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李小国
[泉州师范学院]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寓文化建设资源,是大学生公寓传统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文章剖析高校学生公寓中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提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顶层设计,凝聚公寓传统文化育人力量;协同育人,打造公寓传统文化建设共同体;氛围营造,构建浓厚的公寓传统文化氛围;实践养成,丰富公寓传统文化建设载体;技术赋能,助推公寓传统文化建设成效。
优秀传统文化;公寓文化;路径;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已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隐化于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是学生重要的精神家园,相较于校园内的其他类型文化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附属性、隐蔽性、个体性。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寓传统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对提升大学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精神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样服务于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须通过建设有文化内涵的公寓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持续性教育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历史中汇聚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在国家、社会、个人多层面都有深刻的认识、思考和总结。如“协和万邦”的家国观、“诚信友善”的为人观、“止于至善”的人生观、“仁者爱人”的和谐观、“知行合一”的处事观,都与时代倡导的主流思想价值不谋而合。[2]把握和运用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精髓,将它融入到公寓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信念、信仰、习惯、道德和风尚等内涵建设,滋养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机土壤,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教育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符合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未来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未来国家和社会主流思想发展方向,他们的人文素养高低、文化自信程度直接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息息相关。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西方文化强势地位不减反增,西方文化输出形态和渗透传播途径随着科技发展愈来愈是多样。“00”后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渗透的影响,容易导致他们思想观念的腐蚀和失范行为的发生。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衍生物,渗透并传承了校园文化,具有其特定的形成环境、创造主体和产生途径,最后才形成独立而稳定的文化体系,并且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置身其中的成员产生影响,比起课堂灌输方式而言,公寓文化更像是一种文化感受,熏陶着公寓内的每个学生。[3]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理论品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还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耳、入行,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4]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在国家、社会、个人多层面都有深刻的认识、思考和总结,如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大爱精神、以“礼义”原则为引导的社会相处方式、以“德治”思想为引领国家治理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对每个人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提出要求,对大学生成才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育都具有指引性作用,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最佳风向标,它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容相承、目标同质的特性。[5]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行、各种思潮良莠不齐,给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之举,有力地展现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序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品质、养成健康人格,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益处。[6]
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理想信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养分。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对学生公寓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阻碍建设成效。一是公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支持不够,相关公寓管理者没能有效履职尽责,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经营管理,忽略应有的育人职能。二是学生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受到实用主义和外来文化的叠加影响,学生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的提升,对看似实用性差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是浅尝辄止,甚至视如敝屣,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对A-B-C、X-Y-Z了解指掌,但对《中庸》《大学》等经典了解甚少,对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热衷不已,但对中国传统节日不闻不问。公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域,如果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很难让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价值认同。
“00”后大学生是最有创造力、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他们渴望求新求异求趣求变,渴望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质量较高的特色公寓活动。然而,由于还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公寓文化建设工作往往被理解为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在活动开展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公寓文体活动形式化、流程化、同质化相对严重,大多是“文明寝室”“学霸寝室”等单一的益智类活动,导致学生对公寓文化建设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即使有的学生参加了活动,也是仅仅为了应付学校工作,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无法真正植入大学生的内心。此外,受惰性思维影响,有些部门在开展活动时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开展活动时“新瓶装旧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常同往年,活动周期性、重复性、雷同性明显。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渗透并传承了校园文化。公寓文化具有特定的形成环境、创造主体和产生途径,最后形成独立而稳定的文化体系。公寓文化建设既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也要把握好学生个人成长规律,这就要求公寓文化建设要有长远的统筹规划。当前公寓文化建设多以应付上级行政任务为主,经常要求公寓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产出显著的阶段成效,这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带有功利色彩,在开展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嫁接”“复制”“模仿”等问题,公寓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违背了公寓文化建设原有的育人目的。主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存在着各行其是的现象,散发式地开展校园公寓文化活动,单位之间缺少沟通配合,尚未形成部门合力,难以产生“文化共振”的育人效果。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长远谋划,完善公寓管理制度,不断凝聚公寓传统文化的育人力量。一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公寓传统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管理部门(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二级学院等)、党团组织(团委会、宣传部、组织部等)、服务单位(物业服务公司、公寓管理中心等)等相关部门,理顺共同参与公寓传统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二要统筹推进公寓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要明确公寓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价值、发展目标、任务要求,协同学校党团委、学联、社联等相关部门,合力设计公寓传统文化活动顶层规划,做到有规章制度、有组织要求、有文化形态约束,形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抓出实效”的良好局势。公寓传统文化建设要纳入校园文化的总体规划中,立足学校实际,制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给予建设资金和政策倾斜支持,形成强大合力育人制度体系保障。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各种思想碰撞的聚集地和发散地,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并不只是存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而是融合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公寓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作,必须统筹考虑,联合多方人员,形成公寓传统文化建设共同体,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一要凝聚校内多方教育力量,广泛聚合校内党团支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合力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实现校园文化整体育人。二要提升多主体协同育人水平,高校公寓传统文化建设主体包含后勤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方面的讲座培训,提升公寓文化工作者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公寓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专业性和积极性,使公寓文化工作者成为专业学术工作者,形成一线育人合力,促进公寓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7]三要联合校外力量。立足于区域文化特色,通过设立公寓传统文化校外导师,聘请校外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作为公寓片区导师,充分发挥其身份优势、阅历优势,定期与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和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地方文化,感知区域特色文化魅力。
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建设是公寓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要注重公寓物质环境的设计规划和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一是高校公寓建设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注重人文景观建设,延续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设计具有人文特色的建筑物,提升公寓整体的传统文化氛围。如通过开辟优秀传统文化墙、主题墙,制作优秀传统文化浮雕墙等,使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激发深入了解的兴趣;在公寓公共区域,建造古代圣贤的雕塑,配以先贤们思想主张和主要贡献的简介,在楼层楼道中悬挂“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等名言警句或诗词书法作品,启迪和熏陶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操。二是善用校园媒体营造良好氛围。可以通过校园展板、校园广播、交流分享会、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大力向大学生宣传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背后的故事,营造耳濡目染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此外,重大节日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高校要根据传统节日的文化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对传统节日的开发与运用,构建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实现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效果。[8]
实践是将理论思想外化为行动、形成习惯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教育效益。一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生社团。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要鼓励学生社团在活动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与特色,打造传统节日、传统技艺、传统故事、传统习俗等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策划、交流研讨、实施开展、总结反思等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化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二要打造“一院一品”传统文化育人矩阵。针对公寓成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因地制宜地开展“一院一品”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全方位发挥文化品牌育人增值效应。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传统乐器演奏、古典名曲赏析等活动;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校园版《典籍里的中国》《朗读者》等活动,让学生与经典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直接对话;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从探寻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着手,进而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三要打破传统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环境的局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融入地域特色,厚植活动品牌优势,不断向校外、户外基地等扩展活动实践范围,提升传统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搭建了新的载体,也拓宽了公寓传统文化建设场域。一要发挥主流媒体平台的协同作用,综合考虑“00”后大学生站在新媒体应用最前沿,公寓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要以当下流行的“两微一抖一头条”等为主体,设立官方账号,引入自媒体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活动和成效以短消息、短视频等模式进行整合加工、宣传发布,推动公寓优秀传统文化在Z世代的朋友圈中形成圈层效应。二要发挥网络平台的即时效应。要积极构建传统文化网上教育系统,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网站和APP,设置传统文化研讨交流交互模块,借鉴新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快、直观零距离、互动性强的优势,使学生在公寓宿舍内就能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公寓传统文化建设能够搭载网络快车道,助推公寓传统文化建设成效。三要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核心技术,提取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若干信息,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精准画像,结合学生需求制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主学习菜单,保障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寓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精准发力,一击而中。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葛爱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应把握的原则[J].山东社会科学,2022(05):174-179.
[3]王晓晓,杨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 152-155.
[4]张明平,许欣婕.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 42-44.
[5]翟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 92-95.
[6]陈燕红.优良家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6(04): 99-103.
[7]张小春,张倩.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学生公寓育人路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06):63-65.
[8]张霞,范亚楠,刘岩.高校公寓管理中育人路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02):26-28.
泉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项目编号2019SK05)
(责任编辑:胡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