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鑫捷
一座座小沙丘,时有胡杨突兀地站在顶端,远处戈壁荒凉,寸草不生。风带着沙,沙缠着风,自由地飞舞。时有骆驼正嚼着骆驼刺,对面,一堵墙一般的天山巍峨耸立。
一辆白色的车正在穿过沙漠……
这时,车上的郭老师突然提高声音问:“为什么沙漠中的胡杨长在沙山顶?”
“难道是因为光合作用?”马铭辰满脸疑问地说道。“不是吧?在沙漠,水本来就少,再高点,水分就没了!”郭老师笑着说道。一下子,大家的思维集中到了一起,个个像小侦探,脑筋飞快地旋转。
“我们应该想想,这植物是先天在沙山尖,还是后天?”郭老师说道。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根把沙子抓住,风把没抓住的沙子吹走!”“对!”郭老师拍手叫好。
我们欣赏着大漠美景,胡杨伸展着老干虬枝。它们缺少水分,可依然屹立在沙漠中,像历经风霜的老者。我们下了車,体验一下沙漠中绵密的细沙。这里的沙子比海边的更圆润,让我感受到了与江南不一样的荒凉的美。
从黄沙到土地,路过枯木与松树……我们不知不觉中到了木垒书院。
说到木垒书院,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刘亮程。他在2023年8月刚刚因长篇小说《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听说他在一次采风中经过菜籽沟——这个被誉为新疆“世外桃源”的村落,便被它所吸引,这里仍保留着从清代到20世纪80年代前的廊房民居形制和传统村落形态,一些山坡耕地上,也还保留着马、牛拉犁的传统耕作方式。
“那些曾经安顿过我们祖先的精神和身体的乡村,依然能安顿我的心灵,所以不能让它们丢失。”刘亮程老师说。于是,2013年,他就在这里建起木垒书院,并和家人一起定居在菜籽沟村。
“用文学艺术的力量,加入这个村庄的万物生长。” 刘亮程入驻菜籽沟村后,又有近30位作家、书画家陆续进驻,在这里或成立工作室,或旅居创作。
刘亮程还在村里开设了文学馆。同时,在木垒书院里设有文庙、藏书阁、教室、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设施,并且配备带后花园的精美标准间,供游客旅游学习、静养身心。
2015年起,这里又设立了“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它被誉为中国最接地气的文学艺术奖。乡村文学、乡村音乐、乡村绘画和乡村建筑设计大师纷至沓来,文学艺术来到了菜籽沟,这个偏僻但又古朴幽静的村庄,因为有了丰厚的文学艺术滋养,而焕发了青春。渐渐地,菜籽沟村从“一个人的村庄”变为“一群人的村庄”。
刘亮程说:“菜籽沟,不管是我们认领了她,还是她收留了我们,都不妨碍我们在这个村庄里延续自己的乡村之梦。”
在木垒书院的前院,我们看到的结构很像四线三格,“底部”有四间屋子,中间有块石头,上面画着孔子的像,据说,这块石头是从泰山运来的,石头左边有九个洞,右边有五个,刚好对应“九五之尊”。前院两边都是新疆文人的画室、书院……
屋子后面是深山老林,还保留着很古老的当地特色房屋,让我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新疆曾经的古老村落。
晚饭后,我们躺在床上仰望夜空,郭老师又轻轻地说了一句:“北斗七星!”这声音于静夜中传来,显得格外清晰。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出去,抬头望天。新疆的夜空是那么澄澈、高远,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上三年级时,中国空间站穿过北斗七星,那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北斗七星。从此,我成了小“星迷”。可在我生活的城市,很难观察到星空“全景”。今晚,在新疆,星星像是全出来聚会了,它们在无垠的空中闪烁,像是在和地面的我交流呢!
离开新疆的前一夜,我彻夜未眠,回想起我们到过的荒凉的戈壁沙漠、古老的文化遗址,还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吃过的各种美食。可澄清的高原湖泊、壮丽的雪山雄峰等,我还没来得及去欣赏。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还会回来的!
飞机起飞了,可我的心,却留在了新疆,留在了沙漠,留在了木垒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