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

2023-11-04 15:32张新新
编辑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协同创新文化自信

【摘要】文章指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蕴含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并进一步展开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出版业态、出版流程以及研究对象三个维度的外延分析,最后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协同性两大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论 文化自信 技术赋能 协同创新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3-015-10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3.002

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1]十年来,我国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卡点瓶颈问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就未来发展而言,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的主题等。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出版业卡点瓶颈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其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题中之义;更是出版业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本质要求,体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在五年发展规划文件中提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题,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保证、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指出高质量主题出版精品、高质量少儿读物、高质量中小学教科书和重点应急印刷品印制保障、高质量阅读服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出版文化设施、高质量出版标准体系、高质量出版科学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和举措。《规划》开篇即旗帜鲜明地指出编制目的是推动“十四五”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在“指导思想”部分规定了“以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在“基本原则”部分规定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落实在出版工作方方面面,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保障措施”部分规定了顺应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出版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以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出版学学科高质量建设计划以提供有力理论和人才支撑。

由此,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出版工作主题,即出版业发展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指明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业应坚持的发展观,回答了出版业为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关于“为谁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3]以人民为中心,包含出版业发展在内的文化发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阅读等文化权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

关于“怎样发展”,则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与特征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指称的是什么?出版业怎样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根据逻辑学对于内涵描述的规则,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本质特征、特有属性。这里的本质特征、特有属性有两个比较维度:一是横向维度,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其高质量发展相对于国民经济第一、第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特有属性是什么?二是纵向维度,相对于出版业低质量发展、粗犷式发展、出版业高速增长等状态、过程等,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特有属性是什么?

概念,是通过反映本质属性、特有属性来指称事物的思维形式。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需遵从严格的逻辑学规则,包括内涵和外延。关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很多。如于友先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多创作经典,发展核心是思想内容”。[4]柳斌杰论述了出版业高品位、高质量和高效益之间的关系,指出出版业的高质量包括“出版工作、出版产品、出版企业、出版产业”四个领域;[5]2020年,其再次发文论述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出版业,包括高质量的出版保障体系、出版企业、出版产业、出版产品、出版服务、出版队伍六个方面。[6]邬书林指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出版水平,即提高“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水平,关键是“反映当代的创新成果的能力”。[7]魏玉山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从指标、维度来定义“高质量”:包括质、量两个方面,至少包括“出版物内容的高质量、出版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保持较高水平”两个维度。[8]张志强、孙张指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在“出版流程规范、出版技术赋能、出版质量导向、行业质量”监管方面下功夫;应聚焦内涵式发展,调整结构,去除不合理动能,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9]于殿利指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少包括高品格、高品质和高效率。高品格的指向是内容的价值、思想和格调要高,这是决定出版物质量的基石;高品质的指向是文字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与印刷装订质量要高;高效率的指向是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即质与量的辩证统一。[10]方卿、张新新则从“出版的意识形态、文化、产业与技术等多元属性,提出并论证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品质、要素和服务四个基本面向”。[11]应该说对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与出版业自身蕴含的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及技术子系统的发展质量是分不开的,上述学者的论述基本上是围绕文化、经济和技术三个维度展开的。由此,本文主要基于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创新与协同,分析和阐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位一体”内涵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所指,要通过比较出版业发展类型性质的不同,反映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的本质特征、特有属性。

在借鉴文化自信、发展经济学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在完成“协同论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高吻合度”[12]的论述之后,可以得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彰显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是包含技术进步和现代科技色彩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进程。一言以蔽之,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蕴含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见下页图1)。

1. 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蕴含文化自信的发展

出版业的发展要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彰显和弘扬,要持续推动文化创新,精益求精地进行文化选择、固化、传播和传承,不断提高出版活动的文化质量,要推动“三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出版内容、出版活动确立对中华文化的内容构成、价值指向和发展趋势的坚定信念。

2.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高质量增长的发展

出版业的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是以提高单品种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创新能力大小决定发展质量高低,要不断提升出版活动的经济质量,提高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出版业发展质量、效益、结构、规模、速度、安全相统一,进而实现出版业整体平衡充分的发展,最终致力于推动包含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蕴含技术赋能的发展

出版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科技为战略支撑和引领,建立出版全面创新体系,综合运用内外部创意资源,不断积累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治理体系的创新含金量,进而提升出版产品、服务、模式、业态的科技含金量,提高整个出版业发展的创新比例和规模。

4.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三位一体”的发展

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有机融合的发展。出版业不同于国民经济的第一、第二产业,其特殊性在于同时包含文化、经济和技术三个子系统,同时具备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出版业发展,内部是通过发展活动来推动的,外部则是在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方面得以体现。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则对三个属性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和更大追求,即彰显出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和技术赋能的特征。这里的“三位一体”,一是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是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和技术赋能的简单线性相加,而是有机融合、深度融合、融为一体,三者融合起到1+1+1>3的高质量发展成效,最终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双丰收、双跃升。二是在时间维度,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和技术赋能是同时实现、共同实现的,不是先后实现、分别实现的。三是三者缺一不可,贯穿出版业发展全过程,体现在出版业发展的各领域,贯通于出版工作各环节,统一于出版业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四是三者集中体现于高质量的出版物——集文化自信彰显、单品种效益明显和科技含量富集于一体的出版物,缺少哪个方面,都不能称为高质量出版物。

5.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协同的发展

协同导致有序是协同论的经典概括。在哈肯的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协同通俗的说法是“系统中各要素或各子系统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的合作、协调和同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事物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二是事物或系统从一种序状态到另一种序状态的转化过程中,其内部要素相对独立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变成各要素之间的相干作用,从而产生新质的过程。”[13]基于此,本文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协同是指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在出版业系统内处于有序、合理、融合的良性状态,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呈现互相促进、互相提升、互为支撑、相得益彰的正向价值关系。其二,协同本身就是指三种差异化、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协作或相干效应,进而产生新质的过程,这个新质即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经济高质量增长以及技术赋能。也就是说,新出版业从发展的序状态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序状态过程。其三,从出版系统内部看,包括出版业子系统、要素、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侧重于从文化、经济和技术子系统的角度分析协同性;从出版系统外部看,包括融合外部创意、外部系统而产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如出版系统和科技系统的融合、协同而产生的融合出版形态。

6.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是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由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的出版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出版全面创新体系驱动的发展。创新的概念应回归生产函数的变动、对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创新的关键在于将新生产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新生产要素主要包含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创新的重点是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包含三个阶段:上游的新知识和新思想产生、中游的知识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下游的新技术采纳和应用。关于创新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如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单一创新与创新体系,以及新产品或产品新特性、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供应来源、新组织方式等。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语境下的创新,是指由创新理念、创新性的选题内容、新的出版产品、新的出版流程、新技术的应用、新的营销模式、基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基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等所构成的创新体系,是同时面向出版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开放创新,是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的协同创新。

高速增长阶段的出版业或目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出版业,其发展主要是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实现的。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创新,即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具体来看,高速增长阶段的出版业发展:一是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如增加书号资源使用量进而增加图书品种数、增加纸张提高图书总印数、扩充编辑队伍;二是靠扩大生产规模,如通过开设新的编辑室、新的分社、新的下属公司等,依靠投资驱动来实现增长,保持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市场竞争地位。这种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能够快速提升產业规模,推动整体发展。但究其本质,这种发展方式属于低质量发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种发展方式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无法解决出版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无法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需要将出版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一是丰富产品的多样性,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创新创造出更多消费体验和市场,增进生产的专业化程度;[14][15]二是创造出新的产业部门,[16][17]以创新的产品或服务替代原有的产品,推进生产和消费水平的跃升,[18]并带动新的中间产品的部门发展,以互补性产品或服务延伸和扩大市场空间,强化创新价值的获取能力;[19][20]三是提升投入要素的质量和促进要素积累,进而提高生产率,包括人力资本积累、[21]知识积累、[22]资本积累[23]和技术资本积累[24]等。按照上述逻辑,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创新驱动机制,可做到:第一,创新出版物形态,通过技术赋能研发更多创新性产品,如AR出版物、VR出版物等,进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高品位精神文化需要;第二,设置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等新部门、新公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带动整个出版业实现数字化战略的落地;第三,提升传统生产要素的质量,如对于资本、劳动力等常规性要素要提升其要素质量,对于作为特殊要素的,如书号资源要提高配置效率以提升单品种效益,对于信息、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要完善市场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以推动出版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践中,江苏凤凰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等越来越多的国有出版单位纷纷成立数字出版公司,甚至是设立合资企业,发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以“公司制模式”“部门+公司制模式”[25]推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深入解决数字出版市场主体的准入创新问题,这是典型的机制创新驱动发展事例,也是以推动出版业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2]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尝试。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层次的目标,即通过高质量发展,通过平衡充分的发展,促进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是要推动出版业创新能力的增长,提高出版活动发展质量,推进出版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开、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地发展,最终推动以出版业为核心领域的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是初级目标,即出版业自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二是要多提供精品力作,多推出反映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的作品,多提供反映“三个文化”主题的上乘之作,持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基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品类、多领域、多层次特点,努力提供结构合理、层次科学、风格各异的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数字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积极运用5G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生产和推广如AR出版物、VR出版物、知识服务、智能阅读机器人等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即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数字化、高品质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三是通过出版业更加平衡充分地发展,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民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这是最高目标,也是长期性目标,即国民、社会和国家三个视角相统一的精神层面目标。

综上所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蕴含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是收入利润高质量增长、旨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核心领域的发展,是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出版业科技含量的发展,是文化、经济和技术“三位一体”的发展,是科技创新引领出版全面创新体系驱动的发展,是文化自信为魂、高质量增长为体、技术赋能为翼的协同发展。

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外延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延,即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所谓”,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所反映的本质特征、特有属性的每一个对象,表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指称的范围。换言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延,是指具有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且协同创新性质的出版业发展类型,也就是可以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来指称和界定的所有被指称者。具体来讲,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外延可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从出版业态来看,包含出版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即专业出版高质量发展、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大众出版高质量发展、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等。

不同出版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其各自表现特征有所差异:专业出版高质量发展,主要侧重于出版国民经济各行业、各专业领域的精品力作,如科技创新重大原创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原创理论、法律法规、自然资源、建筑工业、工业信息化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原创精品和重大成果总结等;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推出一大批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纸质精品教材和数字精品教材出版为重点,逐步辐射教辅读物精品、教学科研精品佳作等;大众出版高质量发展,重在研发一批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内容健康向上、陶冶精神情操、提升文明素养的文艺精品力作;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应多推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精品力作,在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主题作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创新出版传播方式和方法,提高出版传播效能等。

其次,从出版流程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包含出版各环节的高质量发展,即策划、编辑、校对、印制、发行各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出版流程的一体化、同步化与协同化水平。

选题策划环节,要着眼于策划精品力作,深入挖掘导向正确、科学性、原创性、价值显著的优质选题甚至是高峰作品,重在推动内容高质量、出版物承载的文化成果高质量的实现;编辑校对环节,旨在提高出版物的载体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等,不断提升文化承载的质量;印制环节,重点在于提升出版物的印制质量或表观质量,确定最适配作品内容的纸张、油墨、印制工艺等;发行环节,是提升文化传播质量的重要一环,要通过提升传播渠道的质量,扩大图书发行传播渠道,提升既往渠道的消费潜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全媒体矩阵型渠道体系。

出版流程的一体化,是指要实现传统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经营管理流程的一体化建设,打破目前纸质出版编校印发及数字出版产品、项目、技术、营销两个流程并行的现状,破除流程方面存在的制约生产力提高、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短板和难题,真正建立起一套可以同时支持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制作、生产、传播的数字化流程。

出版流程的同步化,是指出版流程能够支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产品、服务同时上线,为读者提供纸质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等多位一体的出版产品服务类型。目前出版业的数字出版产品服务大部分是在纸质出版物出版以后,再对纸质出版物进行数字化、碎片化或数据化加工,在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同时,还人为地产生了纸质出版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间的时间差,这是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符的,与创新、协同、技术赋能的高质量发展特征相違背的。造成出版流程异步化而非同步化的原因一是人为主观因素,由于落后的发展理念,担忧数字出版物同时上线会影响或削弱纸质出版物的销量、业绩,进而人为地要求电子书、数据库等产品迟滞纸质出版物一季度、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推向市场;二是技术客观障碍,由于数字技术采纳和应用整体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没有出现一套通用化的ERP系统,可同时承载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制作传播,可在大部分出版企业中应用并支持纸质和数字产品的同步面市。

出版流程的协同化,是指传统纸质出版和新兴出版流程在角色、职能、目标等方面的协作一致,在内容制作、产品研发、技术应用和管理流程[26]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有序。协同化可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类。内部协同,是指出版企业内部的角色、职能进行协调配合,以推动出版流程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如纸质出版的选题策划、编校印发等环节,可交由数字出版从业者进行协同配合,基于专业知识体系,调用知识库中的相关条目数据,进行组稿和编纂;又如传统图书编辑协助数字出版部门进行知识元的建设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等;再如图书编辑和数字编辑联合进行AR图书、VR图书、“一书一码”等融合出版物的策划研发和销售等。外部协同,是指出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角色、职能和职责的协调,以推动出版流程优化和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如出版社内部校对人员、外部校对人员和作者在同一数字化的ERP流程中,联合进行书稿的校对工作,内校、外校、作者校“三校一体”协同配合的模式,在小部分出版企业之中已开始试行;再如,基于传统纸质图书利润的绩效、稿酬分配机制和基于数字出版的绩效、稿酬分配机制,涉及出版企业内部的图书编辑、数字编辑以及外部作者的权益分配的协同配合。

最后,从研究对象来看,还包括出版发展活动的高质量,即活动主体、客体、内容、效应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其研究对象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其研究内容包括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主体的高质量、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客体的高质量、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内容或本体的高质量以及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效应的高质量。

其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主体,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之“所属”,也就是主导和实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和组织体。发展主体的高质量,是指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个人和组织体,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数字素养技能和专业能力,使得作为发展活动主体的自我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出版专业能力以外,高质量发展特别要求出版主体要以刀刃相向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素养以及理解技术、探索应用场景的数字技能。这一点既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赋能内涵的要求,也是践行《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题中之义。其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客体,即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之“所附”,也就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所指向的对象,如出版物、产业政策、发展环境等。发展客体的高质量,集中体现于高质量的出版物,即蕴含着文化自信理念和文化创新成果、高质量内容品质和经济效益、技术赋能和创新性显著的出版产品和服务。其三,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内容,即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之“所指”,包括出版业的调节和治理活动,前者如产品研发、技术应用、市场营销、项目实施等活动,后者如规划治理、财政治理、税收治理、安全治理、标准规范等活动。发展活动内容的高质量,是指出版发展要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而不是以以往的要素、投资为主要驱动。出版业发展行为的总和甚至是每一项具体的市场行为或治理行为,都要围绕着提升出版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经济高质量增长以及技术赋能与进步展开,都要致力于发挥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积极作用,最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效应的高质量,即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之“所成”的高质量,也就是出版业将高质量发展所产生作用和影响的高质量,最集中的体现在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活动效应的高质量,要求出版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双跃升、相统一。

三、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协同基本特征

特征是指事物的特有征象、表征本质特点的概括性标志。事物内在的性质决定外在的特征。出版业本身具有内在的文化、经济和技术等性质,其外化出来即表现为文化、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特征。出版业发展的特征可大致概括为数量上的由少到多、效益上的由小到大、结构上的由简单到丰富、功能上的由单一到综合、质量上的由低级到高级等。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除具备出版业发展的上述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一些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没有的特有征象,具有一些能表明高质量发展本质特点的概括性标志,也就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来的特有征象。

本文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创新性和协同性两个方面。创新性和协同性特征是以往出版业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粗犷式发展所没有的特点,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所独有的、特有的征象(见图2)。

1. 创新性

所谓创新性,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各环节都体现出创意创造、革新拓新的特有征象。创新性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更为本质的特征,创新性决定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有效区分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与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状态。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理念的创新。以国民经济行业发展为参照物,就出版业的特殊性而言,发展理念的创新,尤其指向以文化自信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思想之旗、精神之魂、动力源泉的统领作用。以图书出版发展为参照物,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长期主义理念的发展,是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和价值的发展,要经过持续性、耐久性的承诺,方可实现路径转换式的创新,进而塑造出版业全面创新体系,打造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以过去的出版业发展为参照物,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发展,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其一,创新型发展,要求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转换发展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效应;其二,协调型发展,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质量、速度、规模、结构、效益、安全等的关系,实现质量、速度、规模、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的发展;其三,绿色型发展,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其四,开放型发展,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是封闭式地发展,而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体、走双循环格局下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其五,共享型发展,是指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壮大繁荣,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高品质、高品位、高效益精神文化成果由广大读者分享和共享。

(2)发展动力的创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较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发展动力的创新是最为明显的标志,即由要素、投资为主要发展动力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相对于以往的主要依靠要素驱动,依赖扩大要素投入,增加书号、扩大品种数来实现出版业的发展,或是依靠投资驱动,依赖加大投资、铺新摊子、设置新的分社或编辑室等来维持出版业发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坚持创新驅动,将创新作为第一驱动、核心动力,通过出版科技创新及出版科技创新所引领的由内容、技术、营销、服务、模式、管理等构成的出版全面创新体系来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创新作为出版业发展核心动力,体现为选题创新、出版技术应用创新、营销渠道创新等,创新创意资源理论上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是更胜一筹的发展动力源。而既往依靠要素、投资等作为主要动力,受制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限性,其增长始终是存在天花板的,长期来看,这是不可持续和难以为继的。

(3)发展内涵的创新。出版业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在发展质量上,往往着眼于文化质量、经济质量两方面或其中一方面,至多体现为高质量的文化、高质量的内容和高质量的出版产值增长,很少涉及较高的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富集度指标。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所要实现的质量目标,则是文化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三位一体”,也就是说,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提高出版活动的文化质量、经济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实现出版业的高质量文化目标、高质量增长目标和高科技含量目标,最终使出版业整体上呈现出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发展状态。

(4)发展方式的创新。就发展方式而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由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转变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27]即不再依靠传统的增加物资资源、书号资源投入及扩大出版规模来实现发展,而是依靠科技进步、技术赋能,依托出版业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依赖出版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出版全面创新体系的形成,依托出版业内容供给体系质量的整体提高,多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用高品质的内容供给来引领用户消费需求,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水平增长。这种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方式,适用于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出版企业,具有一般性、通用性的普及推广价值。

(5)发展格局的创新。出版業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内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市场的创新性出版企业建构、出版产业的创新性重塑、出版治理体系的创新导向改革,来实现出版业发展的高质量;同时坚持双循环相互促进,走出版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理解和运用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的价值认同规律,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着眼全球来规划和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版权贸易逆差方面,实现了大幅度缩小并基本达到版权贸易平衡,“版权贸易逆差290项,降低75.0%”,从2005年的7.2:1缩小到2020年的1.02:1,创下了版权输出和版权引进的最小逆差纪录,基本接近于实现版权贸易平衡。[28]在本土化方面,基本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合作格局和合作模式”。[29]截至2020年,我国出版业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立了400多个分支机构,包括编辑室、分社、实体书店、分子公司等。中南出版集团于2018年8月设立了越南分社,将150多种湘版图书翻译成越南语,为越南读者服务;并在南苏丹搭建了包含“教育顶层规划、教材开发、教师培训、ICT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和教材印刷”[30]五方面的教育体系,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搭建教育体系的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全球布局出版产业链,2014年采取离岸收购方式收购了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2016年以并购方式收购了英国ACC出版集团,在实现内循环发展为主体的同时,将视野定位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开启了出版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步伐。

(6)出版子系统的创新。出版业本身是一个由要素、属性、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关于出版业的子系统,无论是编校印发[31]子系统,还是经济、技术和社会子系统,[32]都是客观存在的,且都处于动态的共生演化进程之中。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所关注的子系统主要是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在从出版业一般性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进程中,技术子系统迅速成长壮大,且持续与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技术原理不断被发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被探索,形成技术赋能文化、经济子系统的效应,从而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质态的演化和形成。

(7)出版属性的创新呈现。出版业的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出版系统之中,其性质和特点也在出版系统之中予以反映,这就是学者们所乐此不疲描绘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当出版业系统从低级有序的低质量发展、一般性发展状态演变为宏观高级有序的高质量发展状态时,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对文化、经济和技术子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由此,文化、经济和技术属性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分别体现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出版产值的高质量增长以及技术创新、技术赋能的新的呈现方式和特点。

2. 协同性

所谓协同性,是指出版业系统的要素、属性、子系统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协同作用以及非线性的相干效应(融合效应),进而推动出版业从低级有序状态走向高级有序状态的特征。协同性,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特点。简言之,没有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的发挥,就没有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单一的文化高质量、单一的高质量增长或单一的高质量技术应用都不能称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动态协同,这也是体现最明显的,是出版业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协同以及出版业子系统与出版业大系统之间的协同。这里有几种协同形态,一是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高级有序结构的实现;二是经济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协助文化子系统,文化子系统主导和支配经济子系统、技术子系统;三是技术子系统协助经济子系统,从属于经济子系统,被经济子系统吸收为新的生产要素、新的发展动力,进而铸就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技术子系统协助文化子系统,受制于文化子系统,与文化子系统融合,成为推动文化子系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力支撑;五是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在创新驱动下,升级演化为更高阶的状态,即彰显出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高质量增长与支柱性产业、技术赋能与技术创新等,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状态下的出版业系统。出版业文化、经济和技术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协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基于此,本文揭示了一系列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理和新规律,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学理基础。

(2)静态协同,包括要素融合和属性协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即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出版业系统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出版要素和科技要素两大类。出版要素如主体维度的作者、出版者、读者,客体维度的作品、出版载体、发行和销售渠道等,科技要素如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数字技术。科技要素和出版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融合模式,真正起到科技赋能出版、技术提升效益、出版效益高质量增长的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静态协同还包括出版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之间的协同,一则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共生于出版业之中,共存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状态之中;二则三种属性在高质量发展状态呈现出新特质,呈现出更为高级的特征,文化属性演变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经济属性体现为动力创新和高质量增长,技术属性演变为技术赋能和出版全面创新体系;三则三种属性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性质,其外化出来的特点,使得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文化高质量、经济高质量和技术高质量的特有征象。

(3)目标协同。前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初级目标、价值目标和最高目标,本身就体现了协同性,初级目标旨在推动以出版业为核心领域的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多侧重于经济目标,聚焦高质量增长;价值目标旨在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数字化、高品质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体现了文化目标和技术目标的统一,聚焦出版业文化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最高目标则是统筹内涵式发展与国际化发展,统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经济和技术三个维度的目标,致力于推动出版业发展的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和技术赋能“三位一体”协同实现。

(4)任务协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完成出版业高质量文化供给、高质量经济增长和高质量技术创新这三个基本任务。要完成出版业高质量文化供给的任务,就要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持续推进文化创新,推动出版业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内容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推出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我国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和原创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成果的精品力作,从而不断提高出版发展活动的文化质量;要完成出版业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任务,就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变过去的鋪设新摊子、增加品种数、多增加投资的粗犷型发展方式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出版从业者素质提升、依赖出版全面创新体系的创新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真正提高出版发展活动的经济质量;要完成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技术创新任务,就要培育出版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出版科技水平,以出版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由内容、产品、营销、服务、模式、治理、制度所构成的出版全面创新体系建设,真正发挥科技赋能出版、技术支撑内容的作用,真正提高出版发展活动的技术含量。上述高质量文化供给、高质量经济增长和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共同完成、同步实现的,不是单独完成、异步实现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同步提高出版活动的文化质量、经济质量和技术含量,从而同时完成出版业高质量的文化供给、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三个基本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统一于高质量的出版活动。

(5)路径协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出版业发展质量体系变革是主体,包括文化质量、经济质量和技术质量的变革,变革是文化质量、经济质量和技术质量的整体变革、共同变革,而不仅仅是部分变革、某一方面的变革。变革是文化、经济和技术三维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的结果,而绝非质量体系机械、简单的变化。具体而言,质量变革是文化质量、内容质量提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需求扩大,进而推动出版物单品种效益的增长、引起经济增长质量的变革,是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文化内涵的创新性发展,进而引起文化质量变革,是出版全面创新体系成为驱动出版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动力的发展,以此推动出版经济增长质量变革。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是主线,效率变革的实现主要依靠投入技术、数据等新兴要素,完善新兴要素和传统要素组合方式,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和比例,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而实现的。其中对传统要素和新兴要素的优化配合、完善配置,本身就是一种协同性的体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是基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动力系统是由出版科技、内容、运营、服务、模式、治理等所构成的出版全面创新体系。出版全面创新体系分别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化维度的创新动力、经济维度的创新动力和技术维度的赋能动力;出版全面创新体系的组成元素就是一系列文化、经济和技术因素,出版全面创新体系本身就是文化、经济和技术因素共生、共存和协同的产物。

除了上述创新性和协同性两个基本特征以外,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还表现为其他特征,如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的发展,是创新型发展、协调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开放型发展、共享型发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引起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发展,是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是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是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发展,是为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这些特征,追根溯源,可推导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的创新性发展、协同性发展。

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协同论作为研究方法,我们可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蕴含文化自信、高质量增长、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其外延可从出版业态、出版流程和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多维分析,并由此阐释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与协同性两大基本特征。其中创新性是本质特征,决定着协同性特征;创新性和协同性共同反映和呈现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文化、经济、技术三维子系统为主要抓手,以彰显文化自信、推动高质量增长以及推进技术赋能为主要任务的丰富内涵要求。与此同时,基于文化、经济和技术的三维视角,可在后续进一步开展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经济—技术三维协同理论模型建构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国家新闻出版署.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R]. 2021.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23-02-19].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4] 于友先.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出版的必由之路[J]. 中国出版,2018(17):14-18.

[5] 柳斌杰. 发展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出版业[J]. 中国出版,2018(19):5-9.

[6] 柳斌杰. 开拓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J]. 中国出版,2020(22):6-10.

[7] 邬书林. 坚持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J]. 中国出版,2021(1):5-9.

[8] 魏玉山. 关于研究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J]. 出版发行研究,2019(2):1.

[9] 张志强,孙张. 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J]. 编辑之友,2021(2):13-23.

[10] 于殿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出版高质量发展[J]. 出版参考,2019(1):5-12.

[11] 方卿,张新新. 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面向[J]. 科技与出版,2020(5):6-13.

[12] 张新新,钟惠婷.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机制思考——基于协同论的视角[J]. 出版广角,2022(9):60-66.

[13] 罗斐. 基于协同论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09.

[14] Romer P.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 71-102.

[15] Grossman·G. M,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7: 43-44.

[16] Saviotti·P. P, Pyka A.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e Creation of New Sector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4(1): 1-35.

[17] Saviotti·P. P, Pyka A. Product Variety,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8(3): 323-347.

[18] Aghion P, Howitt P.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 Econometrica, 1992(2): 323-351.

[19] Young A. Substitu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Endogenous Innov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3): 775-807.

[20] Teece·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policy[J]. Research Policy, 1986(6): 285-305.

[21] Lucas·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1): 3-42.

[22] Jones C. R&D-based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4): 759-784.

[23] Zeng J.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R&Dand Economic Growth[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4): 1023-1038.

[24] Hulten·C. R. Growth Accounting When Technical Change Is Embodied in Capital[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4): 82.

[25] 張新新. 变革时代的数字出版[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61-62.

[26] 刘华东,马维娜,张新新. “出版+人工智能”:智能出版流程再造[J]. 出版广角,2018(1):14-16.

[27] 邢文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J]. 红旗文稿, 2017(22):23-25.

[28]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 2021.

[29] 戚德祥.“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效与思考[J]. 中国编辑,2020(12):23-28.

[30] 中南传媒向南苏丹交付援外教材 向世界展现湖南出版担当[EB/OL].[2022-02-28].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49485354_100180399.

[31] 向志中. 试论出版系统工程[J]. 出版发行研究,1988(4):33-36.

[32] 陈利,陈睿.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产业经济、技术和社会的三维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0(9):86-88.

Concept Defini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ZHANG Xin-xin(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Desig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ory, 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ich is a three-in-o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at contains "cultural confidence, high-quality growth,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Based on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further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dimensions: publishing format, publishing process and research objects. Finally, this paper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synergy, which are the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synergy theory; cultural confidence;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协同创新文化自信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