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四川乐山彝族女孩尼里金枝来上海音乐学院报到了,此后她将成为该校2023级声乐歌剧系学生,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姑娘,有着让人感慨不已的经历。
尼里金枝6岁时,父亲因一次意外离世,她从此跟着母亲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金枝都拿着一把小锄头帮母亲上山种地。她爱笑,也和母亲一样爱唱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母亲去镇上演出,唱了一首《甘嫫阿妞》,母亲和她用独特的嗓音打动了在场的听众,从此,她开始跟着母亲在镇上参加一些表演,为人生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慢慢地,金枝开始在多个场合展现出声乐的天赋。一次表演后,一位电视台的阿姨说:“如果你能考上高中,我就资助你所有学费。”她拼命学习,如愿以偿考上了高中,这位阿姨也兑现了承诺。
再后来,她的歌声打动了一位歌唱家,这位歌唱家答应每周给她指导一节课,金枝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直勤学苦练。正当生活给这个勤奋的女孩带来希望时,母亲却因故永远离开了她,当时金枝只有16岁。
金枝说:“妈妈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好好读书,我可能是個不幸的女孩,但我想带着笑去生活。”
高考备考期间,金枝付出了成倍的努力。每天早上五点半她就起床扒谱、练琴、开嗓、练声,直到晚上才结束。为了锻炼发声的准确性,她每天咬着筷子对着镜子练习,复试时,金枝表演了一首彝族民歌《古嫫阿芝》。
“可曾看见我织布的阿妈,可曾看见我弟弟骑着骏马,可曾看见我妹妹放牧牛羊……”唱到此处,金枝哭了。她说她想起了爸爸妈妈、故乡以及很多师友和好心人,她说这首歌是为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而唱。正是这首歌感动了在场的考官。
从高中到现在,一路上她通过国家助学金、社会捐助等方式实现了音乐梦想。在金枝的家乡,有很多彝族孩子天生“好嗓子”,像她这样靠歌声走出大山的却很少。
金枝希望利用寒暑假返乡,将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教给当地的孩子,她还有个更大的愿望——等到上海音乐学院百年校庆的时候,能带着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上舞台。
金枝很喜欢一首彝族歌曲《不要怕》,她要用这首歌激励自己,在未来把属于彝族的音乐带到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