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带动民间美术活态传承

2023-11-05 07:44李晓霞
炎黄地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非遗太原剪纸

李晓霞

民间美术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但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充分凸显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和审美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遗视域下的民间美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民间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非遗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以太原剪纸为例,分析太原剪纸的内在特征和发展前景,进而从强化太原剪纸艺术教育、注重对太原剪纸的集体性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传统和现代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带动其保护与活态传承,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民间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

民间美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是以丰富日常生活和美化环境为目的,应用并流传于社会之中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民间美术源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和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这一艺术形式涉猎范围广、内容形式丰富,无论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种绘画形式的发展,我国民间美术的动态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文明累积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波折后留下的精神财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統文化在赢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不足的危机,加之人们审美价值理念不断更新,丰富多样的文化使得民间美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断层的危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需要立足于“非遗”的视域,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意蕴深刻的文化活动来对民间美术进行保护活态和传承,并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非遗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

我国的非遗民间美术最主要的创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并且其身份多为农民。这些人不仅是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作品的接受者,这也完成了“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完整传播过程。具体来说,非遗民间美术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其本身有着广泛的创作群体和接受群体,以岁时节令为基础,以生产生活为手段,将非遗民间美术创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民俗文化的功能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来。这种创作和欣赏活动不是个人范围内的单一体验,而是有着广泛现实基础的实践和情感体验。之所以说非遗民间美术有着广泛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因为民间美术和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相比,其创作形式有着极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的特征深深根植于人们约定俗成的思想理念中。从这一前提出发,广大人民群众在创作或传播一件美术作品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意象预设,例如“寿桃”代表“长寿”,“金色”代表“高贵”,“祥云”代表“吉祥如意”,“龙凤”代表“婚姻美满”等,这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正是由于开放性文化特征的存在,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将非遗民间美术的审美理念推广至民众中,并使这种艺术形式广泛存在于民俗活动和生产生活中,成为能被民众所共享而非层艺术家单一实践的文化活动。

非遗民间美术不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还体现了他们共同的价值理念,展现出这一群体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智慧。由于民俗意象广泛流传于人们的生活中,所以无论从价值层面还是形式层面来看,民间美术都不是由一个人所创作出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传播开来的,而是长期以来为民众群体所共同接受、共同认可的,是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由无数非遗民间美术创作人依据大众的喜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所得的,更是在共处的社会氛围中借助人与人之间的构图和交流共同建构、分享而成的。非遗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构成了具有集体性的“契约”,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被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所选择,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这种开放性的文化活动也推动了非遗民间美术的传播,这也是非遗民间美术拥有广阔的实践空间的原因所在。总的来说,由于有着相似生产生活经验的人们拥有基本一致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拥有相对稳定的目标和理想,因此比较容易在文化接受的过程中对类似语境作品产生共鸣。这样的审美价值体验能够推进人们更加自觉地投身于非遗民间美术创作中,并及时分享与传播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构建互动性极强的艺术实践活动。

太原剪纸的主要特征

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之一,也是劳动人民重要的智慧结晶,剪纸艺术的发展和不同的民俗生活场域密切相关。太原剪纸是在我国三晋大地上流传多年的、有着浓郁山西特色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一段关于“剪桐封弟”的传说故事,说的就是周成王将一片圆形的梧桐树叶剪成“圭”的形状,并将这片树叶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并册封其为唐王,这里特殊的树叶就是太原地区剪纸艺术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太原剪纸艺术已经发展了三千余年,并在明朝时期基本成形,清朝年间得以成熟。作为晋风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太原剪纸历经了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题材多样、种类丰富的民间美术之一,并得到了文化艺术领域学者的认可和推崇。这种民间美术形式在当地非常普遍,深入太原各地,可以见到拿着小剪刀或小刻刀的人们灵活自如、娴熟老练地在纸上剪出不同的式样,或花鸟、或鱼虫,其中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可以说,太原剪纸的出现和发展正是源自于当地的民俗文化,这种艺术形式和太原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彰显出当地千家万户的民俗风情。

太原剪纸的体裁与当地不同区域的民俗习惯基本一致,其中最常见的体裁非窗花莫属。窗花的大小和形状要与所张贴的窗户大小相吻合,大多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晋北地区偶尔会有菱形、多边形的窗户,其窗花也会被剪成相符合的形状。每到节假日,太原地区各家各户门口和窗前都会贴上灵巧、生动的剪纸。与其他地区和流派的剪纸艺术相比较而言,太原的剪纸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格,即典型的大气、粗犷、淳朴厚重之风。同时由于太原地区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剪纸艺术表现效果上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正是民俗文化具象化的外在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社会文化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太原剪纸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迈入全新时期的太原剪纸已经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不但在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太原剪纸艺术传承者,这些优秀的剪纸艺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推动着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发展,同时太原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还积极成立了太原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太原剪纸文化艺术培训班和公司等推动太原剪纸艺术文化朝着现代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太原剪纸的创作题材也逐渐从单一意象扩大到了风景、建筑等更广的范围,其作用也开始从简单的装饰功能发展至审美功能,太原剪纸被赋予了更全面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太原剪纸新时期以来遇到的发展瓶颈。由于受到消费主义和全球化思想的冲击,当代人民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导致来源于民众日常生活的太原剪纸和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此时的“剪纸”也开始从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转变为虚无缥缈的概念,甚至有些地区的剪纸艺术开始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太原剪纸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剪纸已经不是简单的民俗文化,而是太原地区艺术家们表现自我情感、传达个人感受的物质载体,因此越来越多的剪纸艺人开始在时代的推动下寻找更加丰富的剪纸表现语言,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未来的重要方式之一。

太原剪纸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太原剪纸从其体裁、形式和寓意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三晋人民浓郁的民俗气息和淳朴的生活环境,是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促进太原剪纸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活态传承和保护,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强化太原剪纸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兼具艺术价值和动手能力的民间美术形式,太原剪纸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借助剪纸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并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欣赏和评价,从而创造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剪纸作品,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善于交流等美好的道德品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在进行剪纸表现和创作时,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剪纸艺术带给自己提供的审美价值和情绪价值,全方位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能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文化背景和社會生活背景,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因此各地学校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尽可能地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强化学生们对这一民间美术的认识程度,当地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拓宽太原剪纸的艺术教育途径,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第二是注重对太原剪纸的集体性知识产权保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太原剪纸这门民间美术的“归属权”并不属于某个传承人,而是属于具有集体性价值的三晋文化群体。民间美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集体性,这就决定了太原剪纸的创作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的知识权益,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共同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和现代化专业美术不同的是,民间美术并不强调个性,反而是籍籍无名的,胸怀宽广的,是不只属于任何个体的艺术成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动态传承太原剪纸这门民间美术,我们更需要注重对社区、集体和公众的文化资源共享。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之下,一方面要尊重并保护太原剪纸传承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寻求对这种民间美术形式的持续性保护和发展。从二者有机结合的层面来看,维护非遗的集体性价值和权益将会对太原剪纸产生更加深远和全面的艺术影响力,借助广泛参与且共享性极强的集体化实践来不断提升人们对其的情感共鸣和交流,这也是保护和动态传承太原剪纸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层面强化对太原剪纸的全方位保护,如果仅从利益出发而一味寻找新形式、新技术或新理念,反而有可能会加快民间美术的衰退,也不利于非遗视域下太原剪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促进传统和现代的深度融合。近几年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非遗视域下的民间美术建设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变迁上来,但却忽略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积累过程。倘若没有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太原剪纸也不会有如今的艺术成就。因此对其的动态保护和传承应该坚持传统和现代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不能被限制在固定的文化氛围中,而是要勇于走出传统剪纸艺术的条条框框,积极借鉴西方现代化的体裁和造型理念,在筛选出符合当地要求的国际化意象元素后将太原剪纸升级为全新的民间美术形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太原剪纸的精神内核,避免照搬照抄国外的艺术发展模式,造成国内的民俗文化变形。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时代,各个行业都充满了全新的创作元素,这就要求当代太原剪纸的传承人积极寻求传统和现代的多种结合方式,把握民间美术的时代性,在其艺术形式、文化内涵和造型选择上充分契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太原剪纸高雅而不落俗套,传统但不乏新意地发展。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三晋地区民间美术代表之一的太原剪纸,以其淳朴、大气的风格特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也在推动山西本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立足于“非遗”视域对太原剪纸进行保护与活态传承就需要充分认识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保持其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同时不断丰富其现代性,推动太原剪纸走向时代,走向未来,真正实现太原剪纸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津吕氏玻璃艺术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7-110)。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

猜你喜欢
非遗太原剪纸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剪纸
除夜太原寒甚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剪纸
剪纸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