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骅
“3+2”“3+4”“五年一贯制”“2+2+2”……一系列貫通培养模式在全国各省遍地开花,在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注入新活力,让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教育现代化蓝图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职普融通,其重点在于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让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宽”起来。
大力发展贯通培养,推进职普融通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首先,贯通培养是强化人才一体化培养的主阵地。贯通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初中—高中—大学”升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长学制的贯通培养,降低学生时间经济成本,办学形式更加灵活高效。其次,贯通培养是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的主窗口。市场就业需求量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方向的多样化。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贯通培养还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功能,进一步健全终身教育制度,让学生就业方向更清晰,发展之路更顺畅。最后,贯通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吸引力的主磁场。一方面,贯通培养有利于充分激发不同层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不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高质量地联合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改善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提振广大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持续深化贯通培养改革,架起打通学生成长的立交桥。政府层面,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上凝聚合力。确保思路打得开,政策下得去,资金跟得上,学校办得好,开辟更多路径为职校生提供升学通道,甚至可以大胆创新开展职教本硕、硕博贯通培养项目,聚焦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实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学校层面,锚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方向,避免用“应试化”升学导向一刀切,立足职业教育的本职功能,构建全面质量保障机制。借力“高水平建设”“双优计划”等项目,建设一批优质职业院校和优质专业(群),厚植专业办学特色,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高质量就业。社会层面,从观念与制度层面改变过去“重学历,轻技能”的局面,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要主动向职业教育发展“伸手”,参与政校企合作,让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提升职教吸引力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下好贯通培养“先手棋”,致力建构以共赢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吸引力创新驱动系统”,未来,职业教育将更加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魏家坚