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钏钏 马芊芊 丁丽雪 赵贺靖
目前关于项目化学习的说法很多,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廊坊华夏幸福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出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特征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设置驱动性问题;用项目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产生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可以说,项目化学习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师生各有收获。
新政策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向
早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教学建议”就已经提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而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提出了“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基于此,本文着力探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视角下的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流程再造,课程重组,落实减负提质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
循序渐进,夯實知识 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使师生形成宏观的知识认识,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科思想方法是重要的环节,为此,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围绕“循序渐进,层层进阶”的导向,设计具有关联进阶性的阅读内容。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安徒生童话》作为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是孩子阅读逐渐从片段转向篇章和整本书,作为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此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这就为三年级下册“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和四年级下册“按自己的想法,新编童话故事”奠定了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对学生学情特点进行分解以后,设定了层层递进的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阅读理解消化、阅读方法掌握、读后创作实践等。
拓展联系,认知迁移 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义和相关实践经验,在语文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各单元“各自为王”的教学模式,要进一步整合书目前后内容,在知识迁移当中促进学生能够实现温故知新,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巩固和理解,同时,这种对知识的深层巩固,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关于“扎实的语言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的培养目标。以《安徒生童话》为例,在通读环节,要教会学生“温故知新”,对整本书中前后的内容、艺术手法、故事主角、传达的精神等进行回顾和梳理,比如主人公有人、动物、植物和物件,采用的艺术手法有比喻、拟人等等,传递的精神品质有美好纯真、理想追求、勇敢坚毅等,让学生进行前后阅读比较和感知,实现知识的深层消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学视野的扩展性,即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活动也不仅仅在课堂发生,而是要通过课内外知识互联、学习和生活互联等方式,来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够得到综合培养。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过程中,可以将《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些内容和我国的传统寓言故事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吸收新知,也提升自身的中西方文化感知能力。
边读边思,提质增效 整本书的内容丰富,且各有不同,如果不带着脑子去进行阅读,很容易读了前面,忘了以后;或者走马观花,无所收获。因此,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比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比如手绘书签、绘制海报,此活动可与美术老师合作,实现语文和美术的跨学科融合,教师指导学生为书中情节或人物绘图,绘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再次阅读,关注细节,以画促读,其乐无穷。又如创编童话,通过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习得了童话的写作特点,也有了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便可以开展习作教学了。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是新课标的重要导向,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达成阅读目标,还要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文/李钏钏)
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入项目化学习,基于真实情境,学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关联阅读与生活,借助团体合作,主动探究,形成可公开展示的项目成果。同时,细化评价标准,辅以全程评价,以此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本文结合《红岩》案例,探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与实施。
聚焦项目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笔者综合各种研究成果,总结项目化学习的特征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设置驱动性问题;用项目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产生公开发表的成果。
着力项目设计
真实情境,任务驱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而开展的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要在《红岩》整本书阅读中去设置一个将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关联的驱动型问题,这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能保证整个项目活动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并要使之有价值、有兴趣,学生才会有持续性合作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行动。《红岩》驱动性问题:为了传承红色经典,推广《红岩》,廊坊华夏幸福学校要举办一场主题为“追寻英雄足迹,叩问生命意义”展览会活动,假如你是策展人,怎样举办这场展览会?
团体合作,主动探究 项目化学习要打破教师规划与学生被动解决问题的路径,要让学生在项目中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在这当中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借助团体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最终的项目产品。项目运作的主体是学生,要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有充分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包括: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明确具体任务和规划,组建分工明确的学习共同体,与流程和成果一同设计评价细则。以《红岩》为例:
头脑风暴:在教师出示驱动性问题后,学生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办好一场展览会需要设计哪些内容?出示核心任务:了解作者作品情况;把握重要情节;挖掘人物形象,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揭示“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头脑风暴的结果有四点。一是明确项目内容。展览会地点为教室,布置“人物档案墙”“物件陈列区”“红色诗歌诵”“寄语心声区”四块展区。二是规划项目进程。明确项目活动的进程及时间节点,各展览区的项目目标和展示要求。三是组建项目小组。班级同学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展区,根据各组子项目的项目目标,规划制作展板、视频、物件等成果资料,分配任务,完成展览区的布置。每个展区推选一位解说员,展示成果。四是初拟评价成果。绘制人物档案,英雄“遗物”制作,撰写讲述稿,现场口头讲述,诗歌诵,现场演讲及相应的评价量表,自我成果评价。实践探究:学生根据计划步骤,通过阅读书籍,收集与项目相关的信息与材料,分析、整合、加工资料,最终形成项目成果。
强化评价,细化标准 以往,教师更多关注结果导向的总结性評价,衡量阅读成果的方式大多是对低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测验及纸笔测试评价,这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忽视项目化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目标也要丰富,可以以核心知识、认知策略、学习实践以及对驱动型问题的回应为评价目标。评价者也由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己、同伴、教师以及其他涉及的公众等协同评价。在多元评价中,能够维系平衡运用最多的自然就是量规评价,可以细化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同时评价量规的使用,也是同伴间进行社会性互动的实践方式。
成果多样,公开展示 项目成果应体现高阶思维,是理解核心概念的结果。可开发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尤其是产出更多情境化的产品,一类是制作或表现类的成果,一类是用来说明产品设计理念与过程的解释说明类成果。同时,为了监测个体的学习质量以及团队的进展,要包含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中,应根据学习目标、书籍特质以及学情等特点,精心设计项目式活动。如果整合得力,学生在参与富有驱动性的任务活动中,通过自主阅读、团体合作探究等实践开发出“产品”,能切实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在情境体验中提升素养。
(文/马芊芊)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后在小组内开展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契合新课改理念的新型学习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它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合作交流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小组的综合表现作为小组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借助团队向心力,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二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时代,教育必须发展人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复杂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组内成员的交流、研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优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是合理分组,打造学习共同体。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及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小组的人数应控制在4~6人,太多不易管理,太少不能集思广益。其次,确立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确立是提升小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如确定组名、设置组徽等,以此激发学生为组名、组徽的荣誉而战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明确目标,借助学习单精准定位。明确小组合作目标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基础,教师可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合作目标(学习单中可包含“我的目标,我的研究,组内过关,课堂练习”这四个内容),设计的过程可从以下四个原则着手:“我的目标”设计要从教学目标转向学习目标、“我的研究”要体现由方便教转向利于学、“组内过关”要由评判转为自测、“当堂练习”要由单一题型转为进阶训练。在精心设计学习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单的价值,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完成学习单的小妙招,如我的目标会圈画(圈画关键词)、我的目标会标注(标注重难点,会根据重难点提出困扰自己的问题)、我的研究会对标(对照目标和重难点)、我的研究会勾连(主动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是组长辐射,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可不定期开展对组长组织学习、组内协调等能力的培训,用组长带动组员进步,以组员成长助力小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引导全体学生明确小组内各角色的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观点、发言人负责总结汇报等,大家各司其职,对个人负责,对组内成员负责。
四是评价跟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只是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通过组间巡视了解各组合作情况,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任务中来;当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给予点拨或提示;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查看他们是否正确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各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此外,评价要做到视角多样化、具体化。如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或组员互评等多种方式,用丰富、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具体、细致的评价可更好地强化学生优质的表现。通过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且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应不断探索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文/丁丽雪)
项目化学习以项目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单位,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生物学科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初中生物教学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自然生态生命教育是廊坊华夏幸福学校的育人特色之一,我校开展的生物学项目化学习以课标和教材为基础,以学科概念为线索,将核心知识融进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发现规律,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并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主题确定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设计了“植物的生活”项目化学习主题,本主题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学习主题,本主题对应的大概念为“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项目实施
确定学习目标,组织项目内容 根据选取内容,结合新课标提炼核心知识,确定学习目标如下。一是识别和描述种子、根尖、芽、叶片、花的结构及功能,通过绘图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二是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三是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四是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提炼关键问题:植物是如何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株成熟植物的?子问题1:不同植物的器官结构都相同吗?子问题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子问题3: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设定项目相关活动规划 从关键问题出发设计出本项目的三个主要学习活动。子项目1:“植物的器官”。项目要求为观察并解剖植物的种子、花等器官,绘制结构图,制作植物器官模型或制作观察视频。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子项目2:“植物的生长”。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进行植物栽培,记录植物生长状况。绘制或录制植物生长过程,归纳总结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子项目3:“植物与生产生活”。本项目与学校“植物种子节”活动相结合,邀请中科院科学家参与,包含“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等活动,学生在学校种植园进行作物栽培,全程参与,定期记录,并针对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总结和提炼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最终学生通过各项目的实践活动,完成制作“植物的生活”纪录片的要求,进行展出和评比,筛选优秀作品进行推广。
设计评价方案 本项目最终成果将以“植物的生活”纪录片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评价体系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性评价,如:实验报告单、观察记录表、小组分工合作研讨记录等,将对材料进行审核、评分,并进行公示。二是自评与互评,如:团队协作能力、小组作品展出评比等,根据学生评选进行评分并公示。三是表现性任务评价,如:植物器官结构图、植物生长过程图、纪录片展示评价等,进行投票评选。最后综合上述评价过程的评分确定“最具创意奖”“最佳纪录片”“最优活动小组”等奖项,进行颁奖活动。
项目成果及反思 “植物的生活”项目通过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植物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建立和科学思维的养成,结合学校种植园实地种植、“科学家进校园”专家指导等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更广阔的提升,同時也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体会劳动的光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充满新鲜感的尝试,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次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探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期望站在现实的基础上,用项目化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调整学习经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学习能力,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文/赵贺靖)
(作者单位:廊坊华夏幸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