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2023-11-04 13:34邱文晖
学苑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图形核心目标

邱文晖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福建三明 365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素养时代,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大单元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原本的单一化、分散化教学模式,它强调从整体视角出发,引领学生对单元知识系统建构与迁移,促进其知识与能力发展,进而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因此,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为高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这值得全体教师去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原则

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核心素养在数学课程中真正落地,相应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新课标要求与大单元教学特征,处理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整体视角设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使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三个教学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大单元教学的立足点是单元整体内容,基本导向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对单元内部诸多要素整体统筹规划,提炼单元大概念并确立核心知识点,优化重组单元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安排单元与课时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来理解、建构数学知识,逐步完成知识框架的建立。同时,学生要从整体视角去梳理、整合分散的知识,自主建构所学知识并完善知识框架,在知识理解与迁移过程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深刻性原则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眼光去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与辨析现实世界,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可见,数学教学应该面向现实世界,倘若脱离了现实世界,其教学价值将会毫无意义,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也会失去依托。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应体现出深刻性,超越表层数学知识教学,指向现实问题解决,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与表达,从中获得深刻认识与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能力。

(三)活动性原则

数学教学离不开活动的支撑,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数学知识依托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为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必须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既要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体现学习活动的适宜性与多样性,又要科学组织学习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学生会学、会用数学知识,为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以单元“大概念”为统领,明确单元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表层的教学形态之中,而应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形态呈现出来,显然,大单元教学符合后者的特征。在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要充分体现其育人价值,应以“大概念”为统领,从宏观视角整合单元内容,确立深度学习的主线,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开辟一条新路径。所谓“大概念”就是一种具有统摄事实内容与实际经验的概括性知识形态,它可以聚合相关联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连通数学课程与现实世界,实现单元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在“大概念”统领下,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去解读单元内容与课标要求,对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梳理,理清单元所属数学思想和方法领域,探寻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提炼单元“大概念”,基于其内部逻辑关系梳理单元内容,确定单元核心素养的发展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为例,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下的“图形的认识”单元。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学段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递进上升地设置了一系列数学知识,各模块、各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其中,在二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围绕“观察物体”设置了相应教学内容,三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旨在引导学生由基础到系统地完成“图形的认识”相关学习目标。新课标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纵观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图形的认识”提出的要求,其本质在于立足教材的梯度设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显然,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在二年级、四年级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那么,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发展点就是空间观念,同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综上分析,可以提炼出“空间观念”作为本单元的大概念,即“根据某一面或某几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将建立的空间想象抽象化,还原几何组合体”。

(二)确立单元整体学习目标,促使单元学习递进发展

“大概念”在大单元教学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在提炼出单元“大概念”之后,教师要关注目标设计、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三个环节,其中,单元学习目标既是大单元教学的起始点,也是终结点。教师不仅要从整体视角俯瞰教材,还要基于“大概念”、课标要求来确立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反映核心素养的内涵,突出核心素养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主要特点,为确定大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有整体目标与课时目标之分,整体目标是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的学习目标,而课时目标则是对整体目标的细化体现。在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将单元“大概念”贯穿其中,综合考虑学情、课情及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把握递进性、科学性、可评价性三个原则,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并按照课时安排进一步细化,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实现核心素养的递进发展。

例如,在“观察物体(三)”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设定之前应做好学情分析与课情分析,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掌握本单元知识结构与教学关键点。经过课情分析可以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根据从一面或三面观察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面或某几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几何组合体,将原本抽象的空间想象立体化呈现,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空间认知过程。经过学情分析可以明确,学生已在二年级、四年级学习了“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而本单元内容是对前期所学内容的延展与提升,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为本单元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与经验基础。为此,单元整体教学要突出以下特征:其一,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其二,注重核心素养和“四基四能”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探讨、总结梳理、迁移应用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其三,扩大探索实践空间,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综上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可从知能目标、理解目标、迁移目标、情感目标四个方面做出如下设定:

知能目标:根据从某一面或某几面观察到的图形,借助小正方体拼搭出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理解目标:通过拼搭活动,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动手操作、直观想象、理性推理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迁移目标:知道根据平面图形可以还原立体图形,准确进行图形还原。

情感目标:通过拼搭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系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切感知合作、交流的乐趣。

在设定单元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进一步细化分解,利用课时目标来落实整体目标,体现学习过程的递进性,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依据。

(三)全面优化单元学习活动,确保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上文提到,大单元教学要遵循活动性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单元“大概念”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组织一系列学习活动,搭建深度学习的载体,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创造空间。为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全面优化单元学习活动,基于教学目标和课时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借助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生长点。

1.利用系列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首先,学习活动须突出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生活事物、生活问题来丰富数学学习内容,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知识与方法地迁移应用。其次,学习活动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经验基础,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使其通过自主探索获取有效知识,形成并发展数学观念与数学思维。再者,学习活动之间相互衔接,构建一个由浅及深的学习流程,引领学生逐步内化单元“大概念”,顺利将已有知识与经验转化为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观察物体(三)”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另一部分为: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大单元教学共安排三个课时,除了分别教学两部分内容之外,还要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知识梳理巩固。其中,第一课时以探索活动为主,设置4 个学习活动,分别为趣味竞猜——多样拼搭——交流总结——应用体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总结、推理、迁移等过程,体会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抽象、推理过程及其不同摆法,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二课时以拼搭活动为主,设置4 个学习活动,分别为引出任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学活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根据从某几面观察到的形状图,利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第三课时以知识梳理巩固为主,设置2 个学习活动,分别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与分析“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整理、交流,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实现单元知识的系统建构。如此一来,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得到持续培养,不仅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了单元核心知识,还实现了迁移应用。

2.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遵循活动性教育原则,结合单元知识点和单元授课目标开展大单元数学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提高他们数学技能实践应用的能力。

例如,“观察物体(三)”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出发,观察立体事物,使其能够正确辨认物体正面、侧面、上面的具体形状。另外,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合理关联,科学运用物体形状多角度观察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此单元各部分知识点创建大单元知识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班级物体多角度描述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学生需要任选一个班级现有的立体事物,对其进行多角度观察。然后用立体几何知识对所观察到的图形形状进行精准描述。例如,有的学生选择观察窗台上的花盆,在描述过程中他说道:“从上面俯视花盆,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盆口,从侧面观察花盆,看到的是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再比如,有的学生选择观察讲台上的粉笔盒,对此,他描述道:“从正面观察粉笔盒,看到的是长方形图形,从上面俯视粉笔盒,看到的也是长方形图形,但是从侧面观察,看到的则是正方形图形。”教师结合大单元授课内容开展立体事物观察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又能让他们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其形成正确的立体事物多角度认知意识和知识实际应用意识,从而提升他们单元知识与数学技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四)科学实施单元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新课标特别强调,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要客观、全面地考评。基于这一要求,教师须针对性建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教学评价来完善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行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在设计评价准则时,不宜局限在某个点或某个方面,应该结合单元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标准,统一规划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思维及关键数学能力形成与发展情况。除了实施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练习任务,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实际问题,表明阶段性学习成果,为其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指明方向。

例如,“观察物体(三)”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课堂练习任务,穿插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反映其对单元核心知识的理解情况及空间观念发展情况,实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持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与练习活动结束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教师需要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设计评价标准。例如,针对课堂认知过程,教师可以从学习态度、单元知识、学习能力三方面视角出发,设计形成性评价标准。比如:1.是否明确大单元学习目标;2.是否掌握观察实际物体的方法;3.是否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4. 是否提高自主探知能力等。而对于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围绕练习任务设计评价标准。例如:1.是否自主完成练习任务;2.是否扎实掌握单元知识;3.是否提高实践能力;4.是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生围绕上述评价内容进行深刻反思,既可以及时弥补学习漏洞,又可以还能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不仅要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还要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调整教学过程,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正确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探究数学知识,用数学思维去理解、解释数学知识,用数学语言去表达、迁移数学知识,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图形核心目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