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廊梨飘香

2023-11-04 11:47:11叶剑秀
时代报告 2023年9期
关键词:酥梨梨园梨树

叶剑秀

立秋刚过,秋阳还旺,金灿的阳光洒满十里梨乡。热烈与凉爽季节的交替,青绿变金黄,只为一个丰富充实的秋天。

早熟的酥梨已经上市了。与蔡庄支部书记段瑞强在漫山遍野的梨园里穿行,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最终也没走出迷宫似的广阔梨园。坐下来休憩的时候,可以近距离观赏精美诱人的梨园美景。葱郁的枝条上挂满成串的梨子,橙黄透亮,浓浓的甜香扑面而来。

我不禁惊叹:“好壮观的景致啊。”

段瑞强书记说:“是啊,十里荒山变梨乡。”

“有十里吗?”

“坡坡岭岭连在一起,十里不止。这里是豫西伏牛山的余脉,起起伏伏,绵延到鲁山县董周乡变成了浅山丘陵,三岭夹两沟,居民住户散落在兩道沟旁。”

我挥起手臂画出一道弧线:“现在的梨园有多少亩?”

段书记脱口而出:“以蔡庄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有6万多亩。”

话题从昔日的荒凉和贫瘠聊起,在谋划和展望里聊到现在和未来。

蔡庄村共有5个村民组,散落在蜿蜒崎岖的沟岔里。过去这里的荒山瘦弱贫寒,不长庄稼不长树,民间顺口溜说:“十里岭上石头多,石头扣里难种禾,扒开石头栽红薯,红薯秧秧也难活。”

“十里岭上的碎石头没营养,没价值。”段书记说,“既不能垒墙砌屋,又不能把玩观赏,走路硌脚,开荒费力。祖祖辈辈守着这座荒山野岭,留下一声声无奈的叹息,贫穷就像沉重的石块,压得几代人喘不过气来。”

春风吹来的时候,大片荒山野岭承包到各家各户,可大面积闲置撂荒,一任杂草自生自灭。

穷则思变。上帝把机会留给了有思想的人。

打开那道光亮的闪念是在一个明媚的早晨。段瑞强在荒岭上游走、思索:能给十里岭带来希望的,唯有石头缝里枝叶乱生的棠梨橔子了。

生存和致富,中间是一段很长的距离,这是一段洒满血汗的坎坷之路,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和尝试。

面对贫瘠的土地,段瑞强惶恐不安,已经尝试着种的板栗、大豆、棉花等农作物均以失败告终。成群的青壮年远离故土出外打工、做生意去了。有人劝段瑞强:“别守着穷山野岭瞎琢磨了,老人孩子总要养活,出去就能挣钱,树挪死人挪活啊。”

段瑞强心有不甘,他仍孜孜不倦地坚守着一个遥远而艰难的信念。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早晨,段瑞强徘徊在棠梨花丛,清淡的花香慢慢向他聚拢,洇染着他曾经的梦想:“既然能生长棠梨,那么与它同气连根的其他梨树,也一定可以成活。”

“苦熬不是办法,只有找到贫穷的症结,才能改变落后面貌”。段瑞强开始查阅关于果树种植的书籍,2002年他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红香酥、皇冠等梨树品种,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栽种嫁接,开启实验之门。

段瑞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地试种改良,为了种好梨树,多次到鲁山县林业局和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学技术。其中的酸甜苦辣,至今不愿深说。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失败,他曾经在一棵棠梨树上嫁接五六个香梨品种,或许是依恋母体的味道,果实的后味总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妻子规劝他:“算了吧,你也没少往树坑里砸钱,连个响声也没听到,好好经营咱的饭店、超市,也不愁吃喝。”段瑞强初心不改,坚持要闯出一条梨花绽放的致富路。他用郑州果树研究所新选育的红太阳梨树作为砧木,嫁接了彩虹梨、红香酥梨、秋月梨等5个品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欧美等世界各国。那年花开时节,终于看到了白雪堆枝,结果鲜红琳琅,像一颗颗珍珠挂满枝头。秋天果熟,滋味香甜,肉质细脆,核小汁多,集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于一身,实现了一树多梨的技术突破。

经过多年摸索,段瑞强积累了一些经验,2009年他把妻子开饭店10多年的积蓄要出来,承包了百亩坡地栽植梨树。“十里岭土质为麻砂质褐土,地表土透气性好,底层土保墒性强,漫山遍野的马骨石风化粉碎后,形成的土壤含丰富的钾,有膨大、增糖、着色的作用。”披星戴月的耕耘,段瑞强把希望一同种下,试验园里有20个品种的梨树,涵盖了西方梨、东亚梨、中国梨的主要品种。

段瑞强的试种成功,带动了村里一大批人,他们纷纷回乡创业。在石头扣里种果树,让石头开花。在段瑞强的引导下,村民们以一种石头缝精神,在石头密布的荒山上栽活了一棵棵果树。

栽活一棵树,需要挖上一米见方的深坑。大小石头凹凸相扣,紧紧地环抱在一起,用洋镐刨、铁钎撬,一个劳力半天挖不上10个坑。村民们清晨顶着星星出工,夜晚踏着月辉归家,饿了啃几口带着的干粮。

树是栽上了,但石缝里土太薄,存不住水,旱死了很多,折着一节节枯死的树枝,段瑞强流下了眼泪。不能这样等天要水,他咬咬牙带着大伙儿一撅头一镐从石头下面挖出一筐筐底层土培根保墒,从明山口的荡泽河把一桶桶水背到山上抗旱保苗。不怕石头多,就怕愚公倔,硬是从石缝中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忘不了当年的画面。第一个收获的秋天,村民们用布满血泡的手捧起成熟的酥梨咬上一口,欢喜的泪水夺眶而出,天道酬勤,欢呼、激动的声音响彻山谷。

让乱石岭变成“花果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勤劳朴实的蔡庄人用汗水、毅力和智慧,坚持不懈地浇灌了20年。

段瑞强做梦也没有想到,昔日荒凉的石头坡,如今变成了吐金纳银的“绿色银行”。

慎山松,因儿子意外事故一贫如洗,他种了6亩多梨树,靠卖梨还完了所有外债,一步步脱离了生活的困境,由穷变富。李小钦,曾是个下岗职工,承包荒山后,栽树施肥,精心管理,如今已是殷实的富裕户。像这样的村民不胜枚举,他们没有在荒山的乱石前退缩,靠着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开凿出梦想的坦途。

走上一座山岗,望着丰收的十里梨园,我好奇地问:“五六万亩的产业,上百户的果农,技术、管理、产销,种植户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是怎么做大做强的呢?”

段瑞强书记蹲下身子,捧起树下的褐土,在手中捻了又捻,轻轻地放在鼻尖上,嗅着泥土的芬芳,深情地告诉我:“在荒山乱石里求发展,不但要有勤劳苦干的劲头,还要依靠组织的力量,党委政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俺这儿的老百姓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遇到夏天大旱,果农们要到河里取水浇地,一段路五六里地,一次运两大罐水,只能浇3~5棵树。伏暑天,骄阳下,嘴唇干裂的村民们甩着汗珠,驾驶着三轮车往返,他们把梨树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群众艰苦创业的奇迹,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林业等部门和董周乡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了林果种植由散户向种植大户的集中。乡党委和政府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实地讲解、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外出观摩学习,使果农们通过学习提高种植水平。

董周乡政府的刘东阳是个土生土长的草根乡长,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下汤镇的万亩桃园到董周乡的十里长岭,桃花情转为梨花结,始终是果农的贴心人。

2022年夏天持续高温,梨树叶子旱得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半青不熟的小酥梨像干渴的娃娃吊在枝头,失去了往日的水灵。刘乡长在地上捡起一枚青梨,咬上一口,软哒哒的酸涩,这是果农汗水的味道。他的眼睛充满了湿润,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在荡泽河设立“抗旱保收取水点”,购置灌溉设备,为群众免费提供服务。炎炎酷暑,他和党员群众一起,开着一辆辆水罐车驶进果园,水雾像彩虹一样闪着生命的光泽,洒向干渴的土地。果农们感激地说:“乡里真是帮了大忙,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说话间,董周乡乡长刘东阳来了。打量过去,精明敦厚的一个人,头上冒着汗,极似一个普通的村干部。交谈中,他娓娓道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鲁山县委、县政府依托十里岭特色资源,提出建设十里经济林长廊的战略构想,实施产业帮扶,树品牌,打造酥梨产业带。”

刘东阳乡长眺望远方,用手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十里梨园,南邻昭平湖,北延浅山丘陵,碧波荡漾的湖水与周围山脉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不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而且雨量丰沛,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特点显著。碎石、黏土、小气候,独特的环境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十里岭酥梨。”

段瑞强书记被村民们亲切地叫作“梨园保姆”。他最初种植实验时,嫁接、疏枝、杀虫……困难接踵而至,他就读书钻研,孤灯独坐的晚上,他不知疲倦地阅读《果农之友》《中国果树》等科技杂志,从中寻找答案。钢笔用了一支又一支,厚厚的几个笔记本记载了果树种植心得,字里行间闪烁着追梦人的辛勤付出。

段瑞强书记一有空闲就到乡亲们的果园里去转悠,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随着种植户的增多,他开办科技小讲堂,将栽培管理、虫害防治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还热心地将试种成功的优良品种推荐给乡亲们种植,让他们少走弯路,提高种果成功率。其中由他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的红香酥梨、皇冠梨,已经成了董周乡主要的栽培品种。在他的示范帮助下,酥梨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产品远销国内外。

段瑞强是乡村里为数不多戴着眼镜的人,那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泛着睿智的光华。精瘦的躯体和粗糙的双手遮风挡雨,用科学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以无私奉献惠及乡邻。

段书记说:“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来蔡庄,都能吃到鲜梨。保鲜冷库里的红香酥,储藏一年味道一点都不会变。”

红香酥,也是董周乡主要种植的品种梨。削去那薄薄的外皮,露出了如冰似玉的雪白果肉,轻轻咬一口,清甜甘润的汁液便溢满了口腔,润人肺腑。这里酥梨的品种多达30多种,2022年支部成员和几个党员代表一商量,便推出了创意品牌“鲁山九颗梨”,只见精致的礼盒被分成九宫格,每个格子里静卧着一颗精品梨,每颗酥梨来自不同品种,下方还标着它们的名字:墨子梨、牛皋梨、元结梨……九颗梨对应九位鲁山历史名人,不仅展示了鲁山悠久的人文底蕴,更有文化赋能强化品牌价值。奇妙的创意将果实融入了厚重文化,意味更加绵香悠长。“鲁山九颗梨”一盒卖99元,2022年在网上销售9万多盒,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梨园游走的路上,偶遇董周乡蔡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政远,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蔡庄村是幸运的,驻村第一书记是海关总署派来的,青春干练,务实创新,给这座山野间的村庄带来了时代的气息。段书记说:“我们也常听说网上卖东西销路更广,可都不知道怎么在网上卖,怎么卖才不会亏钱,政远书记来了以后,这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好酒也怕巷子深,梨香更需识货人,王政远书记亲手设计了酥梨网络销售的包装、流程,还积极对接采购方资源,一起探索建立了酥梨自动化分拣中心、品控中心,还在淘宝开设了“蔡庄酥梨”店铺,成立了农村电商俱乐部,鲁山酥梨不仅“游下山”,更搭乘上了“互联网+”销售的快车,销往了天南海北,2022年蔡庄村酥梨累计销售额达76万元以上。

通过深入交谈了解到,王政远书记到蔡庄村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网络销售,而是邀请浙江省研究所团队来实地考察,出谋划策,为下步发展铺开一幅锦绣蓝图。此外,王书记统筹多方资源修建梨园生产路、沥青生活道路10余公里,修建酥梨种植抗旱提灌设施,建设输水网,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酥梨产业发展多年的“路”和“水”的问题。

王政远书记爱着这片土地,也爱着蔡庄村的百姓。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考虑到村里老人孩子居多,阅读纸质书多有不便,便积极对接喜马拉雅听书,在蔡庄村建设“乡村图书角”,引入有声图书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扫码即可在线听2万多册书籍,不僅输送了精神食粮,更点亮了乡村的文明新风。

2022年王政远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而蔡庄村也被评为“五星支部”,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幸福、平安法治、支部过硬的“五星”目标。

董周乡蔡庄的酥梨,已经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出了知名度。

刘东阳乡长说:“2020年通过各级评审,我们十里岭酥梨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印有‘中国·鲁山’标志的‘鲁山九颗梨’‘红香酥梨’等20多种品牌酥梨先后走向市场。以蔡庄村为例,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2万余元。鲁山酥梨特色经济林长廊覆盖38个行政村,酥梨年产量达1.5亿公斤、产值达4亿多元,成为豫西南最为集中的丘陵山地特色林果基地,集种养、采摘、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也是鲁山县最大的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董周乡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三年来,董周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为酥梨产业发展申报项目。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为梨园种植区修建产业道路12500米,新建冷库13座,新建灌溉机井及配套项目28个。建成酥梨分拣车间1个,碳颗粒加工建设项目1个,大量收购梨树修剪的枝条,户均增收800~1000元,安置附近村民20人参与务工,人均增收2万元。

收获的季节到了,十里梨乡一片金黄秋色,一派繁忙景象。大批的商户慕名而来,大车小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果农们采摘、分拣、销售忙得不亦乐乎。

欢声笑语在十里长廊上空回荡,一首新时代的歌谣传唱起来,谱满了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的音符,余音悠扬。

猜你喜欢
酥梨梨园梨树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梨园周年管理历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46
梨园寻梦淮安缘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8
“梨园”演变考述
中华戏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8:28
小气的梨树
砀山选“酥梨王”
梨园逐梦人
北方音乐(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3
蒲城酥梨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