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前三季度资产质量表现稳定 积极补充资本拓宽让利空间

2023-11-04 13:21惠凯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汇金存贷息差

惠凯

作为A 股市场净利润和分红的最大贡献者,国有六大银行(工、农、建、交、中、邮)的业绩表现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国有大行在息差空间持续收窄、个贷动力疲弱下,整体呈现出“增利不增收”的特征。六大行中,工行的资产规模率先突破40 万亿元门槛,农行、建行也在积极跟进,其中,农行的最新资产规模已跃居行业第二,达38.7 万亿元。

目前来看,为对冲息差空间持续收窄的压力,大行们正积极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发力绿色信貸等途径来改善经营环境,随着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大行们未来经营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速。

国有大行一直是A 股市场净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现金分红常年保持在A 股前列,且以较低的估值、较高的股息率受到诸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不过,最新三季报却透露,长期保持着较高营收增速的国有大行们,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有所回落。

三季报显示,国有六大行今年前三季度的总营收为2.7 万亿元,而2021 年、2022 年同期分别是2.77 万亿元、2.84 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了5 个百分点,这是近十多年来六大行首次出现整体性的营收下滑。

净利润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5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纵向对比上,六大行2022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为6.5 个百分点,今年的同比增速有所下滑。

导致银行营收压力增大的直接因素是利息净收入的下滑。分析2022 年末和2023 年三季度末数据,邮储银行的净息差从2.2% 降至2.05%,是惟一净息差高于2% 的六大行之一;建设银行从2.02% 降至1.75%;工商银行从1.92% 降至1.67%。工行、中行、农行、交行低于1.7%。交通银行净息差从1.48% 降至1.3%。据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 年末,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91%,而今年二季度末公布的全行业净息差均值已降到1.74%。

也就是说,过半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已经低于全行业均值。为了遏制息差下滑速度,各家大行推出了不同对策。净息差表现最佳的邮储银行三季报显示,持续优化存款业务结构,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增长显著,带动个人存款年内增长6.67%;建设银行管理层则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了对净息差下行的看法,其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受LPR 下调、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净息差有所下行。展望未来,生柳荣表示,明年息差的下降速度将趋缓。

资产规模方面,六大行三季报最大的变化是农业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了建设银行,跃居业内第二位置,规模仅次于工商银行。年初时,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为39.6 万亿元,三季末的资产总额超过44.4 万亿元,是国内首家,也是迄今惟一一家资产总额突破40 万亿大关的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最新的资产规模分别是38.7 万亿元、37.8 万亿元,均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加入“40 万亿”阵营。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模提升的同时,农业银行的营收有所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录得营收5333.58 亿元,同比下降0.54%,实现利息净收入4336 亿元,同比下降3.2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7 亿元,同比下降0.89%。此外,成本也有所走高,今年前三季度的业务及管理费达1554 亿元,同比增长5.27%。

负债端方面,全行业面临的存款固化现象在农业银行身上也有所体现。年初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增长14.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约25%,活期存款的增幅是3.5%。资产端,农业银行的贷款和垫款余额年内增长13%,其中对个人的贷款和垫款余额增幅约7个百分点,换言之,拉动贷款投放增长的主力仍是企业。

在二级市场走势方面,今年以来,农行股价涨幅领跑六大行,年内涨幅达24%,其次是中国银行,涨幅约23%。拨备覆盖率方面,中国银行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是195.18%,较年初有所提升,横向对比,该表现在国有大行中最低。

目前来看,六大行资产质量表现稳定。六大行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均有所压降,其中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年初0.84% 降至三季度末的0.81%,稳坐六大行不良率最低的“王座”。具体来说,邮储银行三季报显示,逾期贷款余额737.8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3 亿元;逾期率0.92%,较上年末下降0.03 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邮储银行的新生成不良贷款454.8 亿元,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0.82%。中国银行的最新不良贷款率1.27%,仅次于邮储银行。其他四家位于1.3%~1.4% 之间,也低于多数A 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放眼全行业,六大行继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建行三季度的每股收益实现同比增长,工行、农行保持稳定,其余三家有所下滑,特别是邮储银行,三季度的每股收益降幅较大。三季报显示,邮储银行每股收益为0.26 元,较去年同期的0.29 元下滑了7%,这种情况出现和邮储银行的股本变动有关。今年3 月底,邮储银行的450 亿元定增方案实施,发行股票数量67.7 亿股,邮储银行总股本从923.8 亿股增至991.6 亿股。

邮储银行实施大额定增的因素和其资本充足率现状有关。iFinD 显示,在国有六大行中,邮储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垫底,去年底为9.36%,实施定增后,今年三季度末提升至9.46%,绝对值仍低于其他国有大行。相比之下,工行、建行表现靠前,最新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3.39%、12.92%,领跑国有大行阵营。

三季度,邮储银行被金融监管总局处以3000 多万元罚款,涉及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八项问题,邮储银行时任信息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刘某民、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周某辉等多位负责人被连带处罚。

存贷比方面,邮储银行和其他五大行“分道扬镳”,iFinD 显示,年初至三季度末,邮储银行的存贷比从56.7%提升至59.44%。邮储银行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邮储银行这些年的存贷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自2016 年上市以来,我们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

提升存贷比、加大信贷投放的最大“紧箍咒”可能是资本问题,为此邮储银行也多次融资,今年除了落地450 亿元定增,邮储银行的300 亿元永续债也在10 月17 日落地。较低的存贷比会加大银行息差压力,邮储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小微客户、个人贷款等,特别是今年重点发力住房贷款、汽车信贷、其他消费贷,保证净息差維持较高水平。

展望未来,六大行仍会面临多空交织的复杂环境,特别是考虑到9 月下旬,银行业正式实施对存量按揭贷款的降息工作,银行的息差压力进一步加大。以邮储银行为例,据安信证券分析师李双的测算,邮储银行三季度单季的净息差为1.99%,较二季度下降8BP,同比下降16BP,对净利息收入增速形成显著拖累。

那么,未来方向何在?各家大行的发展战略均显示,在传统的企业信贷、按揭贷款业务增量有限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对某些领域有更多的信心。比如建设银行“蓝海战略”着重强调了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而邮储银行“5+1”战略也囊括了科技金融;“5+1”战略还包括绿色金融,也是其他大行的必争之地。再比如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今年7 月还单独发布了《中国银行2022年度绿色金融(TCFD)报告》,力图构建“一体两翼”的绿色金融格局……或是对国有大行拥有信心,今年10月,农行、工行、中行、建行均公告称汇金公司增持其股份,并计划在未来6 个月内继续于二级市场增持。

那么,为何其余两家银行不在汇金增持范围呢?从静态估值来看,iFinD显示,六大行中市净率最高的是邮储银行,也是惟一市净率高于0.6 倍的国有大行,也是惟二的大股东并非汇金公司的国有大行。相比之下,交通银行的市净率在国有大行里偏低,存在增持的可能性,但其股权结构较特别——上述被增持的四大行的大股东均为汇金公司,而交通银行的大股东是财政部。不同于公司制的汇金公司,财政部作为政府机关,对资金的使用受到更严格限制。(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数据来源:iFinD

猜你喜欢
汇金存贷息差
河南汇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地区存贷比偏高的分析与思考
——以宁夏为例
一图看懂中央汇金的3万亿家底
上证综指等
存贷比取消短期难释放大量信贷
存贷比取消短期难释放大量信贷
宁夏出台公积金存贷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