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元
她是为群众解决果树种植问题的“老师”,是为林业从业者排忧解难、指点迷津的“专家”,是基层林业科研推广战线的“排头兵”,她就是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教授级高工毕巧玲。
毕巧玲,198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后,被分配到许昌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一干就是40年。40年来,她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牢牢扎根农村、农民、农业当中,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林果经济发展事业。
因人而异实施对口培训
开展林果培训是毕巧玲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中,她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员学有所得。
在面对基层领导干部培训时,毕巧玲从产业培育与发展角度,通过阐述当前国际国内果树种植栽培现状、树种分布及栽培适应性、发展前景等,从生态学、栽培学等层面多角度分析,为领导干部谋划产业发展、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在面对群众开展种植技术科普培训时,她会就果树栽培技术中的每个关键技术环节及相互之间的促进与制约关系、如何科学系统管理等方面,从点到面进行阐述讲解。在面对果树专业种植者培训时,她会就这个树种及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结果特性、具体栽培措施等方面,从理论到具体操作技术进行全方位培训,使种植者从操作原理到具体方法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
毕巧玲还针对农村、农民和农业实际问题,精心制作PPT,讲解育苗、果树栽培与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耐心细致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平日里,她还将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到田间地头,实操讲解。同时,她充分利用微信、QQ、电台讲座等技术平台,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类林果问题。
截至目前,毕巧玲累计培训果农近万人次,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评。
因地制宜助力产业振兴
围绕特色果树种植及产业培育,毕巧玲和同事一道,以项目研究为依托,积极探索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毕巧玲按照“生态保护、适地适树、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适宜树种,在禹州市推广种植早熟、大果、抗性强的优质核桃品种;探索实施高接换种技术,将禹州市刘门村山上杂劣的柿子果园改扩建为集鲜食、加工为一体的优质柿子品种园。同时,通过“浅山丘陵区生态果园开发示范工程建设”“核桃良种区域化栽培试验”等项目攻关推广实施控根育苗、抗旱栽植、病虫害综合治理、配方施肥等多项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和标准化建设。
在毕巧玲及其技术团队的跟进指导下,刘门村柿树良种面积迅速扩大。今年,刘门村柿树种植面积发展到近5000亩。其中,1700多亩达到盛果期,预计产量200多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满山的柿子像一座座绿色银行,不仅绿化了荒山,而且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
因材施教培养技术骨干
打铁还要自身硬,毕巧玲时刻不忘加强学习,先后主持参加完成20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攻关及推广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20多项次,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出版专著两部,编写《核桃栽培技术》《果树修剪技术》《果树育苗》《果树病虫害分类与防治》《柿树栽培管理》等培训教材10多部,引进桃、杏、李、葡萄、枣、核桃等名优果树新品种20多个,指导繁育良种林果苗木50多万株,指导营建良种果园5000多亩。
与此同时,毕巧玲通过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人员,由点到面,发挥种植技术骨干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大批苗木嫁接、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骨干,形成了基层社会化技术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
“我能获得这个荣誉,离不开毕老师的培养啊!”说起毕巧玲的帮助,禹州市刘门村柿树种植行业的领军人物高景超说。高景超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村民致富,2019年,他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乡土专家”称号。
付出终有收获。因工作成绩突出,毕巧玲先后获得“全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驻村服务优秀专家”
“许昌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拔尖人才”“许昌市科普先进工作者”“许昌市三农服务先进个人”“许昌市为民务实清廉先进个人”“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作者单位: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