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申明(北京)
马仁典是我国军中著名经济学教授,在三尺讲坛上辛勤耕耘几十年,为国家军队建设培养出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潜心研究推出的力作《公本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他是心有大爱,退休后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并因此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中当选为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成为为数不多退而不休、倾情关心、关爱下一代的全国典型之一。
马仁典,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自小聪慧勤奋、心地善良,上学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1963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加强军事院校建设,正在全国各大重点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准备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由于各方面条件均出类拔萃,马仁典成为选拔对象之一,经过部队极为严格的全面审查,最终他通过考核,光荣入伍,进入位于大连市的海军政治学院(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做了教员,肩负起培养我国海军政工干部的重任。
穿上军装、登上三尺讲台后,马仁典深知责任重大,于是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努力学习,虚心向老同志求教,利用一切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学校图书馆是他几乎每天都到的地方,在那里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博览群书、拓宽视野,读书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当时的一位老图书管理员曾对马仁典说:“我在图书馆工作多年,你是我见到的新教员中来图书馆次数最多的一位。”至于晚上挑灯夜读更是马仁典的生活常态。马仁典工作半年后的一天,一位大学同学到大连出差时来看望他,当提出要他带着游览一下大连的风景名胜时,马仁典顿时面露难色,同学一追问才知道,马仁典来大连这么长时间,竟一个景点也没去过,这一结果令同学非常诧异。
图/视觉中国
正因为有了这股勤奋精神,马仁典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快,没多久便在同期参加工作的同事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进而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教员迅速成长为经济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马仁典授课非常认真,凡事关教学的事情,从不怠慢,即便自己有再大的困难,也从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在他心中永远都是“课比天大”。他的学生王悦伟至今还记得,他跟随马仁典读研究生时,研二那年马仁典的老母亲突然病重住院,领导劝他先把课停一下,或调整一下,可马仁典坚决不肯,他说:“学生们的学习都是有计划的,我这里耽误了、调整了,他们的学习就会受影响!”硬是坚持授课,而调动家里的所有力量,在他上课时帮助照顾老母亲,直到老母亲出院。
在严谨治学的同时,马仁典在自己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也勇攀高峰,不断取得丰硕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常年教授《资本论》的马仁典,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特点,经过近20年潜心研究,完成了经济学力作《公本论》,此书由素以严谨著称的“人民出版社”一出版,立刻以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他也因此成为经济学界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从教的几十年间,马仁典不仅为海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被评为海军优秀教员,还著述连连,成就非凡,先后完成了200多篇、部论著,荣获全国、全军、海军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0多项,立三等功3次,担任了“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特约高级编辑,并被“香港教育研究院”授予荣誉院士、“世界华人协会”授予荣誉博士称号,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6年,马仁典告别繁忙的教学一线退休了。他工作期间曾因公负伤导致右眼失明,并切除了一个肾脏,是一名二等伤残军人,按理说退休后应该好好治治病、休息休息,但他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早有打算。或许是一直从事经济研究的缘故,临近60花甲之年时,他就想好了:“我退休后,绝不能闲下来,一定要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事,努力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也正是那时,他暗下决心,退休后要积极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在青少年教育上开始新的耕耘。他认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今天的生产力,那么,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则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是基于这种极富哲理的深刻认识,马仁典退休后一头扎进青少年思想信念和道德素质教育中。当时青少年中流行着一股“追星热”,很多孩子一味追求歌星和影视明星,有的甚至为了“追星”不惜放弃学业,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其中甘肃女孩杨丽娟丧失理智不顾一切追寻刘德华一事就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目睹这一情况,马仁典决定对青少年盲目“追星”现象加以引导,以此作为自己退休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始。
马仁典和孩子们在一起
“那从哪儿入手呢?”一时间这个问题成了萦绕在马仁典脑海中的大事,一连数日他都在苦苦思索着。一天他在书柜前边踱步边思考,无意间看到藏书中一本社会科学家的专著,突然眼前一亮:“对呀!我国的科学家们,为祖国,乃至人类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何不编写一本书,向青少年们介绍他们的生平,让这些科学泰斗成为孩子们心中追寻的偶像、‘明星’,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发展志向呢”。想到此,马仁典一阵兴奋。
马仁典是那种做事认真,认准了的事说干就干的人。他很快行动起来,翻动家中的藏书,到图书馆查阅书籍,一点点搜集资料,选择一个个成就辉煌的科学家,这些事情对于一位仅有一只好眼、一个肾脏的花甲老人来说并非易事,但马仁典全然不顾,他借助放大镜看书,依靠药物维持肾脏的病情,全身心投入到编撰工作中,夜以继日的赶写书稿,最终利用一年时间书写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的人生路》一书,详尽介绍了71位著名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精彩人生。此书经武汉出版社出版后,很受青少年喜爱,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校老师和孩子家长称赞马仁典:“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此后,马仁典又根据自己在海军高校工作多年积累的知识,和退休前做中学语文老师的老伴肖玉芬及他的一位学生一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编写了一本专门介绍海洋、海洋国土与资源、海战、海军建设等基本知识的科普读物——《蓝色的歌》,并陆续编著了《新世纪青少年素质教育》《知识经济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等一批与关心教育下一代有关的书籍和大量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饱含深情,洋洋洒洒,累计近700万字之巨,出版和发表后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很多书籍、文章还成了大中小学老师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退休多年来,马仁典在积极撰写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书籍、文章,以文字启迪孩子们的心灵的同时,还迈开双脚,主动走进中小学校园,给孩子们讲理想、讲道德,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讲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先后担任了十几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德育教育顾问。为了确保自己所讲的内容,孩子们能入耳、入脑,每一次作报告前,马仁典都要认真备课,撰写报告提纲。一些亲朋好友看到他如此认真,经常劝他不要过于劳累:“您是大学教授,给大学生讲课都口若悬河,给中小学生讲课为什么还这么费劲做准备,到时登台开讲就是啦!”马仁典知道大家是关心自己,每每听后总会微微一笑回答:“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比大学生,给他们作报告必须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坐得住、听得进,最终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由于准备充分,所讲内容将人生哲理、思想品质、道德风尚与时事政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紧密结合在一起,寓深刻的大道理于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小故事之中,因此,马仁典每次作报告,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受益匪浅。
除了给大连市的大中小学学生作报告外,马仁典外出参加会议或各项社会活动时,只要有条件和时间允许不论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而对于那些慕名找他作报告的外省市学校及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组织,他更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1997年至今,他的足迹已遍布广东、广西、河北、辽宁等省许多城市,每到一地,他那充满哲理和激情的报告,总能拨动青少年们的心弦,在他们中间引起强烈反响。
马仁典对青少年的关爱,除了思想上的教育、启迪,还在经济上力所能及地资助身边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给他们亲人般的温暖,为他们健康成长助一臂之力。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马仁典所在街道的工作人员找到他,以试探的口吻对他说:“辖区内春晖小学6年级有个叫刘培菁的小女孩,3岁失去母亲,7岁失去父亲,多年来一直靠奶奶抚养,如今奶奶已经80多岁,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体力上照顾她都越来越困难,街道领导商量后觉得您知识渊博,为人好,想问问您能不能以特殊家庭的形式帮助抚育小培菁!”工作人员没想到,话音刚落,马仁典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他老伴儿和女儿也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从此刘培菁成了马仁典家中的一员。
当时小培菁由于家中生活窘迫,营养不良,身体很弱,并患有肺病,于是马仁典一面出钱为小培菁治病,一面为她补充营养,不仅每天给她准备鸡蛋、水果等营养品,每周还要专门为她做上几顿美味佳肴,改善生活。在马仁典和老伴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小培菁不仅治愈了肺病,刚来马仁典家时黄瘦的面貌也彻底改变,成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刘培菁初中毕业时,人生遇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当时她中考成绩达到了自费录取分数线,这一分数要读高中,按当地规定每年必须缴纳2500元学费,可刘培菁的奶奶根本无力支付。紧要关头,马仁典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给她交上了这笔钱。
后来刘培菁说:“如果当年马爷爷不给我交学费,我肯定上不了高中,我身边几个和我一样失去双亲的孩子,读到初中都再也念不下去了,可以说他的举动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如今,刘培菁在马仁典的资助下已顺利读完大学,做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刘培菁大学毕业时原本有大型企业聘用她,给出工资和待遇也不错,但她最后放弃了,她说:“在社区工作虽然比在企业赚得少很多,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我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是幸运的,我要把从马爷爷那儿得到的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几年前的一天,马仁典在与小区物业人员交谈时,了解到保洁员王灵芝一家生活很苦,尤其她儿子刘存,从河南农村老家来大连上学后,因为老家小学5年级不开英语课,所以英语一点也不会,为此一家人很上火,于是马仁典在经济上给他们一些资助的同时,又义务承担起了帮助刘存学英语的任务,定期在家里给他补课。在马仁典的精心辅导下,刘存很快从一个连ABC都不知道的孩子,考出了89分的好成绩,上初中后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一举夺得全年级第一。
然而刘存学习成绩上去了,思想上却一度出现了偏差,总觉得自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低人一头,很自卑,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他竟要求妈妈不能穿工作服去,说是怕同学看到了笑话。马仁典得知后,感到问题很严重,便把刘存叫到家中,见面后他没有语气严厉地批评刘存,而是态度温和地与喜欢下棋的刘存下起象棋来,一边下一边跟他聊天,给他讲道理,开导他,他告诉刘存:“你妈妈做保洁员,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你应该为有这样勤劳的母亲感到骄傲……”马仁典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刘存,让他豁然开朗,他告诉马仁典:“听了您的教诲,我觉得我的妈妈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也是那么的漂亮!”思想问题解决了,刘存变得自信起来,学习也更加勤奋,并在大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名小标兵评选中,荣获小标兵称号。现在他已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正在发愤苦读,他说:“期望早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报答像马爷爷这样帮助过自己的人!”
马仁典帮助过的孩子还有很多,多年来资助贫困家庭孩子的钱也并非小数目,但他从来不记这笔账,他说:“只要受到过帮助的孩子们记住社会的关爱,懂得感恩社会,我就心满意足了!”话虽简单,但经济上的支出对于马仁典这样一个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家庭来说并不轻松,这些钱都是他一家人从“嘴上吃的、身上穿”的中一分一分节省下来的。马仁典每天专门临近中午的时候去买菜,对此有着自己的一套买菜理论:“早市的摊贩们,快到中午时对那些剩下的菜叶和挤了、碰了的菜就会便宜处理,我这时去买,可以用最小的货币支出,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节约更多的钱用来回报社会,何乐而不为呢!”对于马仁典的做法,刘存的母亲曾深有感触地说:“马老帮助过很多像刘存这样的孩子,他给孩子花钱从不吝啬,自己和老伴儿却很节俭,他们吃的、穿的、用的比普通人还普通!”
马仁典在青少年教育上的付出,没人安排,没人要求,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愿,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使然。只有给予,不求回报,他的无私奉献,不但身边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得到了政府各级组织和社会的赞扬与认可,他先后被评为所在区和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并登上“中国好人榜”,当选为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可谓实至名归。
如今耄耋之年的马仁典,依然不知疲倦地为关心下一代奔忙着,如红烛般继续燃烧自己,谱写着人生价值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