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强省奏响“海上牧歌”

2023-11-04 13:20江镕
环境 2023年9期
关键词:牧场广东海洋

江镕

作为海洋强省,广东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陆地面积的2.3倍,居全国第二;海岸线长4084.48千米,居全国首位;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海水种业稳居全国首位,并且具备良好的海洋交通枢纽优势、开放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牧场可谓得天独厚。

近年来,广东将海洋经济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2023年6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要求,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做强做優做大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强化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支撑保障,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更新装备,搭建施展主舞台

2023年6月6日,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根据指数显示,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内外环境,广东省海洋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较大潜力,发展态势稳步向好。

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新兴产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10.8亿元,同比增长18.5%,显著高于主要海洋产业增速。其中,全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累计建成投产装机约791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26%。

海洋牧场,装备先行,海洋牧场的建设离不开装备的支撑。作为全国最早实现深水网箱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的省份,广东一直在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的建造领域积极探索。近年来更是逐步淘汰、压减近海筏式养殖、吊笼养殖、传统网箱养殖等生产方式,重点升级改造和推广重力式深水网箱装备、桁架式大型养殖装备和大型养殖工船。

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建成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1号”“海威1号”和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桁架式大型网箱4座,构建起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正如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会宏所言:“海洋牧场的建设不仅仅与渔业相关,其背后还涉及广东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集群的融合共建。建设海洋牧场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除了要解决鱼苗选种育种等生物技术问题,还要攻克装备技术、管理模式等问题,涉及设备安全、远程监管等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

早在2014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遥控潜水器(ROV),就搭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综合科学考察船在南海进行海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在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形象地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南海4500米的深海里,“海马”号可以悄悄地“举起”相机,美美地给自己拍下张“自拍照”。

“自拍”只是“海马”号的功能之一,这套装备除了搭载水下高清摄像机、照相机,还配备了声呐、定位系统、两套多功能机械手等多种作业工具和可更换的不同功能水下作业底盘,具有自动定向、定深、定高航行和航迹定位功能,可通过机械手和多种作业工具开展深海钻探、水下岩石切割、生物取样、水下设备救捞、海底观测网布缆等高强度水下连续作业,总体性能指标处于世界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

到2022年,广东更是实现了专业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海洋科技亮点纷呈——全国首艘超深水科考钻探船在广州南沙实现主船体贯通,全国首座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深水科考专用码头以及世界一流的大洋样品和岩心库正式启用,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专利公开数近2万项……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表示:“作为一名从事水产行业60多年的渔业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中国渔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广东已经吹响经略海洋进军号,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我将有幸再次见证海洋渔业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巨大成就。”

力推资源,培育致富主角色

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迅速发展,相当于在深远海培植出一个个促进企业和渔民增产增收的“聚宝盆”,让靠海吃海的渔民真正富起来,让海洋渔业逐步强起来。

针对现代化海洋牧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志刚曾这样表示:“以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为导向,以盈利为终极目标,联农带农,促进乡村振兴,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四者并举的目标。这就是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内涵。”

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方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按此测算,国内153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2177万空立方米,平均每年约可增加22万吨渔获量,相当于增加44亿元的渔业产值,加上增殖放流、海藻移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现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近65亿元。

在广东,通过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在提高周边海域渔民捕捞产量和捕捞收入的同时,还通过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以广东省茂名市大放鸡岛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周边的东升村为例,海洋牧场建设前,这里的渔民年平均收入不到5000元,而海洋牧场建设后,渔民通过经营渔家乐等海上休闲活动,年平均收入可增加至1.2万元以上。

一些渔民还曾对深海网箱有所误解,但是当渔业产量提升,渔获的价格也稳步提高后,他们开始对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式赞不绝口:“原本以为这些个‘大家伙’会耽误我们搞养殖赚钱,现在知道它们不但不‘抢生意’,还给我们带来不少收益。”

广东全省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有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但彼此之间发展不平衡,如GDP靠前的县(市、区)与GDP靠后的县(市、区)相差20多倍。

因此,45个沿海县(市、区)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场。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向海拓展,岸海联动,是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金融+海洋”等三大工程,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形成“海洋牧场”等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该《行动方案》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积极吸引外资和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海洋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广东沿海各地市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强化金融支撑作用。

截至2023年5月,广东农信已发放渔业产业贷款超过171亿元,其中支持海洋渔业市场主体10411户,对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70多个,拓展对接海洋渔业上下游项目超过200个。

在2023年3月召开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上,大百汇实业集团、香港航空、珠海格力电器等龙头企业签约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这无疑释放出积极信号,说明这一产业形态已得到市场认可。相信在市场这双无形之手引领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定能顺应消费趋势,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在丰富群众餐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优化政策,激扬建设主旋律

据测算,目前全国已创建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每年可固碳56万吨,消减氮49679万吨、磷4966万吨,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40亿元,生态效益近1781亿元。

由此可见,海洋牧场综合效益发展空间广阔。如何通过提升海洋生态保护能力,进而产生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成为当前现代化海洋牧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

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动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在七大方面优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工作,以最大力度助推广东海洋牧场建设。

首先是加强规划源头引导,指导规划编制单位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空间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的协调性,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养殖规模,科学优化养殖产业结构,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

第二项是建立环评管理“绿色通道”。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黄创良介绍,今后会将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环评“绿色通道”,鼓励将项目环评纳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联合审批,主动服务、全程跟进,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环评审批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单,建立审批服务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实施挂账销号管理,并按规定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在项目环境可行性方面提前介入,做好指导,前置梳理项目重点、难点,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项目选址关注问题、委托第三方编制环评注意事项、环评办理程序规定等,指导建设单位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级各类保护区域有关管控要求,优化选址;对符合相关规定、确实难以避让环境敏感区的项目,指导建设单位及时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以便于建设单位及时开展相关可行性论证及办理有关手续。”

另外,推行环评管理优化模式,对于连片聚集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可“打捆”开展环评,单个项目可不再重复开展环评。涉及“现代化海洋牧场+”模式的項目,除有特别规定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须单独申报环评的项目外,可合并编制环评文件、一并报批。

同时将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环评管理重心下移,以地市县(区)生态环境部门为主,承担现代化海洋牧场环评审批、审核工作;并且简化环评编制内容,在海洋牧场产业园区内,符合园区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其环评可与园区规划环评相结合,环评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和征求意见的期限缩减为5个工作日;依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编制报告书的,可简化为编制报告表。深远海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可只进行一次环境现状调查。

第六项是对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及围海养殖的用海面积300亩以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固体物质(虚方)投放量5000立方米以下的海洋人工鱼礁、用海面积1500亩以下的底播养殖(藻类养殖)项目、用海面积100亩以下的水产养殖基地;在已批复环评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项目范围内建设的不投放饵料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试行推进免于办理环评备案手续。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加强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强化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现代化海洋牧场海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牧场广东海洋
海上牧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广东舆情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海的牧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