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颖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79)
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运输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冷链物流运输,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腐烂变质的概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追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成为食品企业日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供应链视角着手,分析企业冷链物流管理状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统筹安排供应链资源,实现冷链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1]。A 公司作为食品行业中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虽然从一开始就较为重视冷链物流管理,但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及固化流程的影响,在冷链物流管理中依然存在不足。在研究中从供应链视角详细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供应链与物流存在本质区别,物流是各环节的分开运行,而供应链则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在各企业相互合作与信息共享中提升物流反应能力,通过有效开展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冷链物流运作的效果。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供应链视角开展冷链物流管理具有如下的现实性意义:
一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供应链视角下开展冷链物流管理,要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多环节对物流信息全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促进各项物流活动的不断优化,且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整合,实现多种资源优化配置、多项信息有机互通。如此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冷链物流运行面临的问题,高效解决问题,降低运行风险,而且还可以通过资源共用节省运输成本。
二是增加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供应链管理并非简单的信息共享,而是对各类信息的系统整合及关联资源的深度优化[2]。在供应链管理视角下,企业可以对整个供应链条中的信息进行统筹分析,寻找和规划冷链物流管理的最优路线,从而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供应链外部整合,推动关联企业的深度交融,提升相互之间的协同性,从而针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帮助企业积累潜在客户,提升潜在经济效益。
三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供应链视角下的冷链物流管理与传统冷链物流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从整个企业运行链条中规划冷链物流运输流程,使冷链物流运输在路线、资源、顺序等多方面达到最优化,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冷链物流运输的科学性,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时间冲突[3]。而后者则着眼于企业本身开展冷链物流管理,难以对链条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运用。在供应链视角下开展冷链物流管理,企业管理者会树立严谨的供应链思维,实现各项活动的规范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就食品企业而言,冷链物流管理是否规范科学,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管理。以A 公司为例,探索其冷链物流管理状况。A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肉制品加工生产企业,共有肉制品加工产地28个,生产项目包括肉制品加工、屠宰、冷链物流等。为了提升企业发展成效,A 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模型,目前企业现有的销售终端高于100 万,每天销售的产品数量超过1 万吨,且产品发货区辐射全国各地。公司上游产业链为养殖生猪、加工饲料;中游产业链为肉制品加工,对宰杀好的猪肉进行加工,将其中一部分做成生鲜冻肉,剩余部分进行深加工,最终做成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下游产业链为肉制品销售,借助冷链物流将产品运输至客户手中。A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中游的肉制品加工,在全国各地构建了多个肉制品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链。其冷链物流管理状况如下。
A 公司所采用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主要为自营冷链运输,公司构建了一套自有的物流体系,借助自营物流服务于后勤和日常运行。这种物流模式下企业可以自主完成物流配送任务,不用依托其他物流企业,从而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不过由于内部运行较为复杂,物流体系烦琐,所以对相关物流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操作能力要求。为了提升冷链物流运输成效,A 公司构建了“职能型”部门结构,各部门依据分配到的任务和自身职能完成对应的工作,各位职员都较为关注部门业绩,希望通过提升部门业绩获取更高的收益。但往往会忽略公司整体利益,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冷链物流运输受到了影响。例如,食品配送出库需要第三方部门签字,包括业务员、仓储员、司机等,但这些人员分属不同部门,常常会找到了这个人签字,那个人却又不在,降低了办事效率。还有一些时候客户更改信息之后,需要更换配送路线,但是由于市场部疏忽,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客户难以及时收到货,加大了投诉概率。
在冷链物流成本管理中,A 公司运用的是目标分解与控制方式,借助成本明细表分解生产成本要素,并根据相关科目开展账目登记,包括人工费用、运输费用、员工生产工时等。为了提升成本管理成效,总公司在财务部设置了专业的成本管理岗位,统一对各子公司的冷链物流成本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公司缺乏标准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因此各物流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整体供应链运行处于各自为政的小单元中,缺乏联动性。与此同时,由于物流体系不够标准,企业对货车空返率、冷库布局设置、运输线路等规划还存在粗放的问题,所以加剧了运输成本,导致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A 公司仓储管理原则为“先进先出”、及时、规范、安全。针对仓储管理情况制定了对应的制度,即产品入库时要依据入库时间登记详细的信息,并根据时间早晚进行配送,做到先进的先出、后进的后出;确保入库、流转、出库及时,降低无效环节和流程;财务部门依据统一要求管理账务,确保各项财务数据规范、准确、真实;工作者重视库房安全管理,包括防损、防破、消防等。但总体来看,A 公司虽然构建了仓储和配送管理体系,但是在体系建立中管理者仅是站在仓储、配送各自的工作领域对制度进行设计,未能从整体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导致双方制度的设计缺乏融合性,两项工作安排相脱节,难以取得理想的配送效果。
A 公司冷链物流配送主要包含5 个流程:第一,客户下单后,公司内勤对订单信息进行拆分,并将拆分好的信息完整传输给配送中心;第二,配送中心按照信息内容对产品进行备货整理,并将整理好的产品传送至中心仓储;第三,仓储管理员依据订单内容填写出库单,并对车辆提前进行预冷,确保运输安全;第四,车辆调度员根据产品信息、收货地址安排司机配送,司机则在产品送达之后配合门店验收入库;第五,司机带回销售回执单,并交给配送中心。这种配送管理体系整体较为规范,但是面对信息变更、订单取消等问题之后,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因为相关流程较为冗杂,其中涉及多位工作者的协调与配合,一旦客户信息变更或订单取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变更订单内容,很容易出现配送管理混乱的问题。
鉴于A 公司面临上述问题,为了提升企业冷链物流管理成效,促进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公司管理者近三年来一直在冷链物流管理上下功夫,并将供应链思维引入进来,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在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上,A 公司以物流中心为优化主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订单和运输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运用成效。
4.1.1 以订单信息化管理精准配送时间
对公司内部的各类订单进行系统整合,并开展网络化管理活动,借助网络渠道详细了解每一项订单的要求,全程统计订单信息,规范配送时间安排;按照紧急程度对订单排序,将紧急订单放在最前面,安排相关人员快速配送,进行先行处理,将非紧急订单放在先行订单后面,实时配送[4];运用系统记录长期大客户的订单趋势,通过网络化手段制定大客户订单变化折线图,根据折线图提前准备订单材料,做到未雨绸缪,降低订单配送危机;针对特殊节日采用紧急措施处理订单,例如双十一、春节等,并加派人手开展物流操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送。
4.1.2 以运输信息化管理优化配送路线
构建智能化运输管控体系,在其体系中嵌入GSM 全球通信系统、GPS 地理定位系统、大数据处理系统,确保整个冷链体系中的信息可以及时得到共享,推动运送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根据订单地址、配送要求综合制定配送方案、智能规划配送路线,实现配送活动的精准、高效;借助网络诊断技术及时监控车内温度,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快速发出警报通知驾驶员,驾驶员立即协助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并调出最近的配送基地,整改后重新规划配送路线;通过网络渠道对车辆信息进行共享,帮助运输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监管部门等了解车辆信息,共同寻找最优配送路线,提升冷链物流配送效益和效率[5]。
4.2.1 开发独立而全面的冷链体系
在供应链视角下,A 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行状况开发独立而全面的冷链体系,并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对冷链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包含各企业在内的“冷链运输平台”。公司借助平台系统化开展订单处理、运输、配送等工作,确保加工、仓储、配送等各环节全过程处于衔接状态,避免出现断链问题,通过提升各环节联动性增强管理实效,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4.2.2 科学管理运输费用
根据近五年来A 企业物流成本费用构成状况,燃料费用在整体物流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为了提升成本管控效果,企业开展了“跟车式”管理,将燃料控制落实到每一辆车上,并从燃料购买、使用、报销等全过程进行管控。例如,对于A 车而言,由于属于新型车辆,可以油气双用,所以构建了与其特征相符合的燃料管控方案,根据不同订单的配送需求及车辆配送路线进行燃料管控,形成最合理的燃料运用方案。同时对占比第二的维修费进行了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历年车辆维修信息的精准分析,构建了固定的维修合作单位,针对易出现故障的维修项目建立长期合作体系,以降低维修成本,提升维修效率。
4.2.3 优化冷库布局和线路设计
之前A 公司冷链运输车辆常常是满车去、空车回,导致设备资源被极大浪费,运输效率被降低。为了提升成本管理实效,A 公司管理者在冷链运输平台中开发了专门的“车辆共享管理”窗口,在窗口中对各个车辆的运输状况直观清晰体现,并根据运输情况快速调度资源、路线,实现了车辆的就近运输、共享运输,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有效缩减。此外,为了进一步发挥空车的运输优势,企业还在车辆共享窗口中添加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在整个链条中对车辆进行调度和使用,充分发挥了空车的作用,在实现各企业内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双赢。
4.3.1 构建智能化仓库管理模型
为提升冷链物流仓储管理水平,A 公司构建了智能化仓库管理模型,借助人工智能、通信网络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管理的可视化、无人化。例如,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分类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分类,增强产品分类的精准性、高效性;通过运用机械搬运代替传统的人工搬运,实现仓储管理的规范、科学;通过运用智能化仓储空间规划技术,实时对仓储空间进行监控,实现剩余空间与冷链产品规模的匹配,降低仓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6]。
4.3.2 建立灵活性配送体系
A 公司改善了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将配送作业向供应链上游延续,使生鲜门店、菜市场、超市等下游各环节与供应链上游的衔接更紧密,整体运行更为顺畅,大幅提升了配送产品的质量,避免断链现象。同时构建专门的配送调度岗位,专业负责配送地址变更、客户需求变化处理,逆向开展冷链物流配送信息传输活动,确保配送管理过程的规范严谨。
4.3.3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在打造冷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模型的同时,A 公司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借助该技术整合物流数据资源,构建包含上下游企业在内的物流信息共享架构,促进了仓储、配送、运输等各环节的结合。同时研究制定了智慧化物流管理系统,借助智慧手段对冷链产品数据资源进行组合,并对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上链,使内部信息更准确地服务冷链运输,各个产品都有明确的溯源码,通过信息互换、传递、反馈为仓储、运输、加工等部门提供便利,并降低食品安全隐患,满足客户的安全需求[7]。
企业冷链物流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作,直接关乎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效。在供应链视角下对冷链物流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和改善,能够帮助企业理清冷链物流管理各环节的重点,构建相互协作的管理体系,取得规模化效益。A公司作为知名食品企业,起初冷链物流管理并不完善,其中面临很多问题,但通过开展供应链管理,优化冷链物流体系,快速提升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成效,也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其做法值得更多食品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