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文明倡议

2023-11-06 04:18王木森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王木森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标识,是发展进步的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怎么了,现代化怎么了,我们怎么办?”①这是亟须解答的时代命题。2023 年3 月15 日,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讲话,提出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之问”,阐述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中国主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阐明破解“现代化之问”的文明倡议,为推进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推动文明进步:现代化发展的中国主张

现代化是一种文明进步,本质上是人类文明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范式转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现代化发展的文明进步包括五大转变,即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传统政治到现代政治、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这一文明转变,在发展阶段上表现为:第一次现代化的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的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转变。在发展内容上表现为:第一次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福利化和经济增长;第二次现代化的人类社会实现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驱动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现代化这一文明转变,在根本上表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人类的前进解放,实质上表征为全人类的一种发展权利、发展利益和发展价值。

现代化标识的人类文明进步作为一种权利、利益、价值,是普遍的、共同的、发展的。人是文明进步的核心,没有人的现代化就失去了根本,没有人民的现代化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人类的现代化就失去了意义。人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目的,人民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动力,人类是现代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现代化的使命和价值,就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的发展服务、为全人类的发展服务,推动实现人、人民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和根本利益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的发展权利、发展利益和发展价值不能等同于资本化、西方化,也不应被个别国家垄断化、终结化,更不能被一些人独享化、停滞化,而应不断实现共识化、共享化、共进化,持续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

捍卫人类发展权利,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追求。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世界各国应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的人民性、道路的多样性、进程的持续性、成果的普惠性、领导的坚定性”的有机统一②,创构各具特色、富有实效、共同进步的现代文明发展形态。

第一,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现代化发展的人民方向。现代化的根与魂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人是历史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由此而言,人民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既是现代化的动力、主体,也是现代化的目的、尺度。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看能否激活人民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主体作用;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发展人民;现代化发展能否成功推进,关键要看是否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

第二,秉守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现代化发展的多样道路。现代化的质与核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实现文明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发展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被少数国家垄断,也不能被个别国家用作搞霸权强权和霸凌霸道的工具,更不能搞简单化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人类现代化发展应该遵从文明的多样性,遵循内在的规律性,遵行选择的自主性,遵守发展的独立性。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和发展道路强加于人,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阻碍破坏他国追求现代化的权利和努力。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基于自身国情和实际,自主地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并得到尊重、支持和保护。各个国家都应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恪守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发展的持续进程。现代化的成果是美好的,但现代性的后果是双面的。现代化的目标是美妙的,但现代性的过程是曲折的。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现代化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相反却总是充满着艰险、富有风险和挑战。站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的现代化十字路口,人类必须守正创新、坚持现代化发展的新远征。尤其是世界各国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探索优化现代化的方法路径,创新现代化的理论实践,携手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公正化与合理化,为推进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推动世界人民在权利、机会、规则的公平中发展进步。

第四,坚守立己达人精神,增进现代化发展的普惠成果。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必须弘守立己达人精神,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早发现代化国家应真心帮助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历史的逻辑表明,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共力共进的事业,人类只有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真正推动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共惠、文明共荣、人类共辉。

第五,保守奋发有为姿态,强化现代化发展的坚定领导。人类文明进步不是坐等来的、讨要来的,而是努力奋斗来的。现代化发展也不是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各国人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的。世界各国人民应增强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尤其要强化领导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发展的实践表明,自胜者强。各国现代化领导力量只有把自身领导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才能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协同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发展的文明形态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 多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矢志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目标、完成复兴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追寻现代化梦想、探构现代化道路、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现代化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出人类现代化发展新范式,从主要内容、重要特征、历史条件、本质要求、实现路径、哲学基础、文化基因、伟大意义等方面建构起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进路,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内容的扩充发展,实现了从最初的“四个现代化”到现在的“七个方面”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从毛泽东等提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安全、国防”等“七个方面”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其中经济现代化的重点是突出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要突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健全完善定型和优越性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是实现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建设;法治现代化的重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现代化的重点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现代的重点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的重点是建设世界一流人民军队。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定位构画。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国情的选择,也是基于世界大势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五方面特征——中国人民“主体”特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路径、民族复兴“生态”取向和中国发展“世界”向度等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既基于我国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我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和唯一正确道路,也是我们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③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条件的演进构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科学厘定,回答了现代化发展的“转型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这九个本质要求分别从中国共产党“主体”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维度和人类文明进步“共同体”维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回答了现代化转型“谁领导、为了谁”的驱动机制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现代化转型“走哪条道路”的道路选择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回答了现代化转型“以何种方式”实现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回答了现代化转型“向何处去、追求什么”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的现代化、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回答了现代化转型“借助何种制度”实现的制度保障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民主的现代化。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路径的科学界定,回答了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进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创造性的工程。党的二十大以经济、政治、教育、法治、文化、生态、国家安全、国防现代化等方面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战略安排和部署,并且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代化目标设定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谋划,探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支点和发展进路,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性和发展规律性。正如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些列重大关系,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法。

第六,中国式现代化哲学基础的科学设定,回答了现代化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出发,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做到“六个坚持”的根本问题。其中,坚持人民至上,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回答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坚持自信自立,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角度回答了哲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精神标识;坚持守正创新,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角度回答了发展哲学的核心问题,阐明了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风格;坚持问题导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维度回答了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坚持系统观念,从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维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思想方法的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从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维度回答了世界哲学的问题,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七,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基因的科学设定,回答了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基和文明根源。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包括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所有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中和”思想,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基因。其中,允执厥中是对待一切事务的根本立足点;和而不同是治理世界多样性的指导原则;执两用中是解决事物之间差异和矛盾的重要方法论;和合共生是追求的大道天下、万物咸若之理想境界。

第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意义的科学阐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拥有5000 多年文明传承的国家,为人类发展贡献应有力量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和伟大动力,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市场、中国需求,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正道,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支持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走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支持人类社会创造的闪烁着璀璨光芒的各种文明发展,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三、构建文明共同体:现代化发展的文明倡议

现代化意味着文明进步,更意味着文明共存、文明共进、文明共辉。现代化发展意味着人类各种不同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④因此,人类文明进步、世界现代化发展要求建构“人类文明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创人类文明,本身应是一个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建构人类文明共同体,既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又实现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大飞跃。

然而,当前国际舆论场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等杂音不绝于耳,一些国家热衷于搞“小圈子”,挑起意识形态对抗,大搞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用“基于规则的秩序”取代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阻碍破坏人类文明共存共荣,阻断阻滞后发国家追寻现代化进程。基于此,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⑤。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就“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⑥的“现代化之问”,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破解之策,倡导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根本内核,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现代化发展而努力的责任担当。

人类现代化发展只有着眼于世界各国文明创造的共性和统一性,坚持不同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才会构建一种新形态的人类文明。

第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第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第三,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的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全球文明倡议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文明共同体这一具有高度战略性、前瞻性和建设性、可操作性的人类现代化发展重大方案。其中,“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各方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构建方式路径,这四个方面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条件、原则、动力、方式建立起文明共同体建构的基本理路,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现代化征程难免坎坷,现代化前途终归光明。只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一道努力,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在历史长河中滚滚向前、永续发展,人类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