一:德保农业特色产业

德保的山水是幸运的。

北回归线带着多少人难以知晓的密咒环绕地球,或演绎出惊世骇俗的奇迹,或滋生出美妙无比的风光。德保县的山最高海拔1600多米,大多平地而起,猫科头,兔子身,圆墩墩的,萌态可掬;偶尔也有挺拔的岩壁耸立,早晚云雾缭绕,十分隽秀。德保全境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雨量丰盈,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可赏花,可摘果,田地产稻谷玉米,圈里养殖牛马还有羊,一句话,农家想种啥啥长,仙家喜欢啥啥旺。德保的寶贝还藏于山下,已经探明矿类多达20余种,以铜和铝的储藏量为最,其中铝土矿储量达亿吨以上,且品位高,质量优。度娘介绍,这里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氧化铝开发基地。我曾有幸参观广西华银铝业,那长达1公里并排几十台大型设备的巨无霸车间,填满了马隘镇狭长的山谷,让我眼界大开,叹为观止,至今难以忘怀。

德保、仙山、宝地,历来受朝廷重视。

自古来,福祸孪生,相依相联。德保县有说不完的优越条件,也不乏不利之处。就说那喀斯特地貌,山多石头多,神仙也拿它没有办法。更何况地大人稀,且距百色市、南宁市分别在100公里和200公里以上,交通极不通畅。因而,空有资源优势,形不成特色产品,赚不回钞票,德保人只能世世代代守在山里受穷。

新世纪的春风吹拂了八桂大地,德保的好山好水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醒来。闭塞于高原深处的德保县人该如何奔向“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

县委、县政府以“舍我其谁”的胆量与气魄,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和担当,一届接着一届思考,一届接着一届实干,终于,干出了自己的心得:物质为基础,产业最重要。

他们依据德保县的山水秉赋,厘清了壮乡山区的发展之路:

在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上,首先稳住农业大盘。农业大县是德保最大的实际,农业稳,则城乡稳,百业旺;在端牢饭碗、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用最大力气发展周期短、见效快、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业产业;在德保优越的山水资源中,选优创新,形成德保特色,创造德保品牌。

县党代会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谋划特色产业;人代会上,各乡镇代表建言特色产业;政协会上,各界委员共商特色产业。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所有与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回顾工作时总结特色产业的得和失,安排来年时突出特色产业刚与需,一言以蔽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倾斜于特色产业。

一时间,做强特色产业的加法,成为德保县36万人民的共识。于是,有了“5+2”,又有了“2+2+N”。有人调侃,有点密码的味道。是的,就是密码。这密码,事关壮乡农家的粮缸子、果篮子和钱袋子。如今,这密码,传遍了全县12个乡镇的村村屯屯。而且,永无终结,不断翻新。

在县农业农村局五楼西边的会议室里,农业技术推广站、水果技术推广站、桑蚕茶叶指导站以及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们共同解密了这道加法题。

粮食为刚需,稻粱菽、麦黍稷都重要。捡大头的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超37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超过1/3。近些年,重在提升优质稻的产量,仅2022年就建设高标准稻田2.5万亩。同时,还在旱地推广玉米大豆复合代作,将现有耕地一亩种成两亩。

德保的特色产业不少,有的正在兴起时,有的则已经享誉八方。

“柑橘”和“生猪”两大产业是德保农业的亮色。经过10多年的发展,德保县种植“柑橘”类的水果面积超过11万亩,初步实现了产业链全配套与全覆盖。“德保黑猪”是壮乡致富的特色品牌。说到“生猪”产业,干了近10年畜牧工作的女局长自信满满,壮乡人祖祖辈辈会养猪也能养牛,其木楼的底层就是猪和牛的家。近些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禁止农户散养,号召规模化养殖。初步统计,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公司和基地已达数10家,出栏牲猪5头以上的家庭养殖场8000多个。2023年第一季度全县生猪出栏总数达40900头。

“八角”和“百香果”两大产业是德保县的创新之作。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介绍,德保县栽种八角树31万多亩,仅次于水稻面积,种植面积过万亩的有城关、敬德、东凌、燕峒、龙光、那甲6个乡镇和1个保护区。从2021年开始,德保县启动低产林改造工程(后文细说),重振八角产业。“百香果”也是旧水果,近几年德保县坚持培育新品种,其“历远二号”就品质上乘,市场俏销,作为新的产业,恰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有望扶摇直上。

后面的“N”,可理解“其它特色产品”。但,也不是“潲水缸”,什么都可以装。在德保,“N”,特指糖料蔗、烟叶、桑蚕、中药材、铁皮石斛,还有蔬菜、鲜鱼水产、肉牛和肉羊等等。这些产业同样享有优先发展的权利,同样纳入农业部门技术服务的范畴。例如,2022年,德保县新增糖料蔗种植面积和烟叶种植面积均达到11000亩以上。

密码之二:农业产业芯片

德保的山水如画美,古老的县城,半城青山半城楼;楼在青山下,山在楼群中。城关镇东边有一个云梯村,是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以山为梯,便可平步青云。村前一块盆地,鸟瞰状如玉皇大帝的宝葫芦。如今的宝葫芦,装着一排排绿色大棚,大棚内,生机勃勃,果苗“咔咔”拔节,藤蔓枝头果绿花红。一个生长绿色宝贝的企业——广西历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这里。

如同大棚内青葱的果苗,历远公司也很稚嫩,满打满算不足9年。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虽小,“尖板眼”却不少,10来个年轻人人人心中一团火,充满朝气才气锐气。走进基地旁边的多功能活动室,当天的工作正在进行。墙一般宽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相关大棚当日的检测数据。10号大棚的数据到了,我用手机拍照如下:

空气温度  26.4℃

地表湿度  64.6%

光照  4293.0LUX

二氧化碳  499.0PPM

土壤温度  21.5℃

水分  23.1%

氮  13.0mg/kg

屏幕前走来了一个技术员模样的年轻人,中等身材,端正的五官上架着一副外型漂亮雅致的眼镜。他左手指着地表湿度,面对听众讲解技术要领。

广西历远农业科技公司把AI技术应用到了“黄金百香果”育种和生长的全过程,160多个实验大棚全都装上门类齐全的监测设备,包括地表监测终端,除获取地表温度湿度、氮磷钾的含量数据之外,还可监测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值,以及监测到病蟲害情况。技术员可以及时操作电脑或手机,对大棚日常管理。应作家们的邀请,年轻人当场演示为大棚浇灌。按下指令键,瞬间,大棚开始浇水,监视荧屏出现跳跃着的网格状。年轻人介绍,凡喷灌到的范围,荧屏上都会出现网格状。

据查询,20世纪90年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和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系统,于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智慧农业便应运而生。

那一年,有幸随团去台湾观光农业,亲眼见到农业合作社社员在家中控制自家农场大棚,一时眼界大开。“农民种田不下田”,可算是新鲜事一桩。现在想来,那时的智能操作只限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少许项目,远不如眼前的历远农业科技公司。历远公司把百香果生长所需的生长环境变换成多项指标数据,并编制程序模块,装进AI系统,全自动操作。如,某大棚光照过强,系统便指挥大棚开启遮阳纱罩;而光照不够时,系统又自动关闭遮阳功能。智能调配光照、温度湿度和水肥,精准地提供百香果生产所需水肥空气,从而,确保成熟果子的外观色泽和内涵营养以及香甜口感。

我的认识再一次被颠覆。置身于历远公司,我仿佛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眼前的年轻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他叫韦英明,30出头,地道的壮家后生,大学本科修生物专业,自嘲为“新农人”。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韦英明介绍情况时的第一句话。

韦英明以袁隆平为偶像,纯洁的心田中耸立着“新农人”的模样,立志用自己发明的新种子改变农村与农业。他念念不忘是母校河池学院因材施教,给予了他许多的特殊,念大三时就为他提供一个实验大棚。在恩师的指导下,他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并发表多篇论文,还取得了几项生产操作性极强的技术专利,为种子培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大雁高飞,他先后游历过云南、贵州、广东湛江和广西南宁,就为选择适合自己育种的地方。他还特地参观过袁隆平在海南岛的水稻种子基地。2015年,正逢德保县脱贫攻坚战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时期,韦英明拉着女朋友落户德保。他邀约同学朋友注册了广西历远农业科技公司,建起了大棚基地,脚踏实地地开始了水果新品种的选育。送走三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又迎来三个果实累累的金秋,韦英明终于有了收获,水果“西番莲”(俗称“百香果”)的新品种有了雏形。他给新生儿取名“历农二号”,“历”是历远公司的姓,“历农”意为“利农”。韦英明说,这是公司培育的第二个品种,也是专为德保壮乡农民培育的新品种。

为何说是专为壮乡农家培育的?韦英明讲了一个故事:

那天下午,一位50多岁的壮家老汉扛着一袋百香果来到历远公司,山路遥遥,老农民大汗淋漓,卸下果袋,坐在凳子上还喘着粗气,韦英明赶忙送上了热水。老汉认下了没端架子的年轻人,说:“韦总啊!我们农家能把果子种出来就不错了。”韦英明听懂了老汉的话外之音,没作任何挑剔,收下了果子。夕阳西下,望着老汉疲惫的背影,他情不自禁地一阵颤栗,孤独感,同情心,五味杂陈。那一刻,韦英明许下誓言,穷尽自己的所学,奋斗一辈子,也要让壮乡的农民们少受苦,多收获。

所幸,新品种“历远二号”不负众望,试种两年,亩产果子达到3500斤,而且,外型圆润,像橘不是橘,生吃口感好,特别甜,特别香,如果加工还能生产果奶和果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十里八乡的农家和村干部纷纷来历远公司引种,邻县的农业部门也特地上门学习。2023年,仅德保县就有城关镇、都安乡、巴头乡等地的10多个村屯试种,面积近6000亩。

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曾发表自己关于乡村振兴的10个新观点,其中第7个新观点是“乡村振兴不能只让农民种地”。温教授在文章中强调:“时代走到今天,农业更趋于现代化方式发展。”他还说:“农民可以用更少的力气种出更多的粮食,收益自然也会更多……”有关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年轻的韦英明初生牛犊不畏虎,大胆地运用AI技术,加上生物遗传、脱毒等相关科学技术,在自己的大棚中培育出新品种。他运用科学技术实现“让农家少受苦,多收获”的誓言。韦英明是好样的,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愿他为壮乡培植更多更好的新品种,成为袁隆平式的育种专家。

AI+,是历远公司成功的符号,也是德保县智慧农业的密码。新品种“历远二号”成功培育,代表着德保农业在科学技术进步层面所达到的前沿水平。

“科技到地头,产业不用愁”。德保“2+2+N”特色产业模式的形成,正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午时,顶着一年中最毒辣的太阳,我们来到了广西百乐德生态柑橘产业示范核心区5号地块。行距6米,棵距1米,血统高贵的后皇嘉树列队立于地毯般的绿草地上(那草地被果农修理过),500多亩面积的金秋沙糖橘,在阳光的照射下,和着徐徐的山风,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此刻,正值柑橘挂果灌糖,比鸡蛋大、比鹅卵石光的新果子,千方百计挣脱绿叶的遮挡,争着抢着出来晒太阳。示范区的负责人莫珍玉有些兴奋,也有些自信,她没有直接和我们说收成问题,而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春天,中国著名的柑橘专家邓秀新院士亲临基地考察,大家都格外高兴。也是这条路上,邓院士边走边说,他看过全国许多地方,这个柑橘新品种在广西百乐德公司的基地上长势最好。

不必多问了,广西百色地区除了“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之外,还有以邓秀新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有众多大学生和技术员实地操作,德保的柑橘脐橙焉有不好之理!

密码之三:示范带动效应

“投巨资,上科技,改造低产八角林”,2021年新春的脚步到来之际,德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特色产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决策。

德保县素有“八角茴香之乡”的美誉。清雍正年间,民间就开始种植八角树,农家不仅收获八角,还采树叶,上木甑,烧土灶,蒸馏出纯净的茴油。莫看民间茴油生产办法老土,可生产的原理有科学,“天保茴油”具有凝固点高、茴香储量高的优点,其天然的香味博得世人的喜爱,清光绪年间被洋人带进了法国。自此,坊间留下了“法国香水少了天保茴油不香”的笑谈。八角曾是德保的亿元大产业,最高年份产八角鲜果10000吨,茴香油430吨。在农村,八角树还是农家的小银行。那甲镇刚满40岁的镇委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直到二十世纪,“天保茴油”还是农家孩子念中学上大学的学费。那甲镇马道村303户农家都种八角树,农民人平收入中40%来自八角树。可是,眼前二三十年,八角树倍受冷落,原因多方面:主要是树林老化,多病,八角产量下滑。其次是茴油的销路不如从前。还有,乡村的日子好过了,农家孩子再也不指望茴油换学费。

德保县委改造地产林的决定,如同潭中击石,溅起漫天水花。

有八角树林子的农家无不拍手叫好:好事情,好事情,壮乡人家的子孙树要回来了。

叫好之余,免不了疑虑和担心:多少代都没有听说低产林可以改造,真的改造得了吗?不会是更新树苗吧?那可办不到,投入大,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德保县发展特色产业决心大,力度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办法一套连着一套。

从组建低产林改造专班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拉开了真抓实干的架势,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和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全都参加,筹集资金,技术服务,各司其职,当好后勤保障。

接着,引进广西百科农林有限公司、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请专家们制订改造方案,并在全县八角低产林中选点示范。

谁先吃螃蟹?县委书记很干脆:政府先吃,干部先干。

第一个示范点选在县直属红泥坡林场。2021年目标为改造低产林5000亩。

说干就干,县领导上山了,工作专班的同志们上山了,推广站的技术专家上山了,一场本该声势浩大的八角树低产林改造行动,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干了起来。

红泥坡林场的护林员龙建卓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全家3口住在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见证了从未听说过的低产林改造行动。他也成了技术员,说起改造低产林一套一套。“综合抚育”改造,最显眼的变化是树身“矮化”,比楼房还高大的树干被拦腰砍断,多余的枝条被锯掉,山矮了一截,树也瘦了一圈。但是,林子豁然开朗,风从林下穿过,阳光也筛下了斑驳的花纹,密集的小红花在碧绿的叶片丛中腾挪跳跃。“嫁接”在改造行动中最有意义,锯掉老树冠,插进新枝丫,不炸山,不挖坑,用最少的钱再造一片新林子。为老树除病和防虫是个技术活,最难!老树如同老人,生病多年,“老了根脚”,一时很难把握,尤其是难以对症下药,老树病恹恹的,一天两天都那样子,急死人!说着说着,这个“林二代”动起了感情,不愧为护林员的儿子。正说到兴头上,身边不见了陪我们上山的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正围着一棵大树打转转。我找了过去,原来,他发现那棵大树的八角果脱落,初步诊断是八角树生病,于是顾不了客人,当即电话通报情况,让办公室安排专家上山会诊。看他着急的样子,全像是医生遇见病人。

过了一个冬季,又是一个春天,改造后的低产林叶片崭新碧绿,树冠明显恢复。

2022年接着干,全县示范改造面积达到10800亩,超过预定的目标任务,除了县林场的一部分外,还将扩大到两个镇五个村。距县城5公里的城关镇绿柳村种植八角树有些年头,全村399户种八角林11000亩。得知德保县委政府改造低产林的政策,看到红泥坡林场的行动,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要求村两委组织行动。顺应村民的要求,村组干部共同谋划打造村集体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全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流转农户八角树林5100亩,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年便完成了改造任务。

7月初,百色市优势特色八角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德保县召开,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充分肯定了德保的低產林改造行动,百色市其他6个生产县(区)领导也来德保现场观摩学习。

顺着百色市现场会的指路牌,我们饶有兴致地爬上了城关镇绿柳村的山头,仔细地观看了几棵青枝绿叶且果满枝头的八角树。村妇联主席热情留客:“既然来了,就在山上多走走。今年的八角果子好看,一天比一天颜色足。”妇联主席预计,改造后的八角树林,产量可增长3倍。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面上的工作先抓三分之一”。

典型示范,1/3+,是老祖宗创导的群众工作办法。今日之德保,又有了新的实践。

近几年,德保大范围地建设优质稻高产田。其推进办法依然是分级示范,抓住三分之一。县里种高产示范片,领导亲自下田,农业技术部门技术攻关;12个乡镇一个不少,每年5000亩左右,均由乡镇政府主导。高产水稻田主要示范应用“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新技术,有效地带动水稻增产增收。

還有,旱地玉米大豆复合代作套种技术、智慧农业等科学技术的推广,德保县的办法还是搞好示范,抓紧三分之一。

德保县农业农村局和德保“希望田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燕峒乡兴旺村建设一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项目,国家科技特派团广西德保分团对这个示范基地负责技术指导。其示范的内容挂牌公示:一是种植水果新品种百香果——钦蜜9号、历农2号;二是示范三项新技术,分别是粮果结合栽培模式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沿着一条新修的机耕路,翻越山谷,进入盆地,蔚为壮观的场景让我们耳目一新。一垄垄果架,编织成绿色丝带,在时隐时现的晚霞中放射铺排,500多亩果树在山风的怂恿下荡漾起绿色的波浪。应公司负责人邀请,大家抵近欣赏百香果那翠青、溜溜圆的长相和若即若离的清香。我欣喜地注意到“历远2号”长势特别好,果子特别多。前文已述,“历远2号”为历远公司韦英明团队所培育,放在这里示范种植,既是新品种鉴定的需要,也是大面积推广的需要。

密码之四:一轮明月和满天星星

出德保县城,向西北而行,县道沿山坳弯弯绕绕,以车窗作取景框,一幅幅山水图画秀色可餐。大约20分钟车程,我们到达了牛角山。

牛角山,山峰陡峭,壁立的岩山拔地而起,独领风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硕大的石壁上留下禅意的线条与色块。牛角山下,水肥草丰,西边的太阳落在明亮的水田中,逆光下,拖拉机跑出黑色的影子,唯有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中闪亮。山坡上的色彩以碧绿为主,除了绿树便是庄稼,间或有几朵小花跳跃。壮家的村屯被绿色簇拥,隐隐约约,安宁而寂静,比起古人居住的南山与东篱更加富有诗意。

“郑总好”,随着县委宣传部小陈的一声招呼,绿色的植物丛中钻出了全身戎装的汉子。说他戎装,大夏天,天气预报高温达35℃以上,他却穿着一套厚厚的迷彩服,还头戴草绿色的布帽(形状与南方农民的草帽相同),混杂在树林之中,谁都找不着。郑总叫郑大雷,才入中年,中等身材,偏瘦,精干,敏捷,五官端正,帽子下有两只明亮的大眼睛,特别有神,毕业于德保职业技术学校。顺着声音,我们下坡,穿越几畦绿地,进入他的百香果栽种园区。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绿色的百香果藤蔓爬上了比人还高的钢丝铁架,顺着青藤枝丫,青叶、青果串起了丰收的图画。历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韦英明头戴大草帽,正拿着一根枝条,对着郑大雷讲整枝:“这样的芽头要掐断,少长藤蔓,养份集中,果子就多。你看,还有这枝条,完全是多余的……”显然,郑大雷的整枝技术还不到位。

“你们小心,注意脚下。”在郑大雷的叮嘱声中,我们低头看路,翻越田埂。脚下的确复杂,除了苗稼青藤之外,隐于其间的还有多道橡皮水管,黄色水管喷药除虫害,黑色水管水肥一体浇灌。大家站在田埂上,听郑大雷介绍百香果的生产情况。今年天不作美,遇上了干旱,好在百香果园区的设施齐全,损伤不大。按现在果子的长相和现行的销售行情,除去成本,今年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以上。山风飘来女人说话的声音,寻声过去,三个妇女正蹲在果架下拔草。

山坡地,窝风,才一会功夫,我已是大汗淋漓。郑大雷请客人就近去他的工作间坐一会儿。

郑大雷,叫查村麒林屯人,全家四口人,父亲,他夫妻俩和一个12岁的孩子。2020年,郑大雷在德保县城开快递公司,七、八、九三个月,天天快递“百香果”。他敏锐地感觉到百香果口味好,销路好。于是,多次跑到历远公司的示范基地考察学习,得知百香果适合德保的山水气候,尽管种植技术有难度,但是,德保县已经把百香果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第二年,他将正常运营的快递公司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回到麒林屯流转40亩山坡地(涉及36户),投资60万元,注册“牛角山家庭农场”,种上了百香果、桑葚和樱桃。百香果当年就有收成,交完了乡亲们的土地流转费。3年后,果园进入了回收期。讲到这里,郑大雷喝下一杯甜茶水,摘下帽子,挽了挽衣袖,笑得比蜜还甜。不等我们夸他,他接着介绍:牛角山农场养蜂33箱,蜜蜂平常不用伺候,只需秋冬取蜜,收获蜂王浆。还养了几十只鸡和鹅……此时,他眼神十分丰富,兴奋,自豪,还有感激,看着我们,又看着身边的韦英明,词不达意地说:“因为有了百香果,因为有历远公司当龙头。”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在我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自2000年国家认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始,中央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功能和发展,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参加,多批次确认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全部产业。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种苗、种植(饲养)、加工、销售都是盈利的重要环节。既要使用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工具,生产优质农产品,又要找市场,卖个好价钱,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显然要求太高,不亚于天方夜谭,即使是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可能包笼天下。头几年,传出一则笑话,领导同志在台上讲市场经济:“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基层干部在台下回应:“不知道什么是什么。”

而种子、技术和市场,恰恰是农业龙头企业所充分占有的优势。龙头企业一旦与农户相结合,便如鱼得水,成为乘风破浪的大船。

德保的创新在于“放大”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他们把德保全境变成一潭市场经济的活水,设法迎蛟龙出水,让蛟龙左右逢源。

一手培植本地龙头。他们用办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引导农业大户横向联合,引进新技术,把合作社当工厂,把家庭农场和农业基地当车间,锤炼出一批新型的市场主体。

一手引进外来企业。政府部门张开怀抱,把从事高科技的、从事深加工的企业和人才揽于麾下,并让德保的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之联姻,实现美美与共。

密码之五:九九归一 富民强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回归,基础是产业兴旺,标志是农家幸福。”

“发展农业产业为了什么?说一千,道一万,九九归一,富民强村。”

“农家有收入,农民有干勁。”

如今的德保,村村屯屯盼产业,干群齐心干产业。

德保县的当家人,心比灯明,始终要求乡(镇)村干部厘清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把富民强村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走出了联农、带农、惠农、富农的产业振兴之路。

铁皮石斛是燕峒乡近几年兴起的产业,规模为1个核心区(位于旺屯村叫查屯)和4个扩展区(旺屯村、多龙村、陇果村、保堂村),面积超过1000亩。2016年,乡党委为破解燕峒山多田少土地资源匮乏、农户增收路子单一、集体经济空壳等乡村脱贫中的诸多问题,探索发展大石山区特色产业,引进广西山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1月选点在温度、湿度、光照合适的叫查屯兴建石斛种植核心区。山记公司种植铁皮石斛技术有特点,或在林子里的大树干上钻小孔,或在岩壁上凿小洞,装进山记公司培育的种子,两三年后便可收获石斛,人种天养,半野生,品质不错,供销两旺。眼见核心区种植成功,燕峒乡党委开始了新的行动。全乡19个行政村一齐上阵,各出资30万元,山记公司出资430万,村企合作打造陇果拓展区。陇果拓展区集铁皮石斛瓶苗驯化、仿野生种植(石岩壁+活树附生)、铁枫斗加工、生产技术培训以及营销网络于一体,由山记公司负责拓展区的日常管理。仅用两年时间,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便公之于世。

龙头企业“点石成金”,铁皮石斛惠及农家。

面对枝条粗壮、茎绿花红的石斛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预计:2024年可采石斛150万丛,产值1200万元,每个村年分红约为2.5万元。

除此而外,山记公司开办专业技能培训班,义务传授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带动农民自家种植,并按协议价回收。

在德保,像燕峒乡一样,利用土地流转金(或国家扶助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或参与共建某一生产基地,村集体获得收益分红,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而且绝大部分合作成功。

2016年,总部位于西安的海升集团落子德保,注册德保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一期在德保县龙光乡建设现代化柑橘示范产业园,引种的美国无核柑橘品种,2022年成功地迎来盛果期。2021年,公司建设产业园第二期,面积扩大至8000亩,种植德保脐橙。也在这一年,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吸纳德保32个村的粤桂对口协作帮扶资金,建设大型分选包装车间(该车间单独核算)。公司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把联农惠农口号落到实处,不仅托管附近468户登记在档贫困户,还分两级接纳全县89个贫困村入股成为公司股东,年年按期分红。值得强调的是,当年投入到分选车间建设的国家东西协作扶持资金,单独记账,按期分红,32个村集体多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为农民增收的路上,龙光乡永不满足。乡政府策划了一个农旅结合项目,他们选址在超越公司种植核心区附近,盖出几幢欧式小木屋,还在水塘旁搭几座简易的钓鱼台,再配套几间农家乐餐厅,圈一个小院,取名“聚龙山庄”,集聚龙的传人。四方游客来超越公司摘果子,游橘园;“聚龙山庄”便欢迎他们进山庄,唱壮乡山歌,喝德保美酒。本乡7个经济基础薄弱村入股“聚龙山庄”,年年有收入。

正所谓:落地一个产业,惠及一方农村。

2023年1月9日,德保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德保县礼堂隆重开幕,县长农李泽激情满怀地总结了一年的政府工作,说出了一串亮眼的数字:

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617元,同比增加12.3%,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村集体总收入2494万元,92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9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投入运行。加强协作资金利用,投入5703万元建设铁皮石斛产业园、现代柑橘产业园、肉制品加工、残疾人帮扶车间等项目13个。

数据是枯燥的,但是,数据是严谨的科学,数据可以表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这些逻辑关系不容更改,改了就不是这组数据。数据也是有温度的,每组数据既是结果,更是过程。没有特色产业的形成,就不可能有人均收入的增加,没有一个个德保柑橘脐橙产业园,没有一头头德保黑猪,没有一丛丛铁皮石斛,就没有农李泽县长报告中的成绩,就没有36万德保人民的幸福生活。数据,记录着故事。

德保,这个北回归线上的壮乡县份,年年都有丰收的新密码,月月都有农民富裕的新数据。

责任编辑/雨晶

猜你喜欢
百香果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网购百香果,冷藏后再开包装
科教新报(2021年34期)2021-09-30 04:59:57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