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万顷碧波“放牧”浩瀚蓝海

2023-11-04 13:20江镕
环境 2023年9期
关键词:鱼礁海洋渔业牧场

江镕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全面吹响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进号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章节明确指出,“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

展望未来,通过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生态渔业,将把茫茫无际的广阔海洋变成源源不断的“蓝色粮仓”,使海洋渔业经济不断焕发生机。

扩大食物来源,保障粮食安全

提到“牧场”,很多人可能第一感觉就是青草遍田野、牛羊满地跑。的确,这是“陆地牧场”通常的形态,而如果在特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就形成了“海洋牧场”。

既然有了沃野千里的陆地牧场,为何还要建设碧波万顷的海洋牧场呢?

建设海洋牧场意义重大,毋庸置疑,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越来越稳。但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结构性短缺仍然突出,吃得饱与吃得好、吃得安全并不能兼而有之,粮食安全仍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依赖度接近20%,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为三分之一,蛋白饲料原料不到20%,大豆的自给率仅为17%,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全部受控于国外。特别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尤其对动物性蛋白的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导致饲料粮供需缺口持续增大。

因此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35年,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将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食物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陆地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趋紧,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面临挑战。因此,为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食物消费需求,同时减轻食物生产对耕地压力的影响,除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外,还要“藏粮于海”,拓宽食物来源、强化粮食储备、加快形成国家粮食安全新高地,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大意義之一。通过海洋食物替代,能有效减少原粮消耗量,进而达到节约耕地、平衡耕地用途的目的,对短期内缓解粮食安全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主要渔业国,可用于养殖的海域面积远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相应海域若充分利用起来,其产生的优质蛋白可与18亿亩耕地相媲美。所以水产品也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老百姓摄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是大食物观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为代表,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其中海洋水产品就占据了重要位置。

所以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特别是离岸海域空间开阔、水交换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国家,我国利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海上养殖前景广阔。背靠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国内市场,“蓝色粮仓”必将日益发挥出巨大潜力。

替代传统样式,建设示范海域

我国传统的海洋牧场研究与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广西北部湾海域开始投放人工鱼礁。之后沿海各省市相继开展了人工鱼礁试验性建设与研究,当时的国家农业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掀起一轮人工鱼礁建设热潮。

2013年国务院明确海洋渔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提出“发展海洋牧场”。顺应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科技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推动海洋牧场科学有序发展。

2016年编制《中国海洋牧场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海洋牧场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2017年发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2019年进行修订,加强了海洋牧场建设规范指导。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省份相继发布海洋牧场建设相关规划,全国已发布各类海洋牧场发展规划40多个(包括省级规划和地市级规划)。

但随着海洋渔业的不断发展,自20世纪以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坏等原因,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传统捕捞业和养殖业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要求,传统的海洋牧场亟需转型升级。

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已成为转变渔业发展模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种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产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

为推动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从2015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不仅可以促进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还可以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我国海洋牧场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根据2023年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9个,投放鱼礁超过5000万空立方米,用海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8个,具体布局包括:在黄渤海区建设113个,形成示范海域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在东海区建设20个,形成示范海域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在南海区建设45个,形成示范海域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预计到2035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数量将达到约350个。

近年来,各地建设海洋牧场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广东为例,目前在广东,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处,涵盖深圳、珠海、湛江、汕尾、阳江等沿海城市,所占海域面积超12.5万公顷。示范区建设为广东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动能,助力“粤海粮仓”建设日益稳步有序推进。

突破原有局限,保护海洋生态

除了可以“藏粮于海”,拓宽食物来源,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的重要用途外,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还对保护良好海洋生态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传统渔业在捕捞和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化学物质、垃圾等污染物,它们都会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也会影响到鱼类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而现代化海洋牧场通过建设人工渔礁、海藻场等设施,能够切实起到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山东,陆地海岸线达到3345千米,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之前由于部分地区过度捕捞和养殖,山东的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近海海域环境严重恶化。而近几年,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及渔业苗种增殖放流等打造现代海洋牧场措施的有效实施,山东沿海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有效遏制了近海海域“荒漠化”。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山东通过采用立体养殖、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修复海草场等手段,以及建设“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海洋牧场观测网,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山东海洋牧场水质达標率为98%,大部分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据调查,礁区海域基础生产力平均提升11.2%,生物量增长高达6.7倍。近期在长岛海洋牧场海域再现江豚,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而在广东,海洋牧场建成后,礁区生物多样性也明显提高,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一些稀有甚至濒临绝迹物种纷纷在礁区再现。

调查监测表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8倍以上。汕头、珠海等地海洋牧场示范区潜水观测发现,人工鱼礁礁体上附着生长海洋生物16种~23种,覆盖率超过了95%,平均每平方米附着生物量达12.48公斤。在湛江龙头沙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发现了以金钱鱼和四线天竺鲷为主的鱼群,这些鱼类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开展的本底调查中并没有发现。

同时,海洋牧场对于水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减排固碳效果明显。据监测,河北省山海关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建设,海水透明度较投礁前提高1~2米,水环境与沉积物环境各项指标均提升至一类质量标准。

而广东大亚湾海域的调查监测表明,投放人工鱼礁后赤潮明显减少,从每年3~4次降低至不到1次。据测算,已创建的海洋牧场示范区每年可固碳56万吨,消减氮49679万吨、磷4966万吨,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40亿元,生态效益接近1781亿元。

在浙江,2022年10月,温州市沿浦镇正式完成1万吨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并以此次渔业碳汇交易为契机,完善渔业碳汇市场化交易体制机制,打造浙江省养殖渔业碳汇交易模式,为全国大范围、大规模交易积累试点经验,提供成熟模式,为实现海水养殖碳汇价值的市场化提供示范。

所谓渔业碳汇,就是指贝藻类等在海洋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下来,并通过捕捞和收获将这些碳移出水体,可实现海洋养殖与降低碳排放双赢。

因此发展渔业碳汇生态系统,也正成为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海水养殖设备中不仅能养鱼,还可以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海草床不仅能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还能降低碳排放。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可以对海洋资源开展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损害。

猜你喜欢
鱼礁海洋渔业牧场
人工鱼礁区三种习见肉食性软体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海上牧场
人工鱼礁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
《海洋渔业》荣获第一届中国水产学会期刊集群(联盟)优秀期刊奖
论国有资产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以“许少雄诉海洋渔业总公司上诉案”为对象
叮当牧场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