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德保看振兴

2023-11-06 14:11:33王昌国
时代报告·奔流 2023年9期
关键词:百香果村民

王昌国

盛夏七月,南国如炙。我随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团再次来到广西德保县采风。

在德保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引导下,我们5天走访了10个乡村。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乡村画卷:草木葱茏,花团锦簇,错落有致的村落依山而建;花园般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处处彰显着亮丽的村容村貌和新时代文明底色。连绵不断的美景,村民温和满足的笑脸,把“诗与远方”的生活带到我们身边。

三年时光荏苒。是什么力量引领壮乡发生巨变,让万千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德保县委书记陆兰碧一席话打开了德保巨变的秘籍:“这些年,德保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县36万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几任县委政府,咬定发展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才使得德保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走出贫困,奔向小康,从美丽乡村建设到美好生活的实现,开启了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德保的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攻坚

德保地处桂西南,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村(社区)委会,国土面积2575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聚居壮汉瑶等9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8%,是名副其实的壮乡。

德保属于大石山区,石山面积占70%,山多地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卡斯特地貌制约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是集“老、少、边、山、穷”(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偏远山区、贫困穷苦地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区综合治理县,经济发展滞后,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大江奔流有其源。

德保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其旺盛生命力、巨大凝聚力、广泛影响力来自哪里?

老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德保人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打赢乡村振兴的攻坚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为重要。

“监督我干,跟着我干!”陆兰碧书记在全面落实县委提出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动员会上,给乡(镇)、村两级书记提出要求。这位80后书记,作风干练,睿智而果敢,兼具壮家汉子的坚毅和南国妹子的温柔,她用人格魅力和严于律己的行动,为乡(镇)、村两级书记做出表率。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縣、乡(镇)、村书记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加强统筹谋划,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三级书记抓党建的局面,以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指挥中枢。县、乡(镇)、村三级书记联动,互带互促,形成县委书记统领全县、乡(镇)党委书记统筹战区、村党组织书记带动各村的坚强引领体系。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及时落实到位。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干,副县级领导包片干,乡镇和部门领导具体干,全县上下合力干。全县所有处级干部挂点乡村,向186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674名,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责任体系。

在德保,每到一个乡村,都能见到包村干部,都能见到驻村第一书记。他(她)们头戴草帽,身披红马甲,脚穿解放鞋,在烈日下,在田间地头,为乡亲出谋划策,给大家鼓劲加油。周末在那甲镇餐甲村,我们见到了驻村干部梁璐清和第一书记蓝娇。梁璐清是那甲镇镇政府干部,蓝娇是百色市人大机关下派的干部,两位都是年轻的女同志,按说8小时之外更多的是照顾家庭,但她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全村1761号乡亲,离别孩子和家庭,常年吃住在村里,与大家同喜同忧同劳动。村种植基地的瓜果成熟了,她们下地采摘;韭菜花要卖,她们急着联系车辆外运;哪家有困难,她们又登门送爱心。全县488名包村干部,186名第一书记,早已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他(她)们是县委县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他(她)们承载着30多万乡亲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他(她)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2500多平方公里的山水田间抛洒汗水,收获希望。他(她)们在努力作为,从未作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德保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微党建”服务。抓组织强核心,提升乡村振兴牵引动力;抓基础强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根基厚度;抓先锋强引领,提升乡村振兴战斗能力;抓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整体质量;抓典型示范,提升乡村品牌形象。强化农村政治和组织功能,以自然村屯为基础,整合党建网格,组建屯级网格完善“微组织”,强化“微党建”,促进“微服务”。

在德保,一个党员就是村里的一面旗帜,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土地流转,党员带头把承包的土地入股;兴办公益事业,党员出力出钱。党员是致富能手,更是群众干事创业的“领头羊”。燕峒乡巴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建海,带领乡亲种植烤烟、柑橘,引导大家增收致富,先后使该村30多户村民实现家庭年收入过10万元。城关镇云梯村探索“联合党支部+基地+人才”模式,依托信大现代精品农业项目,总经理韦英明以及该镇排莫、茶亭、那造、那温等村党支部书记,在“绿领”人才孵化基地培训后,成为各村的“土专家”。作者在与那甲镇餐甲村治保主任座谈中了解到,他是村里种植烤烟的专业户,每年收入15万元。为了帮乡亲们增收,他手把手教大家下种,培育,管理,收摘。在他的带动下,20多户村民成了烤烟种植专业户。还有城关镇云梯村的老党员梁光胜,自愿无偿地把自家住宅的一楼拿给村里建农家书屋。我问他考虑要村里付给租金没有,他笑了笑,说:“没想过这事,反正我家房子大,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出来办个书屋,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这就是我们的基层党员的情怀。在德保,在我们的基层党员身上,每天发生着这样令人感动不已的故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这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斗中,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有数以万计的基层党员默默奉献,有30多万老区人民的辛勤努力,何愁德保不振兴?

特色产业  夯实发展根基

躺在北回归线上的德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著名地方产品有八角、茴油、山楂、柑橘、烤烟、德保矮马、五爪蛤蚧、保健酒等。其中德保蛤蚧酒多次被评为中国文化名酒;八角、茴油生产具有悠久历史,享有“没有天保茴油,巴黎香水不香”的美誉,现有36万亩八角生态林;德保矮马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在旅游、观赏和兽医实验上具有极高价值。近两年,县里又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黄金百香果、优质红心火龙果,其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乡村振兴怎么做?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面对这个宏大的课题,德保基于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优解。

在德保,青山绿水,富硒资源。这几年,通过对优质农作物传统种植的改良和农产品的精加工,特产更优,享誉省内外。

满山遍野的山楂,经过精加工,做成饮料和点心,成为远销国内外食疗品牌。个大味美的柑橘,一上市便销售一空;2022年,都安乡凌雷村在驻村第一书记谢英钊的带领下建起了网上销售平台,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随处可见的有机果蔬基地,在改善食物品质、增收致富方面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那甲镇餐甲村驻村第一书记蓝娇告诉作者,餐甲村水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宜于种植有机果蔬,村里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韭菜花、青瓜、苦瓜及秋冬蔬菜,质优价高,其产品在南宁、深圳市场成为抢手货。能工巧匠酿制的养身美酒,在原来工艺基础上进行科学配方,男人喝了身体棒棒,女人喝了面如桃花,大家都说好,产品供不应求;传统手工织出的棉布,既保留了壮家民族特色,穿着又舒适保暖,让人们记住了乡愁;还有那田野里长得比人还高的烟叶,经收摘和烘干,为烟厂送去了高档原料。

德保县委县政府正引导科技创新,引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让德保系列品牌融入“广西好嘢”品牌方阵。

乡村要振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德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后,抢抓机遇,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县186个村(社区),几乎都开办(或联办)集体经济企业,规模企業数十家。这些企业都姓“农”,都是本地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一环,农民都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城关镇云梯村联合那造、排莫、茶亭等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各出资50万元,与广西德保历远百香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起150多亩百香果育苗基地,为其公司繁育果苗,年育苗40万株,除了供给该公司外,还辐射周边乡镇种植百香果5000亩以上。育苗基地,每年招纳村民务工6000多人次。后续还将育苗基地扩展到300亩,预计年用工量将超过10000人次,为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此外,云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种植数十亩百香果,产量达到20多万斤,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前来参观、调研的络绎不绝。

那甲镇餐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脐橙、柑橘,年收入50多万元,按比例返利给被流转土地的农户。同时,还提供70多亩土地,引进百色富安果蔬公司来村种植有机蔬菜。其中,种植的韭菜花,亩产6000斤,在深圳市场每斤售价15元左右。产业化种植,给农民增了收,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村里有了钱,整合上级项目资金修马路,建桥梁,整治河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都安乡凌雷村是国家民委的包扶村。近年来,依托粤桂协助帮扶资金和国家民委的资助,投入360多万元,建起了50亩黄金百香果基地,与广西德保历远百香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百香果由该公司收购销售,五五分利,村级年收入近20万元。村支书农定益,种植火龙果是一把好手,成为村里产业带头人,他提供种苗,村里依托少数民族发展基金,投入200万元,建起了130亩优质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年盈利5万多元。

燕峒乡古桃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村里流转土地30亩种植烤烟,年收入7万元;入股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年分红收入2.4万元;5村联营(六旺、多龙、美圩、燕峒、古桃),投入资金255万元,流转土地200亩开发百香果、黄豆粮果结合种植项目,委托广西桂匠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前期管理,有望年收入过10万元;10村联营(古桃、美圩、多龙、六旺、陇沙、城屯、下钦、晚江、那茶、旺屯),投入资金625万元,养牛400头,委托绿鸿养牛公司进行养殖,预期分红20万元。

德保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开辟农业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为此,县里引来颇具实力的希望田野(广西)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盟,利用德保矮马王国景区二期预留用地,通过土地平整,打造成连片、标准化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规划建设面积411.7亩,总投资约940万元。项目建设有产业园道路、管护房、分拣中心、直播中心、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现代化的场所及配套基础设施。

项目采用“党建引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旅游繁荣,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园区地理位置优越,邻近德保矮马王国景区及4A级吉星岩景区,立足百香果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深入发掘德保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旅游之间的结合点,打造“旅游+采摘+研学+亲子”特色乡村旅游,形成百香果系列产品德保品牌。

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投产,激发村民自主创业热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每年可向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群众提供10000个务工工日,获得就业报酬100万元。同时,发挥以工代训的培训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学习百香果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预计到2023年底,基地孵化出不低于50人的百香果种植能手,为产业的发展输出人才。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德保采用村村联建(燕峒乡10村联合投资养牛基地模式)、村企联建(都安乡凌雷村与广西德保历远百香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勢互补,抱团发展。 2020年以来,全县所有村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111个村,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34个村,有3个村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零收入、“空壳村”的困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德保县政府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先投入农村产业项目,培植发展后劲。这里有一组数据: 2023年,县里共安排13856.55 万元用于产业类项目,占上级下达资金总量63.10%;其中,中央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为63.55%,自治区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为53.10%。具体为:安排2023年度脱贫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2023年脱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共3450万元,占上级下达资金总量的15.70%;安排县产业园区、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项目、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项目共计8278.55万元,占资金总量的37.70%;安排灌溉渠道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产业化道路建设项目共计3817.45万元,占资金总量的9.70%。

据了解,从2021年至今,全县还筹集资金10亿多元,用于乡村道路桥梁的修缮,灌溉饮水管网建设,在12个乡镇30个村安装照明路灯。在90个村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年发电收入近500万元。

德保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本土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它植根于乡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拓展空间,它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只有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围绕“全链条”打造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创造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岗位,以农业的全面升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才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科学治理  提振乡村文明

走进德保,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进入每个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规民约,是党员示范岗,是争创“五面红旗”公示栏。这里,随处可见自治区党委和百色市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态宜居红旗村”“乡风文明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生活富裕红旗村”等一面面鲜红锦旗。

锦旗的背后,是德保乡村振兴丰富的精神内涵。

乡村治理,德治为先,首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靠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来到云梯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朝保告诉我们:几年来,村党总支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乡村治理的首位,采取灵活多样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宣传专栏、漫画长廊、村民读书会、民间壮语戏曲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到村头院落、田间地头,用他们听得懂、听得惯的壮语瑶话宣传好党的利农惠民政策,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新时代村级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每逢重大节日,村里还开展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壮剧、舞狮、台阁、山歌、火龙表演、壮拳武术表演,寓教于乐,提高了村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水准。他们还自创“典型宣传工程”,开展“最美自愿者”“最美家庭”“最美宣传员”“最美监督员”“最美脱贫户”“优秀共产党员”(五美一优)评选活动,让这些荣誉成为人人都渴望拥有的名片。

燕峒乡巴龙村党总支部是自治区党委表彰的“五星级党组织”,他们以建立红色网格为平台,全村42名党员担任网格员,把党建触觉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及时掌握村民思想动态,察民情,知家底,聚焦“急难愁盼”,针对性做好工作。他们依托“榕树下大讲堂”,进行“微课堂”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送入平常百姓家”,村民交口称赞:好!

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细雨润物,让明德知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大大提振了人们的素养,使广大农民跟党更贴心,创业更有劲。

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依法立规、依法用权、依法办事,引导村民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行为规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真普法,让村民都做法律明白人。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德保把对农民的法制教育融入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全县所有村(社区)都联系一名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定期请来给村民开设法律讲堂,以案释法,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

都安乡凌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谢英钊,给我们讲述了村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一些做法。他说:法律框架是村民自治的基准,村里非常重视法制宣传,所有经济活动都向村民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如土地流转、企业经营、工程招投标、矛盾纠纷处理等,都邀请法律专业人员来村专题宣讲,向村民释法解疑。《民法典》实施后,村里还以宣传栏、法律讲堂等多种形式,向村民普法。餐甲村第一书记蓝娇向我们介绍,村里大事小情,都要向大家解释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村民入股分红、财务管理、财产处置、纠纷调解等,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让大家从“明事理”到“明法理”。

专项整治,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德保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骨干,加强政法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综合运用平安建设等机制,解决基层治理重大事项。如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乡村“黄赌毒”“盗抢骗”专项整治活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又如对少数地方宗族实力把持村级政权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村民拍手称快,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农村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依法保护,是基层治理的又一重要任务。凌雷村第一书记谢英钊介绍,在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过程中,依法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村里土地流转给企业,我们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农户给予最优待遇。如历远百香果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种植了50亩黄金百香果,村里与企业合同约定:土地流转金按每年每亩600元支付给农户;企业每年按每亩400元标准奖励给农户;企业必须安排农户务工,按每天100元工资标准支付,全年需保证用工不少于2500人次;为维护合同的延续性,签约时间5年,企业进场前一次性付清农户的土地流转金,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村级经济发展得以行稳致远。

依靠村民自治,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形式,广泛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畅通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途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稳定创建在基层,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为乡村振兴达成最大共识度、凝结最大聚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我们在城关镇云梯村百龙屯了解到,百龙屯党支部依靠村民自治,革陋习、立屯规,极大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如村民理事会从原来红事酒席15个菜减为9菜1汤、白事酒席12个菜减为7菜1汤,同时还规定了随礼标准;提倡孝敬老人,反对厚葬薄养;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他们先后制定《百龙屯规民约》《百龙屯移风易俗公约》《推行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制度》,这些制度代表村民心声,植根于乡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一经公布,则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燕峒鄉巴龙村还通过“榕树下大讲堂”的形式,让大家有事敞开说,曝光那些不文明的人和事,让富起来的农民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

为了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禁毒禁赌,德保每个乡村都建有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篮球场、戏台等,通过读书活动、文体活动、文艺活动,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减少和杜绝了赌博打牌等不良行为,农民兄弟的业余生活上了新台阶。

从2022年开始,德保就把环境治理纳入乡村治理的范畴,开展为期3年的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成立专责领导小组,出台《德保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及乡村建设配套文件,彻底美化乡村环境。有序推进乡村厕所革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开展乡村清洁攻坚行动;疏通河道;硬化道路。在这场村庄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县政府开展集中行动1000多次,动员参与的机关工作人员近10万人次,清理垃圾近万吨,清理河道500多条,回收包装物、废旧农膜近200吨,整治通村、通屯道路24条。通过整治,水更清了,路更畅了,天更蓝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彻底告别了村庄脏乱差的状况。

良好生态宜居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伟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必然。在德保,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们坚定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铿锵脚步。

云梯村坐落在4A级景区——德保县红叶森林公园的红枫湖畔。春夏季,天蓝云白,山青水碧;秋冬季,层林尽染,群山红遍。景在村里,人在画中。云梯村抓住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大投入,把民居整改为蓝瓦白墙的壮家建筑,修建了标准的篮球场、戏台、文化长廊,安装了健身器材,游客来到这里,流连忘返。民宿生意红红火火,村民赚的盆满钵满。

脱贫攻坚战役前,凌雷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437户1700人,贫困户达245户952人,也即是超半数的农户在贫困线上。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当年的乡村即景。

2015年以来,国家民委先后派出4任第一书记,包村蹲点。2017年,全部脱贫。2021年,着手打造广西民族示范村寨。先后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安装路灯,修复灌溉水渠,对两个屯112户140栋房屋进行壮族民居改造,修缮村里养蚕房,搭建特色文艺戏台,打造3个微景观公园。凌雷在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基础上,已申报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

德保人民始终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色彩。

结语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

德保的乡村真美啊!在德保,400条小河依偎在近200个村庄周围,任何一个村(屯),都有山有水,绕过村庄的小河,远看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的绸带;近看,是那样的清,清澈见底,清得如玉。远处环绕的群山,一片片红,一片片绿,姹紫嫣红,郁郁葱葱。身入其景,如入仙境,让人流连,不忍离去。

5天的采访太短了。我们来不及走进更多的乡村,只能走马观花、管中窥豹。尽管时间、空间的限制,走得不远,访的不多,但所见所闻,也足够让我内心产生深深的震撼。仅仅3年时间,一千多个日夜,新一届德保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创造了发展奇迹,交出了德保乡村振兴的历史答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保一定会快马加鞭,续写振兴路上的鸿篇巨制。我们深信:德保的明天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雨晶

猜你喜欢
百香果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网购百香果,冷藏后再开包装
科教新报(2021年34期)2021-09-30 04:59:57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落叶在跳舞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
五月的一抹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