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力战略变革的电力系统“胡杨精神”构建
——以塔里木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构性教学观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为例

2023-11-04 10:07罗继东王宪磊王建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3期
关键词:继电保护实训思政

罗继东,王宪磊,王建平

(塔里木大学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从开设之初就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同时注重学科发展方向,历经机电式保护、电磁式保护、电子式保护,一直发展到今天主流的微机保护[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2]。前续课程为“电路分析”“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平行课程为“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规划”等,后续课为“电气安全”“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毕业设计”等[3]。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一流课程建设[4],使学生能理解电力系统短路产生的原因,熟悉发电厂、变电站及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5]。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目标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在电力系统教学团队和课题组成员以及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下,探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模式,打破原有以理论体系为重点的教材模式,归纳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总体设计目标,划分教学单元目标,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职业性。

(二)课程教学设计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目标见图1。

图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设计目标

二、一流课程视角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一)革新教学理念,培育“建构性教学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外科医生”“安全卫士”,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屏障。由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所有的电网公司、发电厂都设有专门的继电保护工种,工作现场紧缺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同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已被列为所有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及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入职考试科目。

本课程在满足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创新,把继电保护问题形象化,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贴近生活,注重课程思政,德育智育并重,促进文理交融,彰显课程温度,拓展课外知识、强化创新能力,力求“常讲常新、有血有肉”,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知识充满趣味、人文彰显温度、探索启迪智慧、思育塑造价值”,使本课程“有趣、有用、有谱”。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环境,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校企联合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实际计划,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思政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团队。在课程开发的初期,走访各级电力公司、发电企业、电力试验所以及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确立本课程所对应职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经充分讨论后制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阶段,针对课程内容走访行业、企业内部收集相关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将教学所需各种资料及材料样品作为教学素材,并与企业内训师一起着手编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材及校内特色教材。在课程实施阶段,由电力行业提供部分保护标准一体化教学场景,并由电力行业提供实际运行场所作为实训、观摩场所,聘请企业能手做兼职实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及定岗实训。在课程反馈阶段,用请进专家座谈、教师深入学生就业单位访谈以及信函的方式,收集电力行业、电力企业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实时追踪专业面向的职业工种对知识技能要求的不断变化,实施再修订,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能力应用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在校内外实践环节中,设计了与理论和实验教学平行推进的专题调研作为体验式学习环节。专题调研以了解行业、理解专业,了解技术、激发动力,了解社会、树立情怀,了解职业、提升素养为教学目标,调研电力企业技术与装备现状,制造、安装、调试现状,挑选典型电网事故案例,有效引导学生提出技术问题、掌握核心技术、了解应用成效,自然而然地感受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历程和先进领先技术。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校内已有仿真实验室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电力行业的重要性、高危性及高技术性,校内实验室不可能完全达到顶岗实训的要求,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电力公司实训基地资源和生产现场,我校已与15家发电企业、地方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观摩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力求规范性、安全性和职业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讲“有血有肉”的继电保护

1.渗透专业思想,反映学科前沿。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意识等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贯穿“中国电力”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关注中国电力发展及职业发展,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当前电力相关发展领域、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杨奇逊院士研制了第一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对此,他用了“苦不堪言,其乐无穷”来形容。一个技术难题的攻破,一个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最让他感到满足和欣慰。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的职业精神,坚定学习电气专业和从事专业工作的信心,用专业报效祖国、回馈人民。

2.注重课程思政,德育和智育并重。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见图2,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写入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从“怎么教”与“怎么学”、“抓好课堂教学”与“丰富第二课堂”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中国电力·课程思政”育人品牌,初步形成了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结合、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结合,系统化、规范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6]。

图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案例库

3.促进文理交融,彰显课程温度。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变得有哲学、有情趣、有故事、有思想冲击力,让课程变得有温度。要求团队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潜心教书育人,“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行无功利之事,做有情怀之人”。

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智慧教室,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通过学习通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推送“课前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是在线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任务单中不再强调。布置个人课前主观题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拍照上传,课前作业只计完成分,不计对错分。布置小组课前微视频制作任务。为鼓励小组学生积极讨论与合作,任务主题三选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要求”“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电流保护的三段式”),自选习题讲解。任务单中要强调对于相量法的理解和掌握是课程后续深入探究的前提。

课中,实施六步教学方法。借助智慧教室、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等开展师生双向交互研讨式教学;实施“导、讲、探、评、练、做”六步教学法。

课后,完成线上线下任务。设置课后纸质作业、团队研究项目、观看微课视频、课后在线测试/作业、在线闯关考试、讨论区留言遇到的问题等课后巩固环节。

结语

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为例,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探索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混合式继电保护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环境,把课程中发展的新技术以及学科前沿新理论融进“中国电力”课程思政,贯穿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增强时代使命感,培养工匠精神、“胡杨精神”。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断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与文化基因,围绕“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把“胡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该专业经过21年的发展,形成了符合本校专业培养方案和南疆地域特色大学生培养模式。2017届1 800名毕业生中的85%走向电力公司、企业,服务地方发展,毕业生留在新疆工作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68%留在了南疆,得到了当地电力企业和单位的广泛认可。1 600名“胡杨”学子成为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重要力量。经过十年的实践与推广应用,我校成功培养出了契合时代需求的具有电力系统“胡杨精神”的新电力人。

猜你喜欢
继电保护实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措施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几点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