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梅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强调“师道尊严”,“尊师”是为了重“道”和重“教化”,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完全是传授与接受知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严肃”甚至是“严厉”,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教师的训导和教诲,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大,甚至进一步激化矛盾,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可见,“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理念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过于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忽视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形象,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过于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和敬畏,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育人先育心,情感交流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思想教育的常用形式,也是师生间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真情互动,才能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亦师亦友”,进而“亲其师,信其道”,让教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开花,最终结出累累硕果。基于此,我以从教以来的两个德育小故事为例,展现教师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说明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有效的教育一定不是简单粗暴的斥责和强势的说教,而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学校、年级曾在多种场合向学生三令五申:“课间十分钟内要文明休息,不要奔跑嬉戏、大声喧闹和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这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虽然很多初三学生的个子已经比老师还高,但在其高大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一颗稚嫩的心。他们对于教师的顾虑往往表现得“不以为意”,甚至觉得学校有点“杞人忧天”。诚然,课间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学生大脑的放松和紧绷精神的适当调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出于对学生童真的保护,作为班主任,只要学生不是很大声地嬉戏打闹,我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还是有所顾虑,但在学生的“同化”下,我也渐渐地开始抱有侥幸心理。但有一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某天上午,我上完课后,在年段室伏案批改作业,突然听到年段室外传来“啪”的一声。直觉告诉我:这是玻璃破碎的声音,有学生把玻璃打碎了。一个念头马上浮现在我的脑海:一定是我班上的学生!因为我们班距离年段室最近,而且班上有几个学生喜欢在课间嬉戏打闹,从这声响来判断,定是我们班无疑。顿时,我的无名火涌上,心想又是哪个“捣蛋鬼”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迅速跑到教室准备看个究竟。只见教室后门上面的一大块玻璃被打碎了,打碎的玻璃碎片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周围的不同角落。很多学生围在打碎的玻璃旁,其中一个学生在打扫。看到这一场景,我冷静下来,认为打碎玻璃只是个别学生的错,且可能是无意间失手的,所以采用一贯和风细雨、不紧不慢的处理意外事件的风格。我走近仔细看了看,没发现有血迹,然后又扫视四周询问:“有没有学生被玻璃片割伤?”接着,我习惯性地问:“谁打破的教室门的玻璃?”话语一出,我就觉得“多此一问”了,学生“闯了祸”,自然都不敢吱声,打破玻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才是我应该关注的。于是,我象征性地叫了几个学生,煞有介事地了解了一下事情发生时的情况,但是他们都表示没注意到打破玻璃的人。
见状,我语重心长地对周围的学生说:“首先,玻璃打碎了,还可以再重新安装,幸好没有学生受伤,否则,恐怕轻则要受皮肉之苦,重则还会危及生命。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刚才部分学生在课间嬉戏打闹的行为,造成的第一个危害是容易伤害到自己;其次,玻璃打破后呈碎片状,如果没打扫干净,被班里同学不小心踩到,碎片扎进脚底就危险了,所以造成的第二个危害就是容易伤害到班级‘无辜’的同学;最后,那些玻璃碎片清扫后被倒到垃圾堆里,虽然大家相对安全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为我们的美丽校园而默默付出辛勤劳动的清洁工人,他们在清理垃圾时很可能会因为碎玻璃而割破手指,我们忍心伤害为保护校园环境而不怕苦、不怕累的清洁工人吗?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个不经意的错误,也许会造成十分巨大的血的教訓。”
听到我的话语,周围的学生一个个都低着头,满脸充满着懊悔,仿佛周围的空气都被冻结了。正当我要拿起扫把时,学生们迅速反应过来,纷纷加入了打扫碎玻璃的行列,并说道:“老师让我们来吧,您在旁边要小心,不要踩到玻璃。”我说:“校园安全,人人有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打碎的玻璃被一块一块找了出来,学生们还很细心地用纸箱将玻璃碎片装得严严实实,最后才扔到垃圾堆里。几天后,教室后门的大玻璃被重新安装,又恢复了昔日的明亮。自此,班级学生在课间剧烈嬉戏打闹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师的作用不是通过简单的教育、“我说你做”就能达到的,而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没有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润泽,是尊重、平等再加上引导、帮助的结果。案例中,原本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武林批斗大会”,最终却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感化中结束。可见,有效的教育不一定是简单粗暴的斥责和强势的说教。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学生的自尊心就像幼芽那样稚嫩,如果教师因为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却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自己体悟其中的道理,不仅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还能促使学生获得迅速成长。在宽容中成长的学生往往能学会忍让,在公平中成长的学生往往能学会正直,在支持中成长的学生往往能学会信任,在赞同中成长的学生往往能学会自爱……教育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
依稀记得,有段时间我所带的高二班级将代表学校参加2008年12月11日举行的厦门市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尽管再过一个多月,高二年就将迎来紧张的省学业基础会考,但每天下午放学后全班学生依旧坚持到操场训练广播体操。体育教师有时间也会帮助学生进行技术指导,而我则负责每天帮学生“跑跑腿”、拿下“道具”、看下行李,充其量算个“跑龙套”的。每天傍晚,无论多冷、多晚、多累,我和学生们都一起努力坚持。其间,有学生私下向我反映,觉得自己天生运动细胞不足,怕拖班级的后腿,想退出。对此,我斩钉截铁地对他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为班级的成长出一份力。比赛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班级而战、为学校荣誉而战,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是为了荣誉而战的那颗奋力拼搏的心。即使我们最终输掉了比赛,也绝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如果我们为了比赛名次而不惜淘汰掉个别学生,就算拿了市一等奖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相信:只要我们班级能够拧成一股绳,有敢于拼搏的勇气,有超越一切困难的决心,一定能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在我的劝说下,这部分学生终于打消了退出比赛的念头,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绝不拖班级的后腿。
在之后的训练中,学生们甚至主动提出增强训练力度。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全班学生都会在班级进行训练,还要将教室里的座椅进行“乾坤大挪移”,但是再苦、再累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只为心中那共同的誓言。尽管大家都很努力训练,但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还是出现了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完成较好,部分学生动作不够协调的现象。对此,并没有对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学生有丝毫苛责,也没有投去异样的眼光,而是鼓励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关。于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那些练习效果差一点的同学,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则能够主动向“师父”讨教并与同伴分享心得和经验。当看到学生之間互帮互助并取得进步的场景时,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训练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看我每天晚自习结束后还陪伴他们训练,也都心疼地说道:“老师,您回去吧,我们都会自觉的。”我笑了笑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巴不得天天留下来给你们当‘护花使者’呢。”在那短暂日子里,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一同挥洒我们的汗水,尽管是寒冬时节,但我们的热情胜过了一切。
参赛那天,恰逢我的生日。我早早便起床前往学校,路上寒气逼得我直打哆嗦。当到达学校聚集地点时,却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先到了,并纷纷议论“今天大家都要好好表现,争取取得好成绩,给班主任当生日礼物”。在去往市体育馆参赛的路上,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互帮互让,“师道尊严”的那堵墙仿佛消失了,整个班级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比赛开始后,学生们一边在一旁认真观摩其他学校的表演,一边摩拳擦掌地准备着。很快,轮到我们班级的学生上场了,体育委员迅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大家迈着矫健的步伐,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像临上战场的战士一样,走向指定位置,并有秩序地按体操队形排列。当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每个学生都打起百倍的精神,随着音乐节拍,跟随体操口令,一招一式比画着。扩胸、伸展、踢腿……每个动作都有板有眼、像模像样,生怕自己做错了动作,给班集体抹黑。最终,随着音乐的结束,我们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比赛结束后,大家如释重负,一路上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为我们都为此而努力奋斗过。成绩揭晓,我们班级为学校夺得了市三等奖的好成绩。比赛成绩的背后承载了多少信念和汗水、记载了多少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曾经有一位哈佛大学的校长,他在惩罚一位学生时,先在全校师生面前让教官鞭打自己,并说:“是我没把这个学生教育好,他今天所犯下的错,我要负一部分责任。”因为此举,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爱戴。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如那位校长一般,但却可以在一些日常小事中做到“以身作则”,与其像“长官”式的“喊破嗓子”,不如“亦师亦友”般“做个好样子”。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犹如这个家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师生间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家庭才能平等、和谐和友爱。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和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彼此用心去付出,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从而齐心协力地“打拼”。在广播体操比赛前后,我并没有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发号施令,也没有做任何居高临下的指导,没有发出任何语重心长的说教,而是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学会,在学生犯错误时,引领他们在错误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去帮助和引导他们,甚至和他们打成一片。然而,正是这种“大哥哥、大姐姐”式的、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和亲近的教育,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学生“很受教”。这样的教育,大雪无痕,如水般柔和,直抵心灵,浸润生命,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
简而言之,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让我们用心去把那一扇扇门推开吧,当阳光洒落满屋时,我们彼此就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