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高考中,语文作文题的分值高,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总分。因此,我想通过此文,选择其中的一些“上品”并加以点评,推荐给大家,让备考的同学们能有一个写作的样板,以取人之长,修炼技艺。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要靠深刻的思想;二要靠精彩的表达。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第一项要求便是“深刻”,而“深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三是观点具有启发性。其实在这三方面当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该说是后两个方面的基础。因为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才能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所以,要想使文章思想深刻,就要能掀开生活的表象,让读者借助你的文章看清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真相。“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句话中的“未见”“未发”很多便属于“本质性”的东西。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篇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考场佳作,体会立意深刻的妙处。
固本夯基,妙手生辉
初学围棋者,需自本手始,打牢基础;渐入佳境后,再追求妙手,创造神奇。平素既不可学俗手,因小失大;也不应热衷妙手,舍本逐末。围棋之道启示我们:凡事需固“本”夯基,方可“妙”手生辉。(联系命题材料,简析“本手”与“妙手”的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初学围棋者,必先学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可偏偏世人皆思先入奇招,热衷速成,急于成为妙手。殊不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何来奇招?最终不少人妙手不成,反而下出俗手,甚至恶手。可见,围棋之道,当始于规范,先夯实基础,只有掌握了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方可在柳暗花明处生出出人意料的精妙灵感。棋理如此,人生之理莫不如此。(運用对比手法阐述固本夯基之重要,由谈棋理转入谈人生道理,拓展自然。)
由棋入学,道理一样:求学之道,亦当先夯实基础,方能渐入佳境,继而登堂入室有所创造。古今中外,凡有大学问者,莫不遵循此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活水”便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孟郊的“拈断数茎须”、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的铁杵磨成针、钱钟书的学贯中西……他们所有的“妙手”,无不得益于早年“本手”之锻炼。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见,求学之道亦如围棋之道,遵循规范,学好本手,方有妙手。(先谈治学之道。引证例证结合,论据信手拈来,正面阐述“固本”之重要。)
本手促成妙手,妙手源于本手。遵循求学规律,才能达到妙手天成之境界。凡不懂行事规律者,每每因小失大,最终自食“恶果”。当下一些所谓“学者”,无专业功底,却急于出书成名,散布谬误,贻害一方;一些过虑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幼儿园、小学时便学超阶知识,结果是得不偿失,害娃不浅;一些流量明星,胸中无墨,却在大众面前为文化代言,误导青少年三观……本无“本手”之功,又何来“妙手”出现?而这,正是世间多“俗手”的根本原因。(结合典型事例,再从反面阐述“固本”之必要。上面两段正反结合,揭示了“固本”对于求学的意义,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求学如此,世间万事,概莫能外。夯实扎实基础,方能构建大厦,此乃万物准则。(承上启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
《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为人处世,有仁德之“本”,才能立于世间;无德行之“本”,便无“道”之人生。《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之道以民为本,本固才有国富兵强,才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对“本”的意义作深层次的拓展。由求学之“本”——基础,到为人之“本”——仁德,再到治国之“本”——民众,逐层阐述“本”之于事业、人生乃至国家、民族的意义。这一段是主题的升华。)
新时代的青年应深谙此道:求学应先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才能学有所成、“妙手生花”;为人当以立德为本,才能立于天地之间,收获精彩人生;治国则须坚守本心、不忘初心,为大众谋福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切忌急功近利、本末倒置,热衷于“妙手”,导致失去求学立德的大好时机;更不可专思“妙手”,忽视“本手”,因小失大,最终下出“俗手”“臭手”,害人亦害己!(总结全文,从正反两方面重申固本夯基之意义。)
棋道亦人道,固“本”夯基,才可“妙”手生辉!(再次点题,凸显中心。)
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在于不仅阐述了从事一切事业皆须重视基础,“凡事需固‘本夯基,方可‘妙手生辉”的道理,更重视主题的拓展。在运用大量事实和道理论据论证奠定根基的重要性后,作者笔锋一转,对“本”的含意加以扩展,借经典名言,阐述了“本”之于人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德。人生当以德为本,在修好德的基础上,方能建功立业,收获美妙人生。如此拓展,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深化了文章中心,使文章主题更富新意。
下面,再来研读两则立意深刻的精彩文段,体会优秀作文中思想火花的绚丽。
在发展的道路上,方向比道路更重要。没有方向和目标,我们就无法知道哪条路才能通向成功。所以,选择好目标,才能赢得未来;赢得未来,就是最大成功。华为开发5G的例子就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找准目标、创造未来;反之,如果像诺基亚那样,鼠目寸光,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使现在辉煌,未来也将惨遭淘汰。只有瞄准未来,才会永葆生机。
这是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优秀作文《选择好人生道路,用创新铸就未来》中的一个片段。分论点“在发展的道路上,方向比道路更重要”就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论题。作者提出这一观点,并举例论证,正是为了希望广大青年选择和把握好人生方向,不走弯路。
喜欢发问是孩子们共有的特点,他们用清澈的眼睛去观望世界,无数的奥秘渴望得到答案;用他们纯真的心去探求世界,发问是最为自然而无需掩饰的方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变了:烦恼增加了,负担加重了,变得不再发问,接受了无需发问的现实,服从了解码明晰的结论;吸收尚且不暇,遑论追问?一个个都成了懂事、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问题,我们发现孩子们不再会发问,对此,难道我们能够心安理得?我们是否要去思考关于快乐、理想、天性、灵感方面的话题?
这是2022年上海卷优秀作文《保有一颗探索的童心》中的片段。作者对孩子们从喜欢发问到一味听话的根源作了细致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严酷的现实使孩子们“吸收尚且不暇,遑论追问”,使他们失去了少儿时期本应具有的“快乐、理想、天性、灵感”,议论有深度,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