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2023-11-05 18:16杨俏红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深度课文思维

杨俏红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始终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延伸。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用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坚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带领学生走进深度知识的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究语文,将知识向外扩展与延伸,构建丰富、多样、新颖的文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拓展学生文学思维,提升学生理解力、审美力、创新力、应用力,真正感知语文学科的本质特色,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深度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思考与探究,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深度学习作为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思考性,为语文学科指明全新的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对知识不断摸索,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将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能够增长学生们的见识,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摸索总结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真研读新课标相关内容,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发挥深度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所谓深度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围绕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整合相关学习内容,通过批判性建构新知,并将已具备的知识迁移到一个全新的情境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相关主题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在已经确立学习内容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一步深入探究,展开批判性分析,对综合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把握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思路,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意义重构 以往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知识的浅在层面,很多时候会发现学生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对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和理解,难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掌握也就是所谓的应用,只有将所学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当前教育恰恰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灌输”的方式,强行记忆,不断默写、抄写、背诵,对语文知识真正了解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很浅显,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而深度学习能够带领学生从浅层知识走出来,从低阶思维朝着高阶思维进一步转变,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思考、应用、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是在学习对象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积极引导和启发,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搭建语文知识体系,带领学生去概括、去理解、去思考、去辨别,而不是以往机械式的学习。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教材,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在学习伙伴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相互信任,建立起有力的桥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程度、学习意义等,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在学习意义方面。在开展深度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时,教师会深刻地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尊重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感,毕竟有的学生进度快,有的学生进度慢,深度学习能够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感、体验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心得、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语言天赋,挖掘更多的文学素材,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深度学习这一方式,重在过程和态度,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的课堂学习小主人。

一是学习动机方面。深度学习主要是围绕学生内心需求,借助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探究相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学习。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收获丰富的知识面,还能够增长见识,感受语文带来的乐趣。二是学习过程方面。深度学习这一方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进行深度处理、加工,增强自身自信心,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中获取丰富的资源,能够自主思考、探究、摸索、合作等,感受语文教学带来的体验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认真学习的教学目标。三是学习结果方面。在深度学习这一模式下,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基本动态,从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等不同角度去关注与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多角度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要想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深度学习,那么离不开有效的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可以称之为深度学习的核心。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具备的学习经验,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举一反三,学会站在语文角度,运用语文思维在新的情境中理解、批判、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不断获取更多的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语文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整合、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性、衔接性,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之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集中训练,思维发展 学习这件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不要急于求成,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应当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善于使用逆向思维,敢于提出质疑,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知识中不断探索新知。在旧知识中引入新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语文知识构架,让学生能够对语文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辩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创设挑战性任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年龄尚小,思想认知、心智能力等各方面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对一些新穎、丰富的事情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等各个方面来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思考和探究,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的思维方式恰恰能满足学生们的内心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空间中走进知识深处。

例如,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面对汹涌的洪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面对危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的故事。课外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整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扣人心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阅读后不得不有感而发。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相关的挑战性任务,向学生抛出问题:“下面请学生们速读这篇课文,阅读后对本文进行整体概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动人的故事,谁今天讲得好就封为今天的故事标兵。”在这样的任务下,氛围被充分调动,学生们积极踊跃,乐于投入阅读,并积极参与故事概述,接下来还会引入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看看谁能找出‘他像一座山’这个句子,说一说此时此刻他是怎样的形象?”这时,学生们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和相关任务进入思考和探索阶段,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寻线索,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可以说,挑战性任务的设定是深入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了其做铺垫,学生可以快速投入深度学习,这是吸引学生专注力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多种挑战性任务,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内化于心。

课上连续性追问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现在的学生都非常聪明,聪明的孩子确实很多,但是爱思考的孩子依然占少数,那些“学霸”,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思考,而且是深入思考。思考可以唤醒一个人的思维,让思维更加活跃、发散,增长知识,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在课上看似在认真听讲,事实上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对知识认真思考,思维方式受到一定局限,课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更不敢提出任何问题,难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连续性追问的能力,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多问几个为什么,脑中思考的问题才会越来越丰富,思维才会得到一定发散。深入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在思考中抓重点、抓细节、抓情节等,从各个角度去追问,真正发挥文学育人的价值。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灵活、敏锐、批判、深刻地思考,这一过程经历“好奇—疑问—思考—质疑—批判—反思”的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穷人》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渔夫与他的妻子桑娜,无论家中多么贫困,毅然决然地收养已故邻居家的两名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们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会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中的一个矛盾点为“家庭贫困的桑娜与渔夫是否要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对文本进行积极探索,大胆猜测,有一个学生的提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说道:“老师,桑娜和渔夫都这么穷了,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孩子送到孤儿院,而是要自己抚养?”话音刚落,很多学生都笑出了声。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对这篇课文继续深入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来破解问题。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学生们清楚了解到这篇课文发表于1846年,而19世纪末俄国政府才开始推广孤儿院。对文章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更加深刻,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敢于想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设计相关的问题,如: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穷人的穷呢?作者对“睡”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他们真的很穷吗?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什么呢?追问可以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追问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追问。只有自己提出问题才更加有深意,学生才能切实体会思考带来的满足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体现综合能力、开放自主、思考探究等特征,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多元化情境,通过情境不断启发,在讲授中不要把知识讲解得过于丰满,而是要适当地给教学留白,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深入浅出地一层层接近核心部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的精华,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引导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拓展学生认知和思维,带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和无限的乐趣。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开启设问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不断追问,创设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启迪学生的智慧,确保提供一个充实、饱满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有更强劲的学习动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深度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背课文的小偷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